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8)
- 2023(9586)
- 2022(8573)
- 2021(8283)
- 2020(7282)
- 2019(17089)
- 2018(17407)
- 2017(35439)
- 2016(19368)
- 2015(22249)
- 2014(22590)
- 2013(22297)
- 2012(21053)
- 2011(19218)
- 2010(19822)
- 2009(18844)
- 2008(18851)
- 2007(17320)
- 2006(15263)
- 2005(13916)
- 学科
- 济(81499)
- 经济(81423)
- 管理(55168)
- 业(53802)
- 企(42762)
- 企业(42762)
- 方法(41170)
- 数学(37227)
- 数学方法(36599)
- 农(23452)
- 中国(22763)
- 财(22296)
- 贸(17516)
- 贸易(17508)
- 制(17162)
- 易(17087)
- 业经(15403)
- 学(14979)
- 银(14828)
- 银行(14805)
- 农业(14718)
- 地方(14554)
- 行(14093)
- 务(13342)
- 财务(13294)
- 财务管理(13257)
- 策(13021)
- 融(12942)
- 金融(12940)
- 企业财务(12505)
- 机构
- 学院(284477)
- 大学(282493)
- 济(119748)
- 经济(117094)
- 管理(110354)
- 理学(94113)
- 研究(93202)
- 理学院(93128)
- 管理学(91337)
- 管理学院(90803)
- 中国(74007)
- 京(59483)
- 财(59011)
- 科学(55764)
- 所(48139)
- 财经(45847)
- 农(45428)
- 江(43781)
- 中心(43573)
- 研究所(43115)
- 经(41228)
- 业大(39797)
- 北京(38243)
- 经济学(36283)
- 范(36053)
- 农业(35808)
- 师范(35744)
- 州(35027)
- 财经大学(33580)
- 院(32888)
- 基金
- 项目(176159)
- 科学(137740)
- 研究(130725)
- 基金(126015)
- 家(108089)
- 国家(107208)
- 科学基金(91481)
- 社会(80381)
- 社会科(76260)
- 社会科学(76239)
- 省(69379)
- 基金项目(65416)
- 教育(61856)
- 自然(58947)
- 划(58496)
- 自然科(57504)
- 自然科学(57488)
- 自然科学基金(56434)
- 编号(55607)
- 资助(54906)
- 成果(46497)
- 部(39896)
- 重点(39601)
- 课题(38504)
- 发(37846)
- 创(35878)
- 教育部(34202)
- 科研(33816)
- 创新(33563)
- 项目编号(33418)
- 期刊
- 济(131867)
- 经济(131867)
- 研究(86571)
- 中国(52667)
- 财(44987)
- 农(40666)
- 管理(39302)
- 学报(38815)
- 科学(36752)
- 融(31278)
- 金融(31278)
- 教育(30559)
- 大学(29499)
- 学学(27668)
- 农业(27095)
- 技术(26162)
- 业经(22452)
- 财经(22346)
- 经济研究(21974)
- 统计(20111)
- 经(19077)
- 问题(17883)
- 策(17031)
- 决策(16024)
- 贸(15978)
- 技术经济(15179)
- 理论(14841)
- 商业(14246)
- 业(14213)
- 国际(13409)
共检索到428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焦艳玲
受当前经济状况的影响 ,我国国债存在着财政本身的债务重负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的矛盾 ,这说明 ,我国国债规模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风险性 ,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导致债务危机 ,进而引发财政危机 ,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 ,发现、预见和防范债务危机 ,据以合理确定未来几年我国国债发行的政策取向 ,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国债 预测分析 政策取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傅道忠
经过连续数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尽管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但其重要性已有所下降。相反,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债政策做出调整。我国国债政策的基本取向是:国债政策目标应从片面强调确保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债政策的着力点应转移到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上来;严格控制国债发行规模,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
关键词:
国债 国债政策 国债资金 积极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安军 杨艳芬
本文在对我国历年国债发行规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tatistica软件,运用分段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进行了选取,进而建立国债规模的分阶段线性模型。通过模型所展现的国债规模发行趋势,我们认为:以发行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近期内不应淡出,我国政府应当在适度控制国债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国债规模 因素分析 积极财政政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侯青
本文从国债规模的理论分析出发,分析了国债对经济的影响,提出了适度国债规模应在经济周期的谷底达到,从国债的经济效应分析增发国债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债 国债规模 经济效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樊彩萍
本文从统计学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教师工资变动情况,以及与国内其它行业工资的差距。提出要缩小差距,应继续大幅度地提高教师工资,将教师工资在各行业的排名提升至中等偏上水平,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
关键词:
教师工资 统计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涤龙 王平 辛玲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 ,中央银行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 ,采取了积极措施。但运行一年多来 ,经济运行速度增幅趋缓、物价持续低迷的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源于货币政策效应受到遏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效应 统计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立峰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投资规模的统计数据不足。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只有国有投资的分类与政府投资相近。但是,国有单位不仅包括政府投资,而且包括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因此,国有投资口径要大于政府投资。在支出法GDP中,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文权
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经济政策的实施或干预,必将对经济发展过程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常常是一个过程,在我国的经济成长过程中明显地存在。例如,1978年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普遍推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南丰
政府对社会与经济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并实施各种政策来进行的,针对不同社会经济的目标,政府可以采取不同的政策。因而对政策的研究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有效分析方法的统计学也不例外,提出了各种对政策进行分析的方法。统计方法是众多分析方法之一。虽然统计分析方法早已被运用于政策从制定、选择到政策的事后评估的许多方面,但对多数学者只是在分析研究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政策分析,却少有人对统计方法在政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归纳与整理,文章力图对统计方法在政策分析研究中的运用进行概括梳理。
关键词:
政策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 简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玉栋 吴哲方
近20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了避免过高债务规模的产生及其蕴含的潜在风险,将国债发行规模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证明对当前国债规模的适度性作出判断,从而对未来我国国债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对历年国债各相关指标的理论分析,以及时间指数模型、ARMA模式、KMV模型的实证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国债规模已经超出安全范围,并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为了扭转不良趋势,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势在必行。积极预防未来国债发行和偿还可能引发的风险,不仅可以促使国债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更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我国从80年代初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人们对国债规模的大小还存在不少糊涂认识。有的认为国债是以政权为依托的债务,只要国家政权存在,就不存在规模限制问题。实际上否定国债规模量的界限,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我们认为,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玉根
For both regulators and investors,it'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policy on China's stock market.The accumulated abnormal return effects of good news policy and bad news policy on Shanghai Composite Index are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event study.Some results of these effects are concluded and the causes of them are also put forward.It concludes that China's stock market will move smoothly again after three\|to\|four day\|adjustment to the short\|term impacts of policy.Using the method of event study to study the changing patterns in market indexes is another creative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关键词:
股市政策 市场效率 事件研究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