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98)
2023(12521)
2022(11127)
2021(10493)
2020(8705)
2019(20311)
2018(20466)
2017(39975)
2016(21468)
2015(24355)
2014(24305)
2013(24030)
2012(22162)
2011(20112)
2010(20380)
2009(18709)
2008(18305)
2007(16130)
2006(14496)
2005(12758)
作者
(62155)
(51297)
(50955)
(48519)
(32780)
(24564)
(23333)
(19951)
(19426)
(18336)
(17524)
(17170)
(16266)
(16138)
(15761)
(15590)
(15326)
(15239)
(14599)
(14570)
(12575)
(12568)
(12333)
(11595)
(11515)
(11458)
(11408)
(11350)
(10240)
(10053)
学科
(86589)
经济(86486)
管理(61713)
(59704)
(49169)
企业(49169)
方法(38214)
数学(32886)
数学方法(32534)
中国(27377)
(23435)
(20260)
业经(18880)
地方(18658)
(17490)
(16753)
贸易(16744)
(16693)
(16281)
农业(15241)
理论(14320)
(14173)
(14022)
银行(13989)
环境(13730)
(13400)
技术(13330)
(12872)
(12546)
金融(12545)
机构
大学(311688)
学院(309544)
管理(124783)
(122799)
经济(119889)
理学(107765)
理学院(106526)
管理学(104904)
管理学院(104314)
研究(103206)
中国(75759)
(67446)
科学(62963)
(56757)
(51042)
研究所(46340)
财经(45831)
中心(45523)
(44330)
(44063)
业大(43573)
北京(43178)
(42448)
师范(42143)
(41474)
(37885)
(36392)
经济学(35817)
农业(34582)
师范大学(34227)
基金
项目(207437)
科学(162754)
研究(154456)
基金(149506)
(129463)
国家(128097)
科学基金(109764)
社会(96126)
社会科(90955)
社会科学(90927)
基金项目(80247)
(79756)
自然(70933)
教育(70589)
自然科(69215)
自然科学(69199)
自然科学基金(67927)
(67633)
编号(64523)
资助(61055)
成果(52791)
(45730)
重点(45699)
(44399)
课题(44132)
(42579)
项目编号(39710)
创新(39589)
教育部(39347)
科研(39003)
期刊
(137447)
经济(137447)
研究(95220)
中国(53904)
管理(46376)
学报(44838)
科学(43217)
(40390)
(39864)
教育(35225)
大学(34147)
学学(31890)
农业(28450)
技术(25882)
(25882)
金融(25882)
业经(23245)
财经(21567)
经济研究(21512)
问题(19890)
(18290)
图书(17648)
理论(16223)
现代(15349)
实践(14952)
(14952)
科技(14794)
技术经济(14653)
商业(14573)
(14363)
共检索到452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昂扬  汤爽爽  徐静  
国家级城市新区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其设立的背景有助于深化对我国战略布局的认识。本文从区域分布和战略类型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国家级城市新区设立的战略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家级城市新区的设立对我国经济地理格局的影响。最后研究认为,国家级城市新区与政治经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其设立过程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从"沿海开放"向"内陆开放"、从"沿海经济"向"海洋经济"拓展的战略意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晁恒  满燕云  王砾  李贵才  
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不同空间尺度进行资源整合和功能培育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2006—2016年间10个国家级新区所涉及城市的122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家级新区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因新区管治模式和所在区域的不同而存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在全国尺度上,国家级新区对GDP增长和FDI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层面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新区对GDP增长和FDI增长的贡献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究其原因,是不同地区在基础设施、经济集聚、制度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影响了国家级新区的边际效用。基于管治模式的分析表明,行政主体的多元化降低了国家级新区的管理绩效,行政主体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更高。最后,文章建议对国家级新区政策工具的善用,需要注重其选址的科学性及管治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平淡  袁浩铭  
设立国家级新区是我国全面推进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其设立效果及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效用受到广泛关注。利用中国283个地级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五化"协同发展水平的视角对国家级新区设立效用进行分析。实证发现,国家级新区设立能促进其主体城市并带动同省其它城市"五化"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控制地理禀赋的结果显示,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同省其它城市的带动效应会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递减。考虑地区异质性的结果显示,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其效应尚未全面显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昊天  杨郑鑫  
从1992年浦东新区成立至今,我国共批复了11个国家级新区。作为"新特区",这些国家级新区纷纷落户在我国主要的经济区和城镇群,具有高规格的制度和政策支持,是我国过去三十年及未来一个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探索改革与先行先试做法、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区域及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使命。系统考察了11个国家级新区的发展背景、规模及特征,与宏观经济发展相结合,重新认识了各新区在区域及国家转型发展中的地位,提出了未来发展潜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未来国家战略空间的发展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果  李凯  叶龙涛  
创新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是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2003—2018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采用DID双重差分模型及PSM-DID模型,验证了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实际效用。结果表明:国家级新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经距离异质性检验,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不仅对自身所在区域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其周边200 km以内区域也有明显影响;经区位异质性检验,国家级新区对西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效果最为显著,中部次之,东部最弱;进一步进行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国家级新区通过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构建完善的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对区域创新产生推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云  
