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09)
- 2023(3344)
- 2022(2999)
- 2021(2908)
- 2020(2639)
- 2019(5908)
- 2018(5999)
- 2017(12334)
- 2016(6928)
- 2015(7879)
- 2014(7923)
- 2013(8076)
- 2012(7901)
- 2011(7230)
- 2010(7710)
- 2009(7581)
- 2008(7582)
- 2007(6780)
- 2006(6584)
- 2005(6144)
- 学科
- 济(28446)
- 经济(28410)
- 管理(18164)
- 业(15950)
- 中国(11885)
- 企(11204)
- 企业(11204)
- 方法(11057)
- 数学(10150)
- 数学方法(10017)
- 制(8932)
- 农(8726)
- 财(7591)
- 银(7181)
- 银行(7179)
- 行(6950)
- 地方(6210)
- 贸(6118)
- 贸易(6109)
- 易(5941)
- 税(5438)
- 融(5328)
- 金融(5327)
- 学(5259)
- 业经(5236)
- 农业(5212)
- 税收(5160)
- 收(5110)
- 度(5104)
- 制度(5101)
- 机构
- 大学(103407)
- 学院(101434)
- 济(42819)
- 经济(41599)
- 管理(35987)
- 研究(35675)
- 中国(29831)
- 理学(29336)
- 理学院(28912)
- 管理学(28489)
- 管理学院(28287)
- 财(24167)
- 京(23616)
- 科学(19671)
- 财经(18178)
- 所(17759)
- 江(17296)
- 中心(16767)
- 经(16175)
- 北京(15782)
- 研究所(15350)
- 范(15066)
- 师范(14985)
- 州(14059)
- 经济学(13375)
- 农(13304)
- 院(13261)
- 财经大学(13191)
- 师范大学(12186)
- 经济学院(12156)
- 基金
- 项目(55364)
- 科学(43366)
- 研究(42415)
- 基金(39945)
- 家(33823)
- 国家(33568)
- 科学基金(28211)
- 社会(26892)
- 社会科(25532)
- 社会科学(25529)
- 基金项目(21137)
- 省(20475)
- 教育(19835)
- 划(18277)
- 编号(18076)
- 自然(17121)
- 资助(16682)
- 自然科(16666)
- 自然科学(16660)
- 自然科学基金(16313)
- 成果(16153)
- 课题(12948)
- 部(12914)
- 重点(12154)
- 发(12009)
- 教育部(11068)
- 国家社会(10880)
- 性(10820)
- 人文(10748)
- 年(10636)
共检索到171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晓玲 赵雲泰 贾克敬
合理地开发利用国土空间,建设美好家园,是每个国家空间战略与政策的最高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广袤的国土空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急速变化,在支撑经济总量迈入世界第二的同时,因长期以来国土空间开发缺乏顶层设计而带来的空间矛盾与冲突也日益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晓玲 赵雲泰 贾克敬
合理地开发利用国土空间,建设美好家园,是每个国家空间战略与政策的最高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广袤的国土空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急速变化,在支撑经济总量迈入世界第二的同时,因长期以来国土空间开发缺乏顶层设计而带来的空间矛盾与冲突也日益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司劲松
构建我国科学的空间规划体系,有利于保护和优化利用空间资源,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开发。空间规划体系要明确各类空间性规划的定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终结边界不清、交叉重叠、矛盾冲突的局面,形成相互支撑、和谐有序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
空间规划 主体功能区 规划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飞 张晓蕾 周秦
本文从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引领、价值引领、功能引领、工程引领和机制引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对以此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媛明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成为近年来空间管理中的重要议题。南京市为响应和落实国家和江苏省关于空间治理体系改革的号召,基于自身的府际关系特点探索出了市级统筹、区级协调的编制协调模式。文章从南京市一区府际关系格局及"多规合一"编制总体思路展开,解读了南京市在新型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中的探索,为完善市级空间规划编制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明确了基本方向,清晰认识了府际治理重构是实现市级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伟元
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自然资源部落实"两统一"职责的基本要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督察是中央赋予自然资源督察机构的职责和任务。近期,结合耕地保护督察,笔者随国家自然资源督察上海局就国土空间规划督察工作进行了调研,从督察目的、内容、对象及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洪泉
核心提示优化长江经济带空间开发布局,对于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编制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的必要性,提出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议将经济带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城镇建设、土地利用、水利、林业、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进行统一谋划,统筹考虑社会经济与人类活动,合理划定公共服务、乡村发展、城镇建设等空间。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 规划编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祺文 蒋仁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应对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实现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空间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和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和制度支撑。本文从贯彻国家意志、主体功能区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塑造绿色生态空间、满足多元民生需求、构筑开放共赢型空间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服务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文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衔接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现实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规划衔接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开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评估、加强“三区三线”与风景名胜区规划衔接、完善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体系建设等建议,以期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制度环境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国华 欧心泉
201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建设进入新时代。从过去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到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围绕规划的变与不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改造方式在不断深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垚 叶强 谭春华 胡赞英 向辉
当前,国土空间治理模式正由原空间规划"集群"向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转变,国土空间安全这一空间发展底线问题成为规划各界热议的焦点。基于系统理论,梳理了国土空间及其规划系统,重点分析了具有什么系统性质的空间规划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研究表明:(1)国土空间规划完善的法律体系与科学的系统接口是保障国土空间系统安全的关键;(2)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应构建以国土空间规划法作为基本法,形成以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为核心的结构清晰、内容统一的法规体系,以使空间规划系统结构合理;(3)系统接口方面,建立以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为主要类型、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三维系统接口,实现"五级三类四体系"的三维衔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彦平 刘大海 姜伟 池源
通过对用途管制的概念比较和内涵延伸分析,明确了海洋空间用途管制的核心内容为规划分区与管制规则。规划分区应具有“区域、边界、用途、使用条件”四个基本属性,并以科学认知海洋的客观属性及演变规律为基础,故基于“双评价”客观认知海洋空间的功能或用途是规划分区的关键。海洋空间用途管制面临的四个基本问题是“如何保护”“如何利用”“如何在保护中利用”“如何在利用中保护”。进而,以“双评价”为基础,构建开发保护二维坐标系,明确海洋空间用途管制的政策取向与内容导向。其中,海洋生态空间管制宜采用“分级+分类”的管制方式,海洋开发利用空间宜采用“分区管理+用海准入”的管制方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岳文泽 代子伟 高佳斌 陈阳
研究目的:探索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辅助于省级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决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必用性"、"管用性"和"好用性"要求;(2)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总体框架,可从资源环境禀赋、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和动态预警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设计,需要选择适宜尺度,针对不同区域的主导功能如建设开发、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设定差别化指标权重。研究结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立足点是高效集聚开发和分类分级保护,基础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要识别资源环境本底的"短板"要素、明确当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压力等级、实现对未来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的动态预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谭纵波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要客观、理性、科学地进行分析和思考。当前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应该面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从城市规划的思维、方法、建设和管理等多方向进行理性思考,吸取疫情带来的教训,在聚焦国土空间的保护与利用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治理,使规划谋划出的空间环境既能成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状况的平台,更是常态下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良治的载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民锋 杨昔 徐放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规划目标—规划策略(分项/分区)—规划指标"的逻辑思路,从规划实施角度制定细化规划目标的分项/分区策略,推导形成规划分项/分区策略指标、主要指标和分解指标,以有助于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