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65)
- 2023(2951)
- 2022(2682)
- 2021(2657)
- 2020(2292)
- 2019(5292)
- 2018(5706)
- 2017(11379)
- 2016(6465)
- 2015(7706)
- 2014(8162)
- 2013(8120)
- 2012(7808)
- 2011(7109)
- 2010(7433)
- 2009(7080)
- 2008(7194)
- 2007(6720)
- 2006(6188)
- 2005(5807)
- 学科
- 济(24044)
- 经济(24014)
- 管理(18010)
- 业(15931)
- 企(11875)
- 企业(11875)
- 中国(10266)
- 方法(9842)
- 数学(8549)
- 数学方法(8477)
- 制(8095)
- 农(8025)
- 财(7582)
- 银(6647)
- 银行(6642)
- 行(6362)
- 贸(6248)
- 贸易(6243)
- 易(6133)
- 税(5042)
- 业经(5038)
- 融(4774)
- 金融(4773)
- 税收(4765)
- 收(4734)
- 体(4708)
- 农业(4650)
- 教育(4615)
- 理论(4549)
- 度(4509)
- 机构
- 学院(97103)
- 大学(94985)
- 济(38313)
- 经济(37242)
- 管理(33233)
- 研究(29591)
- 理学(26841)
- 理学院(26542)
- 管理学(26144)
- 中国(26017)
- 管理学院(25966)
- 财(22609)
- 京(21087)
- 财经(16929)
- 江(16460)
- 科学(16235)
- 所(15345)
- 经(15013)
- 北京(14265)
- 中心(13932)
- 州(13671)
- 范(13222)
- 师范(13121)
- 研究所(12974)
- 财经大学(12221)
- 农(12026)
- 经济学(11872)
- 技术(11114)
- 经济学院(10835)
- 业大(10710)
- 基金
- 项目(47689)
- 研究(40152)
- 科学(35441)
- 基金(31068)
- 家(25343)
- 国家(25064)
- 社会(22753)
- 社会科(21360)
- 社会科学(21355)
- 科学基金(20261)
- 教育(19678)
- 编号(19546)
- 省(19172)
- 成果(17464)
- 基金项目(16096)
- 划(15727)
- 课题(13785)
- 资助(13576)
- 年(11846)
- 项目编号(11545)
- 性(11286)
- 自然(11074)
- 部(10986)
- 自然科(10677)
- 自然科学(10673)
- 发(10584)
- 重点(10523)
- 自然科学基金(10457)
- 规划(9699)
- 大学(9610)
共检索到161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立三
一、国土整治的由来与发展国土整治,也称领土整治,其名称虽异,但都是以一国的领土为对象,对其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协调、保护和立法管理,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国家重大任务,现已成为我国上下都很关注的问题。其实在我国历史上,由于封建王朝巩固统治以及发展经济的需要,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也进行过土地开发和整治。最为著称的是水利工程。例如,陕西关中平原的郑国渠,四川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宁夏内蒙的河套平原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薛文杰 李红举
按照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自然资源部新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能,统筹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海洋生态、海域海岸线和海岛修复等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统筹做好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是当前土地整治转型发展的重点。本文通过梳理近30年来我国土地整治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经验,对新时期我国国土整治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思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绍伯
国土整治又称国土综合开发计划,其主要内容是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防治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合理进行人口和生产力布局,发展交通运输、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社会福利,创造舒适宜人的城乡环境。 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后,日本政府已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北海道拓植计划”,所以日本是较早开展国士整治的国家。1918年日本建成京滨工业区,1933年又出现阪神工业区、中京(名古屋)工业区和北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潞
所谓国土即指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它包括陆地、河湖水面和领海范围以内的海面、滩涂、大陆架以及它们的地下和上空;也可以说,国土就是一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国土是人民从事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是物质资料的来源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一个国家的国土资源“家底”是否摸清,开发利用是否合理,治理、保护是否有效,对该国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重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威 胡业翠
改革开放40多年,国土整治随着资源、生态环境领域政治意愿和体制的变迁而变化,经历兴起、搁浅、整合的过程。在梳理改革开放40余年国土整治领域重要政策文件基础上,总结了国土整治历程中的发展经验、主要问题以及新趋势,并提出了新时代国土整治新构想。新时代国土整治目标将牢牢结合生态文明战略,以期实现空间、资源、生态环境优化,打造以人为本高品质国土空间。新时代国土整治是通过"承载力""适宜性"评价机制,结合综合研判、归因分析划分"国土整治"功能分区开展重大工程,多措并举处置国土开发利用过程中"负外部性"问题,修复国土功能,以实现空间结构优化调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灾害污染治理,以期提升国土空间承载力、适宜性、美丽度、安全性,提升国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治理活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青
党的十二大之后,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十二大确定了到本世纪末实现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伟大战略目标,这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一切工作的努力方向。我们国土工作是为长远的经济发展服务的,也即是为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因此,国土工作面临的任务更繁重、更紧迫了。在这个时候,研究讨论国土整治这个重大问题,是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下面拟就有关国土整治工作的几个问题,介绍一些情况,发表一点看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汝国
楼兰古城位于故孔雀河冲积三角洲的下部,濒临魏晋时期罗布泊的北头。它是在纪元前后逐步形成的重要城市,并于公元三世纪左右达到了全盛阶段。此时楼兰城的市区面积约十万平方米,人口超过一万,远远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万川 卞鸿翔
