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2)
- 2023(10547)
- 2022(8663)
- 2021(8017)
- 2020(7021)
- 2019(15453)
- 2018(15486)
- 2017(30657)
- 2016(16672)
- 2015(18699)
- 2014(18720)
- 2013(18538)
- 2012(17198)
- 2011(15182)
- 2010(15780)
- 2009(15533)
- 2008(15955)
- 2007(14601)
- 2006(13388)
- 2005(12745)
- 学科
- 业(84963)
- 企(79165)
- 企业(79165)
- 管理(74209)
- 济(74191)
- 经济(74057)
- 财(30999)
- 方法(30709)
- 业经(27887)
- 农(25043)
- 制(23553)
- 务(22782)
- 数学(22780)
- 财务(22762)
- 财务管理(22734)
- 数学方法(22660)
- 企业财务(21604)
- 中国(19263)
- 农业(17510)
- 技术(17082)
- 体(17019)
- 策(16031)
- 划(15639)
- 体制(15069)
- 银(14033)
- 银行(14019)
- 和(13839)
- 行(13439)
- 理论(12818)
- 企业经济(12551)
- 机构
- 学院(250373)
- 大学(245654)
- 济(110762)
- 经济(108639)
- 管理(102248)
- 理学(86464)
- 理学院(85739)
- 管理学(84890)
- 管理学院(84436)
- 研究(75797)
- 中国(65048)
- 财(59838)
- 京(51400)
- 财经(45892)
- 经(41434)
- 科学(40069)
- 江(39511)
- 农(37761)
- 所(37212)
- 中心(35022)
- 财经大学(33734)
- 经济学(33556)
- 北京(32707)
- 研究所(32264)
- 业大(32110)
- 州(30879)
- 经济学院(30333)
- 商学(30166)
- 商学院(29912)
- 农业(29405)
- 基金
- 项目(148757)
- 科学(119561)
- 研究(114077)
- 基金(110219)
- 家(92775)
- 国家(91906)
- 科学基金(81233)
- 社会(75274)
- 社会科(71374)
- 社会科学(71359)
- 基金项目(58147)
- 省(57934)
- 教育(51592)
- 自然(50221)
- 自然科(49049)
- 自然科学(49037)
- 自然科学基金(48269)
- 划(47073)
- 编号(46132)
- 资助(44603)
- 成果(37862)
- 制(35400)
- 业(34970)
- 部(34472)
- 创(34222)
- 重点(32462)
- 课题(31268)
- 发(31177)
- 创新(31098)
- 国家社会(30995)
- 期刊
- 济(133587)
- 经济(133587)
- 研究(79313)
- 财(52031)
- 中国(49708)
- 管理(45575)
- 农(36715)
- 科学(30398)
- 融(29802)
- 金融(29802)
- 学报(29446)
- 农业(24726)
- 财经(24462)
- 大学(24439)
- 业经(23982)
- 学学(23387)
- 技术(22710)
- 经(21037)
- 经济研究(20666)
- 教育(20555)
- 问题(17905)
- 业(14826)
- 财会(14707)
- 技术经济(14663)
- 贸(14234)
- 现代(13608)
- 商业(12992)
- 会计(12987)
- 经济管理(12490)
- 理论(12337)
共检索到392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童卫华
本文在国有企业高管人员是自利的(self-interested)假设前提下,从理论上分析了其为什么乐意接受明显偏低的显性报酬(包括年薪、股权收入等)而不选择“另谋高就”的经济原因。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权收益来获得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同时,国有企业这种控制权收益激励模式不仅不能达到有效激励高管人员的目的,而且会导致高管人员利用其实际控制权损害股东利益、增加企业的交易费用、阻碍经理人市场的建立。
关键词:
高管人员 报酬 控制权收益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玉秀,张洪石
本文分别从管理学与经济学角度对创业企业家的激励机制中的三个方面:风险报酬、控制权、声誉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了创业投资风险管理中对创业企业家代理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关键词:
创业投资 风险报酬 控制权 声誉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缪文卿
国有企业经理掌握着一定的企业控制权,接受着替代性的控制权激励。但这种激励机制存在着理论弊端。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激励机制,使国有企业经理能够获得与其人力资本产权相称的收益,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经理激励问题。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经理 控制权 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继国 童香英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在公司治理模式中缺少职工的有效监督作用,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阻碍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与推进。通过建立一个简单数理模型,本文证明现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在不能解决有效监督的前提下,对企业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可能成为“逆向激励”。将职工监督机制引入监督模型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本文还探讨了职工行使控制权的理论依据,并以德国的“参与制”进行经验检验,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证职工剩余控制权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细雄 万迪昉 淦未宇
本文从可转债视角分析我国企业高管人员激励机制。在分析将可转债用于我国企业高管人员激励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可转债视角的高管人员激励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只要对授予企业高管人员的可转偾条款进行合理设计,即保证管理者行使转换期权后对企业价值增长的分享强度维持在一个特定的封闭区间,就能够有效规避其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可转债激励契约中各参数的影响因素并与纯权益激励契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可转债激励契约中回售和赎回条款是实现管理者对企业价值增长分享激励与保障性收益两者之间均衡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颖辉 陈树文
文章选取初始期创新型城市天津、沈阳、大连、南京、宁波、广州、成都、西安的上市公司样本95家,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初始期创新型城市企业高管薪酬激励、股权激励以及控制权激励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企业高管 组合激励 绩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永生 陈维政
