- 年份
- 2024(7855)
- 2023(11577)
- 2022(10389)
- 2021(10048)
- 2020(8610)
- 2019(20036)
- 2018(20138)
- 2017(39656)
- 2016(21879)
- 2015(25038)
- 2014(25340)
- 2013(25174)
- 2012(23532)
- 2011(21083)
- 2010(21413)
- 2009(20005)
- 2008(19883)
- 2007(17807)
- 2006(15917)
- 2005(14390)
- 学科
- 济(85650)
- 经济(85533)
- 管理(65446)
- 业(60482)
- 企(49127)
- 企业(49127)
- 方法(39875)
- 数学(34359)
- 数学方法(33874)
- 财(27220)
- 中国(25278)
- 农(24739)
- 制(18887)
- 学(18843)
- 业经(18365)
- 贸(16500)
- 贸易(16491)
- 农业(16305)
- 地方(16301)
- 易(16055)
- 银(15240)
- 银行(15204)
- 理论(14696)
- 行(14439)
- 务(14121)
- 财务(14048)
- 财务管理(14005)
- 和(13972)
- 技术(13307)
- 融(13252)
- 机构
- 大学(319451)
- 学院(316007)
- 管理(125095)
- 济(124177)
- 经济(121204)
- 理学(107287)
- 理学院(106093)
- 管理学(104266)
- 研究(103772)
- 管理学院(103685)
- 中国(79665)
- 京(69500)
- 科学(64168)
- 财(62302)
- 所(53098)
- 财经(48572)
- 农(48209)
- 研究所(47461)
- 中心(47055)
- 江(46570)
- 业大(45237)
- 北京(44903)
- 经(43856)
- 范(42910)
- 师范(42559)
- 州(38357)
- 农业(37562)
- 院(37220)
- 经济学(36738)
- 财经大学(35900)
- 基金
- 项目(204309)
- 科学(158984)
- 研究(152014)
- 基金(146713)
- 家(126458)
- 国家(125373)
- 科学基金(106751)
- 社会(93552)
- 社会科(88435)
- 社会科学(88409)
- 省(78648)
- 基金项目(77991)
- 教育(69777)
- 自然(68756)
- 自然科(67094)
- 自然科学(67079)
- 划(66376)
- 自然科学基金(65828)
- 编号(63727)
- 资助(61683)
- 成果(53806)
- 部(45552)
- 重点(44723)
- 课题(43441)
- 发(42492)
- 创(41343)
- 项目编号(39642)
- 教育部(39090)
- 科研(38765)
- 创新(38528)
- 期刊
- 济(142350)
- 经济(142350)
- 研究(99450)
- 中国(59343)
- 学报(48720)
- 财(47374)
- 管理(46813)
- 科学(44406)
- 农(44323)
- 教育(37508)
- 大学(37075)
- 学学(34454)
- 农业(30599)
- 融(29578)
- 金融(29578)
- 技术(26868)
- 财经(23922)
- 业经(22887)
- 经济研究(21805)
- 经(20272)
- 问题(19318)
- 图书(18645)
- 理论(17792)
- 实践(16234)
- 践(16234)
- 技术经济(15533)
- 贸(15055)
- 科技(14701)
- 现代(14653)
- 业(14394)
共检索到475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建华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公权力干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政府公权力在保护私权主体初次分配前的政治权利、初次分配过程中的经济权利和再分配过程中的社会权利等方面存在缺陷。政府公权力损害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的主要途径,一是具有强权力的政府对弱权主体权利的保护不够;二是政府权力与强势的利益主体结合对弱势利益主体的损害。主要方式,一是公权力缺位或不作为间接损害私权利主体利益;二是公权力错位、越位或干预过度直接损害私权利主体的利益。从根本上看,解决政府公权力干预不规范问题的关键是形成权力与权利均衡机制,实现权力与权利的高水平均衡。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权力 权利 规范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宏伟 李平 樊明太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向企业倾斜,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逐步下降,且资本所得要高于劳动所得;再分配向政府倾斜,经过调节后只有政府部门收入的比重是上升的,政府实际收入的规模较大,而居民收入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我国宏观税负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由于大量制度外收入的存在使大口径宏观税负上升较快。我国政府职能偏好于资源配置,财政支出具有典型的"重视经济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忽视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一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尤其应优化财政收支预决算,强化财税政策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促进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树海
政府收入规模不仅体现了政府的财政能力,而且反映着国民收入分配基本格局及政府在其中的地位。纵观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劳动者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比持续下降的事实,要实现"让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目标,有必要适度控制政府收入规模。政府支出结构反映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我国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必然要求政府支出内容上逐步减少经济建设支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更好发挥作用;逐步控制和适度削减政府行政性开支,建设一个节俭高效的政府组织;逐步增加民生开支和社会福利开支,不断提高民生福祉。
关键词:
国民收入 优化分配 政府收支 格局调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晓超
一、国民收入总量指标的选择 客观、准确地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是以科学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测算国民经济为前提的。选择MPS国民收入总量指标,还是SNA国民收入总量指标,至少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鉴于分配格局和机制直接调节着各经济体的收入,影响到各部门、各阶层的经济利益,因此研究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必须突破物质生产部门创造价值的传统观念。第二,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以及国民收入支配体在两个阶段支配收入的内容、范围存在着差异,应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采用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从SNA国民收入与MPS国民收入的主要区别来看,MPS国民收入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扬
收入分配是宏观经济运行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环节,“承上”是指它与生产相联,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最终成果;“启下”是指它引发并左右着消费和投资,是收入使用的前提,并对下一轮的经济循环起着决定作用。而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在调整分配关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一定的收入分配关系确定了相应的利益群体及相互联系,一定时期的收入分配格局也必然反映现实的经济利益关系。本文在研究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各利益主体之间分配格局的基础上,分析了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清华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金流量表数据为基础,对政府、企业、居民三大部门在我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的收入比例变动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在初次分配环节: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财产性收入、经营性留存占GDP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6.66个百分点。而企业部门的经营性留存占比有显著上升,政府部门的收入增加主要体现在生产税净额和社会保险收入方面。