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5)
- 2023(8564)
- 2022(7381)
- 2021(6853)
- 2020(5544)
- 2019(12723)
- 2018(12738)
- 2017(24849)
- 2016(13576)
- 2015(15642)
- 2014(15766)
- 2013(15956)
- 2012(15587)
- 2011(14462)
- 2010(15059)
- 2009(14401)
- 2008(14373)
- 2007(13165)
- 2006(12339)
- 2005(11864)
- 学科
- 济(64488)
- 经济(64417)
- 管理(40635)
- 业(36003)
- 企(26638)
- 企业(26638)
- 中国(23600)
- 地方(20182)
- 农(19765)
- 方法(19610)
- 数学(16513)
- 数学方法(16319)
- 环境(15548)
- 业经(14766)
- 财(14530)
- 制(14429)
- 银(13476)
- 银行(13464)
- 行(13103)
- 农业(13040)
- 学(12721)
- 发(12588)
- 融(12297)
- 金融(12297)
- 贸(12148)
- 贸易(12133)
- 易(11720)
- 地方经济(11290)
- 和(10908)
- 资源(10275)
- 机构
- 学院(207600)
- 大学(205676)
- 济(87285)
- 经济(85227)
- 研究(77421)
- 管理(74428)
- 中国(62319)
- 理学(61135)
- 理学院(60317)
- 管理学(59418)
- 管理学院(59023)
- 京(46526)
- 科学(46448)
- 财(43847)
- 所(41175)
- 研究所(36381)
- 中心(34924)
- 江(34099)
- 农(33992)
- 财经(32841)
- 北京(31100)
- 范(30479)
- 师范(30244)
- 经(29354)
- 州(28274)
- 院(27509)
- 业大(26900)
- 经济学(26200)
- 农业(26069)
- 省(24867)
- 基金
- 项目(121291)
- 科学(94282)
- 研究(92352)
- 基金(84559)
- 家(72893)
- 国家(72225)
- 科学基金(60315)
- 社会(57748)
- 社会科(54690)
- 社会科学(54673)
- 省(48641)
- 基金项目(44370)
- 教育(40872)
- 划(40531)
- 编号(38861)
- 自然(36359)
- 自然科(35227)
- 自然科学(35216)
- 资助(34896)
- 自然科学基金(34514)
- 成果(33516)
- 发(32691)
- 课题(28063)
- 重点(27781)
- 发展(26574)
- 部(26510)
- 展(26114)
- 创(24297)
- 性(23353)
- 国家社会(23270)
- 期刊
- 济(112593)
- 经济(112593)
- 研究(70320)
- 中国(49097)
- 农(32825)
- 财(32072)
- 管理(29187)
- 学报(28865)
- 科学(27791)
- 融(26169)
- 金融(26169)
- 教育(25292)
- 农业(22456)
- 大学(21314)
- 业经(20111)
- 学学(19468)
- 技术(17303)
- 经济研究(17247)
- 财经(16358)
- 问题(15853)
- 经(14096)
- 图书(12968)
- 贸(12616)
- 资源(11970)
- 国际(11128)
- 业(11080)
- 理论(10976)
- 商业(10571)
- 技术经济(10135)
- 发(10014)
共检索到347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邢丽霞 李亚民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先后进行了四次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在决定了区域国土开发格局的同时,也引发了资源消耗与枯竭、地质环境污染与破坏、生态地质环境恶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国土开发 格局演变 资源环境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春舫,隋干城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人口众多,但经过战后二、三十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工业高度发达的经济大国。可是其工业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衡,“过密”和“过疏”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国土,是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我们开展国土整治工作亦有可借鉴之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慧 叶尔肯·吾扎提 王成龙
"一带一路"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建设"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必将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全方位对外开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能源供应系统的变化、贸易畅通和人文交流与合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途径和方式。重点论述了陆上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海上国际大通道建设等"一带一路"具体行动对区域国土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空间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国际经济走廊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有助于促进均衡国土空间的形成;2"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内陆地区形成若干个大都市经济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同时,强化与"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相对接的国内开发轴线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土空间格局;3"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增强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形成"高效"的国土空间;4"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内陆沿边地区主要口岸和沿边城市的发展,使沿边地区成为重要的国土开发新空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春竹 谭琦川 王丹阳 陈逸 黄贤金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运用特尔斐法、线性拟合预测、Kaya分解模型和多要素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测算未来各地市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建设适宜性的可承载国土开发强度,进而识别影响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限制性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资源环境要素对江苏省建设用地扩张的约束作用呈现显著差异,水资源对国土开发的承载水平总体稍高于环境承载水平,而碳峰值承载水平为三者最低;(2)"不适宜"开发区主要分布在湖泊湿地和沿海滩涂地区,"适宜"开发区则以苏锡常环太湖一线、宁镇扬盐沿长江一线和滨海沿线为轴带集聚分布;(3)各地市未来可承载国土开发强度呈现地域性、时间性和结构性差异,苏南地区主要面临环境和碳排放的双重约束,苏中和苏北则受水、环境和碳排放的交替约束。国土开发强度承载水平预测可为制定区域差异化的用地规模调控与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万川 卞鸿翔
国土是人们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的主要场所和物质基础。为了改善和丰富人民生活,创造最优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和生产发展,对本地域国土资源不仅要合理、有效地加以开发利用,而且要经常不断地进行综合整治,改造自然,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湖南省国土开发与整治问题,是直接关系本省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课题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伍新木 杨莹