随着国家级新区逐渐成为新常态下一项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新时期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定位和极化机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国外城市新区、我国国家级新区已有文献的系统性研究基础上,对各个国家级新区已有发展目标进行深入的提炼、分析,提出新时期国家级新区的定位既要符合城市新区的一般规律,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成为国家/区域改革创新新样本、新常态下中心城市转型升级新引擎、新型城镇化下统筹城乡新载体。国家级新区作为新型经济增长极,将促进所在中心城市、城市群跨越发展,形成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区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云  
随着国家级新区逐渐成为新常态下一项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新时期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定位和极化机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国外城市新区、我国国家级新区已有文献的系统性研究基础上,对各个国家级新区已有发展目标进行深入的提炼、分析,提出新时期国家级新区的定位既要符合城市新区的一般规律,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成为国家/区域改革创新新样本、新常态下中心城市转型升级新引擎、新型城镇化下统筹城乡新载体。国家级新区作为新型经济增长极,将促进所在中心城市、城市群跨越发展,形成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静  汤爽爽  黄贤金  
自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以来,我国已陆续设立天津滨海、重庆两江等11个国家级城市新区。本文在研究各城市新区规划文本的基础上,对其现行政策及规划理念做了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国家级城市新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意图为今后国家级城市新区的规划和申报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伟奇  王兴平  
以南京市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建立一套空间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高新区和城市空间效益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比较研究,分析评价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高新区拉动城市空间效益的对策,为正确评价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功绩以及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和现实价值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卫东  陈劲松  张先锋  
1984-2002年间我国共审批建设了54个国家级经开区,此后7年未有增加。2009年下半年启动省级开发区升级以来,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在3年内增长了近1.5倍。本文在分析此次升级扩容背景的基础上,认为新时期国家级开发区已从过去单纯利用外资和技术的外向型窗口转变为内外资并重、引进先进技术与加强自主创新相结合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并通过对影响新升级开发区发展的国际宏观环境、国内经济条件和开发区自身障碍因素进行分析,从创新驱动、规划驱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哲远  张雨  
新时代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有效的产业政策实施,更需要注重与环境保护目标的衔接。文章利用2006—2020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国家级高新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DID方法,评估以高科技产业政策实施为核心的国家级高新区设立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国家级高新区设立为代表的产业政策实施对本地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显著,对邻近城市的空气质量提升亦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高新区设立对资源型城市空气质量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且在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和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其改善效应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产业协调、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是国家级高新区推动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三个传导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被国家赋予先行先试的特殊权限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其发展不仅关系到某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决定着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效益,功能区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职能的重要空间载体。管理体制和功能区设置对于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考察四个国家级新区的管理体制和功能区设置,可以发现:管理体制与功能区设置之间交互影响和协同演进决定了国家级新区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郝寿义  
在我国,所谓国家级新区是指由国务院设立的以相关行政区、特殊功能区为基础,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大尺度、综合型城市功能区。从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看,国家级新区是我国特殊经济区发展的最新阶段(特殊经济区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目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设立的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郝寿义  
在我国,所谓国家级新区是指由国务院设立的以相关行政区、特殊功能区为基础,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大尺度、综合型城市功能区。从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看,国家级新区是我国特殊经济区发展的最新阶段(特殊经济区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目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设立的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晁恒  马学广  李贵才  
全球化背景下,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资本和技术的快速转移,使区域成为重要的国家生产空间,并引致了国家—区域的治理回应。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沿用尺度重构的理论视角来探讨区域空间生产策略,尺度重构被视为大多数国家应对区域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国家级新区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尺度重构工具。文章回顾了国家级新区设立、发展的逻辑演变,认为其是国家战略性选择的结果,将政策和优势导向特定的空间尺度,引领了区域的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更是加大了通过设立"国家级新区"来重塑区域空间生产策略的行动。最后,文章讨论了国家战略区域空间生产策略体系,并从制度建构、治理重构、规划整合和财税安排等四个方面对善用这种尺度重构工具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