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5)
2023(7751)
2022(6895)
2021(6263)
2020(5732)
2019(13444)
2018(13432)
2017(28070)
2016(15028)
2015(17457)
2014(17613)
2013(17805)
2012(17096)
2011(15485)
2010(15674)
2009(14917)
2008(15176)
2007(13798)
2006(11993)
2005(10895)
作者
(44661)
(37406)
(37127)
(35810)
(23814)
(17961)
(17286)
(14447)
(13877)
(13340)
(12503)
(12486)
(11816)
(11761)
(11669)
(11575)
(11521)
(10927)
(10835)
(10800)
(9276)
(9255)
(9175)
(8534)
(8398)
(8310)
(8259)
(8247)
(7538)
(7393)
学科
(70524)
经济(70447)
管理(45387)
(45199)
方法(38819)
数学(35762)
(35589)
企业(35589)
数学方法(35563)
(21806)
中国(18696)
(18431)
(14648)
(14466)
贸易(14462)
(14072)
(13713)
财务(13698)
财务管理(13654)
企业财务(13022)
(12717)
银行(12693)
业经(12417)
(11999)
农业(11772)
地方(11756)
(11671)
金融(11669)
(11497)
环境(9627)
机构
大学(231727)
学院(229169)
(102612)
经济(100647)
管理(90165)
理学(77517)
理学院(76750)
管理学(75818)
管理学院(75382)
研究(73366)
中国(58607)
(51157)
(47461)
科学(41823)
财经(40592)
(37175)
(36869)
(36796)
中心(34681)
(33503)
研究所(33236)
经济学(33207)
业大(32010)
经济学院(30514)
财经大学(30236)
北京(30221)
农业(29415)
(27460)
师范(27202)
(26698)
基金
项目(144044)
科学(113494)
基金(106197)
研究(105817)
(90936)
国家(90241)
科学基金(77225)
社会(68633)
社会科(65306)
社会科学(65285)
基金项目(56390)
(55224)
教育(49257)
自然(48650)
自然科(47469)
自然科学(47454)
自然科学基金(46656)
(46627)
资助(45018)
编号(43050)
成果(35334)
(34177)
重点(32275)
(30753)
教育部(29697)
(29619)
课题(28912)
人文(28812)
国家社会(28502)
科研(28092)
期刊
(107557)
经济(107557)
研究(69374)
(40075)
中国(38033)
学报(32750)
(31962)
管理(30207)
科学(29738)
(26441)
金融(26441)
大学(24777)
学学(23414)
财经(21132)
农业(20880)
技术(18535)
经济研究(18413)
教育(18199)
(18014)
业经(17437)
问题(15637)
(13827)
理论(12780)
技术经济(12684)
统计(12669)
商业(12108)
实践(11460)
(11460)
(11059)
(10903)
共检索到334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萍  高莉  
自1997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拉动了国内投资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对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本文测算的结果显示,国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自1997年以来呈逐年递增趋势,即从1997年的8.83%递增到2000年的12.23%;但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国债的大量持续发行亦对民间投资形成"挤出效应",部分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抵消因素。国债政策怎样在对经济增长的正负作用之间进行平衡抉择,文中提出应进一步优化政府投资结构,鼓励、扩大民间资本投资,完善政策配套手段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利君  朱柏铭  
国债发行条例和复式预算的特定安排使得人们对国债资金的投向产生了错觉。本文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当前国债资金主要被用于行政管理费、社会文教费、还本付息和以财政补贴为主的经常性支出,并提出从降低公务员净收益、压缩财政补贴和推进高校改革等角度来促使国债资金投向的合理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原杕  
本文从微观层面入手,以效率和制度的视角,从对国债资金的基本认识、国债资金的管理制度与监督等方面具体分析西部在国债资金管理使用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当前国债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志超  王铁  
一、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的经济背景自1998年开始,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深层矛盾影响,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情况。虽然当时中央银行陆续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改革存款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永明  梁春满  
国际经验表明,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应将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性支出。但是,特定的预算安排制度掩盖了国债资金真正的使用方向,致使资金使用管理的目标与实践之间的“错位”成为可能。本文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出:20年来我国的国债资金并非用于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建设性支出,而是主要用于了以财政补贴为主的消费性支出。针对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情况,本文对有关国债使用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曾军  
This paper disuss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utilizing of the newly issued national debt from 1998.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the national debt capital are put forward.\;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一、我国国债资金具有很强的建设性国债是财政的一部分,而众所周知,我国财政具有明显的建设性。复式预算不仅增加了债务收支的透明度,而且表现了国债资金在投资方向上的建设性(见表一)。截止到1995年底,在3300亿元国债余额中,约有2650亿元的国债资金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玉栋  吴哲方  
近20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了避免过高债务规模的产生及其蕴含的潜在风险,将国债发行规模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证明对当前国债规模的适度性作出判断,从而对未来我国国债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对历年国债各相关指标的理论分析,以及时间指数模型、ARMA模式、KMV模型的实证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国债规模已经超出安全范围,并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为了扭转不良趋势,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势在必行。积极预防未来国债发行和偿还可能引发的风险,不仅可以促使国债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更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丁忠明  王振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敬水,朱云高  
In recent years,a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tive financial policy,the National Debt(N D)policy makes great difference,but meanwhile we have to care about consequence it maybe lead to.The paper analyses the N D scale and structure and come to conclusion:there are much potential credit risks in our Debt.In addition some advice are given to prevent and dissolve the risks.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黎昭  
随着我国专项国债发行规模的逐渐减少,国债资金使用绩效的优化问题已尤显重要。贯穿国债资金管理与使用过程的其实就是一组公共受托关系,而影响国债资金使用绩效的种种因素,根源都在于该公共受托关系中委托与代理客体公共性的存在,以及初始委托人及各级代理人公共性所导致的对代理人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不足。为优化国债资金使用绩效,必须加强和改善对国债资金使用中各级代理人的监督。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山  张启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确定和"五统筹"新要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由倾斜式发展战略转向全面协调发展战略。在此前提下,我们应扩展国债使用范围,改进国债使用方式,创新国债使用管理制度,使国债资金的使用向中西部倾斜,向农村地区倾斜,向社会公益事业和经济结构调整倾斜,这将有利于更为公平和更有效率地使用国债资金,也更有利于社会整体和各区域社会福利的增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