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9)
2023(12182)
2022(10530)
2021(9582)
2020(8459)
2019(19409)
2018(19305)
2017(37467)
2016(20584)
2015(23538)
2014(23712)
2013(23569)
2012(22301)
2011(20124)
2010(21077)
2009(20168)
2008(20196)
2007(18320)
2006(16235)
2005(15008)
作者
(62064)
(51846)
(51823)
(49603)
(33240)
(24746)
(23631)
(19987)
(19374)
(18645)
(17706)
(17447)
(16589)
(16544)
(16393)
(16024)
(15789)
(15194)
(15185)
(14955)
(13129)
(12927)
(12659)
(11805)
(11754)
(11673)
(11663)
(11580)
(10538)
(10333)
学科
(85075)
经济(84946)
管理(62081)
(59122)
(47955)
企业(47955)
方法(39491)
数学(34227)
数学方法(33882)
(26212)
中国(25114)
(24073)
(22424)
(18147)
业经(18095)
(17452)
贸易(17439)
(16996)
(16118)
银行(16077)
(15363)
农业(15267)
(15193)
(15168)
金融(15163)
财务(15157)
财务管理(15077)
(14523)
地方(14286)
企业财务(14277)
机构
大学(312170)
学院(308262)
(130354)
经济(127640)
管理(115579)
研究(105419)
理学(98885)
理学院(97740)
管理学(96150)
管理学院(95568)
中国(81386)
(66773)
(66482)
科学(63115)
(54933)
(52213)
财经(52111)
研究所(49104)
中心(47988)
(47813)
(47128)
业大(44376)
北京(42031)
经济学(41284)
农业(41200)
(39759)
师范(39356)
财经大学(38623)
经济学院(37467)
(37460)
基金
项目(196911)
科学(154469)
基金(144050)
研究(143444)
(126503)
国家(125164)
科学基金(105423)
社会(92067)
社会科(87220)
社会科学(87188)
基金项目(76013)
(75380)
自然(67094)
教育(66318)
自然科(65443)
自然科学(65416)
自然科学基金(64290)
(64282)
资助(59093)
编号(57772)
成果(49111)
(45371)
重点(44971)
(41689)
(40567)
课题(40189)
(39813)
教育部(38904)
国家社会(38485)
创新(38112)
期刊
(145486)
经济(145486)
研究(95577)
中国(63687)
(53403)
学报(49232)
(47219)
科学(44803)
管理(41901)
大学(37217)
学学(35115)
农业(31264)
(30515)
金融(30515)
教育(29633)
财经(26454)
技术(24404)
经济研究(23907)
业经(22810)
(22707)
问题(20199)
(17282)
(16460)
理论(15384)
(15336)
技术经济(15213)
国际(14458)
统计(14390)
商业(14252)
财会(13786)
共检索到470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保卿  王苹芝  
国家审计公告制度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将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等形式所体现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公众或特定对象予以公告的一种制度。审计公告制度具有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国家审计公告制度已形成一个大致的内容框架,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运行效果不理想,推行国家审计公告制度还存在体制障碍,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相关规定不健全。因此,需要修改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优化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外部环境,改良现行审计体制以增强国家审计独立性,并防范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的审计风险。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陈尘肇  郑开军  
积极有效地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保障政治民主和公共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关键措施,是现代审计的标志性特征。我国自2002年颁布《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我国审计公告制度的风险以及效应进行了调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尘肇  孟卫东  朱如意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现状是公告很少。本文利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以政府和民众作为博弈参与者分析了目前审计结果公告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在大部分均衡状态下,不公告是政府的最优选择。依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我们得出,我国当前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中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博弈是不完全对称信息动态博弈。通过对比之前的研究结论,我们发现如果政府长期不公告的话,随着民众对政府作为与否的概率判断恶化,最终必然引发政府不公告、民众不支持的次优均衡,社会效率终将受到更大的损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贵安  
本文通过对受托责任、信息经济学、社会契约论等理论的分析表明,信息披露是国家审计推动国家治理完善的基础机制。向社会大众披露政府及其他公营单位对公共财产管理、使用的真实、合法、效益等信息的审计公告,是国家审计完善国家治理的基本路径。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属于审计机关的法定职权而非法律义务,建立以强制公告为主的审计信息披露机制,为民众了解政府职责履行情况、参与国家治理提供重要条件,是推动国家治理完善的必由之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嘉明  郑开军  
本文通过发放问卷来衡量审计公告制度的效用以及风险,得出其对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机关形象等有较大作用,并会导致较高水平的公告风险的结论。同时,采用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审计公告质量、法律效力、公告必要性、社会公众关注程度以及理解程度等对其风险与效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提高审计公告制度效用、降低公告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荣  宋夏云  
国家审计公告制度是目前我国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西方国家的审计公告制度的基本特点、我国国家审计公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建议,希望对推动我国国家审计的规范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红英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当前,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无论从法律法规体系,还是从实际操作过程来看,都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规范和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合理选择审计公告项目、建立审计公告质量控制制度和审计公告结果信息反馈制度等是防范和控制国家审计公告风险的新举措。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德增  伍敏  
审计结果公告是国家审计机关贯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同时,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也对国家审计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变化的审计环境出发,构建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国家审计风险模型,并对如何控制国家审计风险进行了探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劲  傅绍正  
基于2003~2013年上半年国家审计署官方网站公开披露的180份审计结果公告,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初步探讨国家审计如何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基本满足国家治理需求,审计署公开披露国家审计结果,能充分运用社会舆论监督,督促被审计单位有关问题整改,强化国家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实现国家治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东山  叶子荣  
在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大背景下,公告审计结果已经成为政府的必然选择。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作为一种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可以解除政府及审计机关的公共受托责任,另一方面为公众监督政府提供了有效途径。但就我国目前的审计结果公告现状来看,不公告审计结果依然是常态,显然,这种状况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要求相悖,无法发挥国家审计联系政府和公众的"信息纽带"作用,无法推动社会民主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构建政府与公众的信号博弈模型并求解其均衡路径,以揭示全面实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关键条件,据此从建立审计质量评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魏明  宋妍贞  高衡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分支,在参与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国家审计公告制度是审计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政府职能的实现。然而,我国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尚存在时效性、法律效力、信息沟通、审计问责与整改等制约因素。本文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应当构建国家审计公告制度保障体系,改进国家审计公告信息沟通制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公告制度,全面提升国家审计质量等国家审计公告制度创新路径,以期有效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职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杰  
国家审计公告作为一种监督制约机制,必须增强透明性和丰富性,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审计的民主监督作用,但由于我国国家审计体制和公众对国家审计公告的关注度不高,国家审计公告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不完善和内容的贫乏也制约了国家审计公告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本文在分析国家审计公告存在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家审计公告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杰  
国家审计公告作为一种监督制约机制,必须增强透明性和丰富性,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审计的民主监督作用,但由于我国国家审计体制和公众对国家审计公告的关注度不高,国家审计公告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不完善和内容的贫乏也制约了国家审计公告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本文在分析国家审计公告存在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家审计公告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海林  张丁  
中央企业年度财务收支等情况审计结果公告是国家审计的结果。利用文本分析的情感分析方法构建语调将公告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其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国家审计效果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净语调、负面语调和非真性警示语调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抑制效应,正面语调则作用相反;国家审计可以通过抑制企业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酌量性费用;管理层权力适度增大会增强国家审计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引入国家审计语调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突破数据获取的局限,提高国家审计作用量化研究的准确度和深度,并有助于弥补当前外部监管者文本语调研究的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