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5)
2023(8920)
2022(7627)
2021(7190)
2020(5971)
2019(13507)
2018(13845)
2017(25537)
2016(13860)
2015(15730)
2014(16078)
2013(15356)
2012(14448)
2011(12983)
2010(13482)
2009(12566)
2008(12381)
2007(11748)
2006(10477)
2005(9525)
作者
(40189)
(33044)
(32914)
(31151)
(20940)
(15701)
(15007)
(12726)
(12422)
(12085)
(11065)
(11029)
(10821)
(10461)
(10155)
(9997)
(9843)
(9652)
(9608)
(9356)
(8535)
(8103)
(7945)
(7703)
(7666)
(7447)
(7370)
(7246)
(6815)
(6633)
学科
(47129)
经济(47054)
管理(44418)
(43103)
(36254)
企业(36254)
中国(19133)
方法(17020)
技术(16737)
(15584)
(14792)
(14321)
数学(13804)
数学方法(13670)
(12200)
银行(12175)
业经(12118)
技术管理(11901)
(11729)
(10547)
理论(10495)
(10381)
金融(10374)
(10338)
(9923)
贸易(9912)
(9687)
农业(9605)
教育(9322)
地方(8602)
机构
学院(197251)
大学(194991)
(77156)
经济(75219)
管理(72990)
研究(65035)
理学(60903)
理学院(60228)
管理学(59311)
管理学院(58915)
中国(51639)
(42118)
(40815)
科学(38016)
(32918)
(32673)
财经(30940)
中心(30038)
(29662)
研究所(29083)
(27738)
北京(27275)
(26644)
师范(26344)
(26239)
业大(25926)
技术(23961)
(23786)
农业(22990)
经济学(22958)
基金
项目(119111)
研究(93957)
科学(92817)
基金(81975)
(71243)
国家(70148)
科学基金(58909)
社会(57251)
社会科(54003)
社会科学(53991)
(49335)
教育(44277)
基金项目(42978)
(40562)
编号(40305)
自然(35182)
成果(34865)
自然科(34314)
自然科学(34300)
自然科学基金(33716)
资助(32298)
(30527)
课题(29477)
创新(27440)
重点(26717)
(26222)
(25840)
项目编号(24763)
(24313)
(24218)
期刊
(95231)
经济(95231)
研究(64617)
中国(47653)
教育(32425)
(31978)
管理(31345)
学报(28206)
(27752)
科学(25797)
大学(21723)
(21244)
金融(21244)
学学(19870)
技术(19819)
农业(18425)
业经(17018)
财经(15170)
经济研究(14861)
(13177)
问题(12515)
科技(11665)
图书(11611)
(10869)
论坛(10869)
(10678)
技术经济(10167)
职业(10158)
商业(10029)
理论(9761)
共检索到317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平  潘荣翠  尚晓慧  
国家创新体系是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国际竞争、我国经济发展和强化创新支持需要完善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本文在剖析了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和特性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中外国家创新体系,并从中找出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仕敏  
The mechanism of forming the information consuming behaviors of China'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 analyzed.The informati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described in terms of material type and value type,followed with a discussion on its affecting factors and its rationalization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亚刚  席酉民  
国家创新体系(NIS)是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与实践界探讨较多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理论界,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评估是 NIS 研究的两条主线。本文针对 NIS 构建及评估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国内该方面现有研究的不足,基于 NIS 实践,引入应对多变环境下复杂管理问题的和谐管理理论作为构建和评估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及理论支撑。基于该理论,本文深入探讨了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内在机理及微观机制,并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评估的系统的参考框架。本文拟运用一种新的视角和方式去完善国内现有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旭轩  
随着新世纪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技术创新在国家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并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原理,借鉴西方技术创新理论的有关观点,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机制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腰华  姚园媛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科技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而现行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新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尚未形成,亟需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建设进行研究。本文在探讨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元海  周铭山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傅元海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卸林  马驰  汤世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景安  
创新与创新体系是国家竞争力的源泉,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我们新一轮竞争力的基石。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仅应重视国家创新体系的宏观顶层设计,而且要研究消除创新体系的障碍,加强创新的薄弱环节,大量促进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互动创新、开放创新,建立使创新的萌芽蓬勃发展的环境和制度,以形成开放、互动、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本文根据美国研究与开发(R&D)体系经费的投入方向、基础研究活动和科技成果形成的密集程度,详细地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R&D体系中的“集结点”作用,说明研究型大学是美国R&D体系中的特殊群体。这对我国当前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翠萍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的配置能力和效率(知识配置力),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效率的主要指标。国家创新体系的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应是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为补充的合作与竞争模式。参考文献7。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树全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框架应包括五个子系统:即观念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与应用系统。当前我们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重大与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要符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历史和背景。在创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立良好环境、加强协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新健  
本文基于NIS(国家创新体系)分析框架,动态化分析外资研发中心对我国NIS的正效应及其形成机理,重点以NIS要素相互交流和作用中的知识流动为主线,突破对创新体系效率仅从资源配置静态分析视角的局限性。外资研发中心嵌入NIS深层次的内在交流和作用对于NIS的影响是长远的和实质性的。外资研发中心对我国NIS、产业创新体系、地区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体系,分别产生开放效应、关联效应、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枫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体系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就具备了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缺乏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建立支持创新的风险投资体系,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应首先做好的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