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高管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理论视角,考虑终极控制权情景因素,实证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的结果效应。结论显示,终极控制权影响高管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高管薪酬激励方式影响企业绩效,具体控制权情景下高管薪酬激励方式间企业绩效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不论国有性质还是非国有性质,低控制权强度下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绩效显著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而高控制权强度下二者的差异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燕志雄 费方域
在企业融资中,企业家不仅关心项目的货币收益,而且关心非货币收益,而投资者仅仅关心货币收益。考虑到双方的融资合同是不完全的且企业家受到财富约束,一份初始的激励合同通常无法解决双方存在的潜在利益冲突。作为一个结果,控制权安排(即谁做出关键性决策)是金融合同的一个重要维度。Aghion-Bolton(1992)集中于事后有效率。他们证明了,条件控制在一些环境下是均衡的控制权安排。然而,Hart(2001)提出了一个质疑:他们的模型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变量,即努力。通过引入企业家的事前努力,本文解释了为什么控制权在坏状态而不是在好状态转移给投资者。更进一步,本文发现,金融约束的程度大小决定了项目的均衡控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大龙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已经在实践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理论研究仍停留在对单个企业盈利水平的研究,缺乏从产出效率出发的绩效评价。本文利用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探究股权激励对企业产出效率的影响,经过实证检验发现:股权激励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产出效率;股权激励对企业产出效率的提升存在基于所有权特质的异质性,在非国资控制的企业中效果更为显著;终极控制权能够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终极控制权有效促进股权激励对企业产出效率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从公司治理的视角丰富了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为企业加强股权激励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具备实践意义;同时从产出效率视角拓宽了股东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具备理论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忠诚 王宗军
本文研究了不同要素密集产业上市公司高管报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要素密集产业类型中,高管报酬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不同。在劳动密集型公司中,高管持股比例和高管年度收入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技术密集型公司和资本密集型公司中,高管报酬激励变量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另外,研究还发现国有终极产权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要素密集产业 高管人员报酬 公司绩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璨 杨德明 曹伟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高管的权力配置结构呈现出过度的控制权与残缺的行政权并存的特点。那么,国企高管特殊的权力配置结构是否会影响腐败行为呢?文章利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相关数据,用高管是否被曝出腐败行为和公款吃喝来度量高管腐败,实证研究发现:控制权和行政权过大是诱发国企高管腐败的重要因素,而且行政权与控制权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即一种权力的提高会强化另一种权力与腐败的正相关关系。不难得出,国企改革的"半市场化"特征及由此派生的国企高管权力配置结构是诱发高管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解决国有企业腐败问题,须进行更加彻底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取消国有企业高管的...
关键词:
高管腐败 控制权 行政权 国有企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渝萍
以制度方式体现国企高管人员的市场价值,体现经营者的努力程度,达到经济学上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构建薪酬激励机制。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基薪的确定,包括经营风险、经营难度及责任等基本要素,即考虑到企业高管与一般员工的边际产出差别,同时也注意到兼顾公平,论述了合理的绩效年薪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薪酬激励机制。
关键词:
薪酬激励 基薪 业绩奖金 中长期激励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袁春生
本文认为,管理主义动机是推动西方企业并购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基于维护控制权及其控制权收益(包括政治收益)的管理主义动机则是促进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表明,并购有利于提高经营者的控制权收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经营者体现其“企业家精神”、自我实现的控制权需要。经营者控制权激励(即对控制权收益最大化的要求)是推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制度动因。
关键词:
控制权控制权收益 并购 激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付诗
2009年初,受到美国政府多次注资救助的美国国际集团(AIG)为其高管发放了高达1.65亿美元的奖金,此举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强烈不满,国内也爆出了国泰君安员工人均收入超过百万的消息,高管薪酬继2007年中国平安马明哲6600万天价年薪后再度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文章基于以上案例,剖析了薪酬风波背后反应出的一系列实质性问题,并以此为鉴提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规范国内企业高管薪酬与完善绩效评估体系的思考。
关键词:
薪酬激励 绩效评估 国有企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玉丹
从制度成本的角度出发,关注中国国企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效率问题,并认为好的薪酬制度有助于实现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的顺利复归。在这个基础上,着重探讨高管人员薪酬决定因素、过度投资与在职消费、年薪制及股权激励等重要题域,并对新的激励制度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高管人员 薪酬 激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