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8)
- 2023(11926)
- 2022(9949)
- 2021(9273)
- 2020(7860)
- 2019(17408)
- 2018(17329)
- 2017(34224)
- 2016(18312)
- 2015(20509)
- 2014(20077)
- 2013(19903)
- 2012(18483)
- 2011(16357)
- 2010(17018)
- 2009(16361)
- 2008(16556)
- 2007(15310)
- 2006(13997)
- 2005(13065)
- 学科
- 业(87760)
- 企(80463)
- 企业(80463)
- 济(78888)
- 经济(78798)
- 管理(73195)
- 方法(32045)
- 业经(29450)
- 财(27857)
- 农(27219)
- 数学(23750)
- 数学方法(23529)
- 技术(23302)
- 中国(22658)
- 制(20492)
- 务(20215)
- 财务(20190)
- 财务管理(20168)
- 企业财务(19069)
- 农业(18933)
- 策(18575)
- 贸(15553)
- 贸易(15540)
- 理论(15215)
- 易(15181)
- 划(15085)
- 和(14757)
- 银(14684)
- 银行(14667)
- 技术管理(14566)
- 机构
- 学院(268297)
- 大学(260608)
- 济(119010)
- 经济(116648)
- 管理(111161)
- 理学(93808)
- 理学院(92992)
- 管理学(92020)
- 管理学院(91489)
- 研究(84888)
- 中国(70543)
- 财(58983)
- 京(54776)
- 科学(46197)
- 财经(45134)
- 江(43273)
- 所(42309)
- 经(40775)
- 农(40324)
- 中心(39104)
- 研究所(37247)
- 北京(35219)
- 经济学(34911)
- 业大(34156)
- 州(34141)
- 财经大学(32886)
- 商学(31646)
- 经济学院(31498)
- 商学院(31373)
- 农业(31322)
- 基金
- 项目(161632)
- 科学(129512)
- 研究(126317)
- 基金(116342)
- 家(98317)
- 国家(97325)
- 科学基金(85554)
- 社会(81278)
- 社会科(77208)
- 社会科学(77192)
- 省(65215)
- 基金项目(60622)
- 教育(57183)
- 划(52656)
- 自然(52225)
- 编号(51849)
- 自然科(51065)
- 自然科学(51053)
- 自然科学基金(50253)
- 资助(47058)
- 成果(42269)
- 创(40251)
- 业(37637)
- 创新(36554)
- 部(36389)
- 发(36212)
- 课题(36063)
- 重点(35668)
- 制(33587)
- 国家社会(32995)
- 期刊
- 济(141673)
- 经济(141673)
- 研究(85537)
- 中国(55827)
- 管理(49696)
- 财(48647)
- 农(38413)
- 科学(32032)
- 融(31662)
- 金融(31662)
- 学报(29908)
- 教育(29174)
- 技术(28467)
- 农业(26443)
- 业经(25873)
- 大学(24201)
- 财经(23186)
- 学学(22760)
- 经济研究(22499)
- 经(20128)
- 问题(18123)
- 技术经济(17694)
- 业(16460)
- 贸(15833)
- 现代(14590)
- 商业(14243)
- 科技(13959)
- 国际(13561)
- 经济管理(13092)
- 财会(12976)
共检索到424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峰 徐玖平
本文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1)进一步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大环境;(2)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机构,促进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3)建立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积极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人才;(4)建立健全与技术创新配套的融资制度;(5)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6)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强化消化吸收和创新。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问题 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明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心之
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要实现科学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 ,不是一个简单而容易的过程。本文较详尽地阐述了目前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商业化 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小真 麻智辉 李志萌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进创新型江西建设,本文对江西具有代表性的百家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对如何采取科学的应对之策,化"危"为"机"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江西企业 技术创新 问题 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涂霖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青云 施林
本报告将以我们对上海市大中型企业“七五”期间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为背景,重点研究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及其动力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大洲,关士续
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 ,结合相关的理论进展 ,从九个不同方面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现状 ,旨在揭示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可能方向 ,为国有企业的下一步改革提供事实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小洪
综合数据和一些产业代表企业的情况表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有较大提升,但与世界先进企业差距仍然很大。企业市场导向的创新机制已初步形成,但对企业及其经营者、企业内外环境及企业发展路径和战略的分析表明,还存在许多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需要进一步改善环境,激励企业创新。主要的政策建议是,要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基本制度环境,产业技术政策要与产业政策相结合,应当根据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内外条件分类设计政策,指导产业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机制 环境 产业政策 技术政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文海
The paper analyses in detail the curr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mportant enterprises of China and further bring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关键词:
企业 重点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许志晋 王兴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樊增强
技术创新对提高一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动力效应在于它的自催化性、低成本扩散与收益放大、能够快速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国有企业由于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生产设备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风险机制缺乏及职业化企业家队伍建设滞后而制约了其技术创新能力。因此 ,应通过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资、造就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及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等措施 ,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国有企业 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勇
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是阻碍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深层次原因。作者认为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思路是 :(1)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创新支撑体系 ;(2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4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实现创新人才的市场价值 ;(5 )加强技术引进的宏观管理 ,强化消化吸收与创新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国有企业 创新主体 思路与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晓敏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还不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从转变落后观念、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几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河南省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河南省 国有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推动国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