在再分配过程中,由于缴纳收入税,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份额有所降低,政府部门的收入比重则继续上升。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与初次分配相比有所提高,但随着时间推移,提高的幅度趋小,也就是说,再分配环节对于改善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格局中相对地位的作用越来越弱。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经营性留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常兴华 李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测算结果显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企业所得增长较快,政府所得次之,居民所得增长较慢;再分配格局中,由于各种制度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快速增加使政府所得份额上升明显,企业在再分配格局中居于弱势地位,居民所得继续呈下降趋势。各主体内部分配结构的变化特点是:政府部门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支结构不平衡,地方政府的非预算收入激增;企业部门内部垄断行业利润增加大于竞争性行业,利润向少数行业集中;居民劳动报酬份额不断下降且会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居民部门内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针对当前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应适当调整我国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强化再...
关键词:
分配格局 调整 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圣明
本文回顾了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的历史沿革,指出杨坚白在国民收入统计和理论研究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要处理好职工与企业、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再分配方面,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产品分配的精神,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问题仍具有指导意义。最后,本文还介绍了国民收入超分配的由来、计算方法及其形成的根源与治理。
关键词:
国民收入 初次分配 再分配 超分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闫肃
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测算了我国1978年~2009年间居民部门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应用卡尔多"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模型"的研究表明,储蓄结构变迁是影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因素,其中企业储蓄的快速增长是导致居民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企业储蓄的高增长是我国步入"重化工业化"阶段后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一系列制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调节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措施在于改革当前导致企业储蓄率过快增长的财税与金融等制度性因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储蓄结构 收入分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屈胜飞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随着首都建设的展开,城市人口与年俱增,民食供求关系趋于紧张。同时,政府当局也逐渐强化了对首都社会组织的控制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弊端丛生、为人诟病的斛行就成了南京粮食业管理与改革首当其冲者。斛行制度改革是一场由政府强势主导、粮商推动与配合、斛行缺少发言权的改革,凸显出政府公权力与行业利益之间进行博弈的一般状况,说明底层社会群体面对政府公权力与以粮商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势力时的无力感。
关键词:
斛行 政府 粮商 公权力 行业利益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屈胜飞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随着首都建设的展开,城市人口与年俱增,民食供求关系趋于紧张。同时,政府当局也逐渐强化了对首都社会组织的控制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弊端丛生、为人诟病的斛行就成了南京粮食业管理与改革首当其冲者。斛行制度改革是一场由政府强势主导、粮商推动与配合、斛行缺少发言权的改革,凸显出政府公权力与行业利益之间进行博弈的一般状况,说明底层社会群体面对政府公权力与以粮商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势力时的无力感。
关键词:
斛行 政府 粮商 公权力 行业利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体富 蒋震
本文计算了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最终分配的基本格局,并将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最终分配比率不断下降,国民收入最终分配格局处于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失衡状态;然后,本文分析了引起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原因,即企业利润侵蚀了劳动报酬,政府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降低了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微弱使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无法提高;最后,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了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政策着力点应该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增加居民收入,二是减轻居民负担,三是缩小收入差距,四是解除或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培勇
中国当前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同政府部门的行为不规范直接相关 :它是在政府分配政策导向下、在政府“角色”扭曲过程中、在体制转轨时期的“制度真空”状态下产生并拉大的。因此应当实行以规范政府行为为主要线索来解决收入分配矛盾的政策措施 :调整政策 ,积极地介入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端正角色 ,坚持以公共利益的极大化为政府的唯一行为动机 ;健全制度 ,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将政策重心放在消除初次分配层面的“分配不公”上 ,并启用再分配层面的各种调节手段 ,求得“差距过大”状况的缓解。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政府行为 分配不公 差距过大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伟
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也为公权力监督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公权力运行产生的数据具备大数据的基本特性。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推动对公权力的监督实现从“人力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从“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转变,从“个案监督”向“类案治理”转变。本文就大数据技术在公权力监督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探索如何构建大数据助力公权力监督新模式,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 公权力 监督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部门所占比重大幅下降,国民收入向企业和政府倾斜。这不仅直接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导致了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外需的过多依赖,而且还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并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在当前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