日本在战后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发展历程,其间土地利用在结构、规模、价格、集约利用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动。本文全面分析了二战之后,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巨大变动、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在结构、规模、价格、集约利用程度等方面的特征;日本政府针对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变动和影响,制订的一系列规划调整措施和政策法规体系。通过以上分析,探讨日本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途径和措施,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日本 国土利用 规划 政策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序威
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国土开发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加强国土规划和调控的主要任务。建议:革新规划的内容与方法,搞好规划的纵横协调,研订空间政策,完善有关的法规,健全调控管理系统。
关键词:
国土开发,规划,协调,调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肖清宇
大城市地域国土规划具有明显的空间广延性,突破大城市地域的行政管辖范围去探讨其外部宏观区域环境结构特征对于制定大城市地域国土开发模式具有建设性意义。本文从武汉地域国土开发的空间广延性要求出发,结合武汉地域适中的复合区位优势,剖析了武汉地域宏观区域环境的多元化向心性空间层次分化特征,进而为制定武汉地域国土开发内外结合的圈层战略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武汉地域 宏观区域环境 国土开发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荀文会 于子健
当前无序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引发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国土开发与资源环境演化相互作用关系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为揭示国土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互动演化的规律,研究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10—2018年沈阳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关系,并提出协调路径。研究发现:随着沈阳市国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也在提升,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趋势向好,但总体处于初步协调阶段,沈阳市应从绿色发展视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同时加强城市治理,促进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相互作用不断向高级化、协调化演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卫思夷 居祥 荀文会
研究目的:揭示国土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互动演化的规律,分析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方法: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评判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协调发展及交互耦合的程度。研究结果:(1)2010年以来沈阳经济区各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承载力呈现降低的趋势,但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支撑力呈现增加态势;(2)各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较高,达到良性共振,并且协调度呈总体上升趋势,耦合关系日趋紧密。研究结论: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立和制约关系,应因势利导,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淑敏 张宝雷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国土资源开发,同时也对开发的后续适宜性产生了影响,因此,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分析国土开发适宜性时空格局变化是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本文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选取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后的2006年、2009年和2012年为时间节点,在开发约束、开发需求及水平、开发潜力三个准则层上,构建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空间聚类方法进行评价,并以县级为单位探寻区域发展战略对适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2年黄三角国土开发适宜性较低,评价值为0.363,开发约束、开发需求及水平、开发潜力评价值分别为0.223、0.081和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金成 申兵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调整的政策建议。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三核多极、三轴四片"的多核、多轴、分片型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但也存在着经济布局与资源空间分布失衡、经济布局与人口分布不匹配、城乡建设用地低效扩张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人口、产业、土地、生态补偿以及环境保护等政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开发格局 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忠
本文在评述和总结日本国土开发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在西部大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一是要制定明确的开发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开发方式 ,并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开发计划的实施 ;二是有效发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对西部开发的作用 ;三是加大力度促进西部中小城市的发展 ;四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处理好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问题。
关键词:
国土开发 西部大开发 社会资本 民间资本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袁朱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空间集聚度也不断提高,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主导地位凸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川渝、中原、长江中游、哈大齐、关中十大城市群区域面积仅占全部国土的11.5%,而其GDP占全国比重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连生,安祥生
国土资源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国土开发整治分区,就是为了因地制宜地发挥国土资源的整体功能,对特定范围的国土资源所采取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方式的地域划分。它重点回答什么地方、存在什么样的资源优势,适宜发展什么样的经济部门,什么样的产业结构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它是地区经济横向联系和劳动地域分工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