国土是人们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的主要场所和物质基础。为了改善和丰富人民生活,创造最优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和生产发展,对本地域国土资源不仅要合理、有效地加以开发利用,而且要经常不断地进行综合整治,改造自然,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湖南省国土开发与整治问题,是直接关系本省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课题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翟辅东
我国农村能源发展方针是“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这是在短缺经济的背景下,针对能源危机而提出来的。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及其能源供需结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商品能进入农村市场,农村能源面临着结构升级和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原十六字方针因缺少生态观和市场观,已不符合现时和未来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文章提出了农村能源发展的十八字方针“因地制宜,生态兴能,市场调节,讲求综合效益”,并逐一对新方针中的论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我国应以生物质二次能源与商品能源整合的可持续能源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实施新方针的有关举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关义
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大西北是我国三大经济带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域 ,由于历史和众多因素的制约 ,决定了开发西部是一项规模宏大、影响长远的系统工程 ,正基于此 ,各种开发方案的设计必须立足于这一区情。因此 ,设立中央政府投资基金 ,建立国土整治基地是非常必要 ,也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中央政府 投资基金 国土 基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今朝 高世昌
按照党中央关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以及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重庆市结合装配式技术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提升效率、循环利用及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国土整治中探索了以装配式技术为主的"绿色技术"实践。
关键词:
国土整治 推广应用 绿色技术创新 生态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循礼
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联合召开的国土整治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29日至12月4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由徐青、吴传钧、宋家泰、李德仁、杨树珍五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计委国土局和江苏省计委、建委的负责同志,有来自全国各有关科研单位、生产部门和高等学校的老专家及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共二百多人。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理事长于光远、江苏省副省长刘和赓、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熊毅和国家计委国土局局长徐青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还有十二位专家学者就一些重要地区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军 应凌霄 钟莉娜
针对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国土空间和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在新时代的积极响应,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和提升成为必然要求。在介绍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国土空间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要求决定了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从工作理念、理论基础、技术体系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整体综合理念滞后、理论基础体系欠缺、技术支撑相对薄弱、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的路径和策略,主要策略包括强化系统思维、提升理论体系、加强技术支撑、完善机制建设等内容,以期为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亚真
国土整治是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工作,从整体上看,它就是要协调好人和周围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自然界中各种资源和条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联系,人类在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以满足其生活需要的同时,往往也有意或无意地造成对自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博 金晓斌 顾铮鸣 尹延兴 刘静萍 周寅康
中国国土整治历经40年发展,在促进乡村耕地保护、解决土地资源低效利用问题、助力扶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中国国土整治事业发展历程,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与文献综述方法总结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国土整治研究的关键问题,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国土整治事业与研究都历经国土整治规划、专项国土整治、国土综合整治三个阶段,促进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土整治的最重要历史任务;目前形成了以解决国土空间与资源利用问题为目标,以服务政策管理需求为导向,以土地利用研究为理论支撑,以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整治、国土综合整治等为主要对象并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拓展的研究体系;形成了包括业务管理部门与特色科研单位为核心的分散组团式研究群体;乡村振兴目标下的国土整治研究围绕土地整治规划选址与分区决策、土地整治项目全流程监测监管与绩效评价、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土地整治政策成效评估等现实需求以及土地整治驱动生态系统变化机制、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土地利用冲突协调机制等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特色研究,充分发挥地理学经世致用特点。面向未来国土综合整治研究,应重点围绕"理论框架—问题识别—规划决策—技术体系"解决关键问题,以理论研究推动中国国土整治事业发展,为促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做出贡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土整治 研究进展 关键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