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6)
- 2023(9290)
- 2022(7920)
- 2021(7261)
- 2020(6128)
- 2019(13893)
- 2018(14090)
- 2017(27578)
- 2016(14952)
- 2015(16675)
- 2014(17183)
- 2013(17126)
- 2012(16375)
- 2011(15092)
- 2010(15482)
- 2009(14825)
- 2008(14771)
- 2007(13513)
- 2006(12444)
- 2005(11687)
- 学科
- 济(84044)
- 经济(83974)
- 管理(43720)
- 业(39986)
- 企(32351)
- 企业(32351)
- 方法(30173)
- 数学(26884)
- 数学方法(26692)
- 中国(20836)
- 财(20108)
- 地方(18259)
- 农(15762)
- 制(15719)
- 学(14788)
- 业经(14384)
- 银(13916)
- 银行(13899)
- 融(13409)
- 金融(13408)
- 行(13293)
- 务(12969)
- 财务(12948)
- 财务管理(12911)
- 地方经济(12874)
- 企业财务(12415)
- 贸(12046)
- 贸易(12037)
- 易(11653)
- 体(10990)
- 机构
- 学院(227500)
- 大学(227094)
- 济(105957)
- 经济(103753)
- 管理(80807)
- 研究(79539)
- 理学(67550)
- 理学院(66802)
- 管理学(65763)
- 管理学院(65330)
- 中国(63231)
- 财(52950)
- 京(47435)
- 科学(44431)
- 所(41177)
- 财经(41147)
- 经(37048)
- 研究所(36295)
- 江(35330)
- 中心(34918)
- 经济学(34704)
- 农(32704)
- 经济学院(31094)
- 北京(30869)
- 财经大学(30381)
- 州(28550)
- 业大(28153)
- 院(28030)
- 范(27927)
- 师范(27663)
- 基金
- 项目(131968)
- 科学(102607)
- 研究(97969)
- 基金(95391)
- 家(82407)
- 国家(81708)
- 科学基金(68763)
- 社会(63078)
- 社会科(59863)
- 社会科学(59844)
- 省(50324)
- 基金项目(49234)
- 教育(45051)
- 自然(42177)
- 划(42061)
- 自然科(41085)
- 自然科学(41066)
- 资助(40801)
- 自然科学基金(40349)
- 编号(39426)
- 成果(33517)
- 部(30047)
- 重点(29905)
- 发(29178)
- 课题(27951)
- 性(27707)
- 创(26565)
- 国家社会(26528)
- 教育部(26076)
- 人文(25385)
- 期刊
- 济(128353)
- 经济(128353)
- 研究(77534)
- 中国(44017)
- 财(42688)
- 管理(32565)
- 学报(32315)
- 农(29325)
- 科学(28998)
- 融(28241)
- 金融(28241)
- 大学(24668)
- 学学(23340)
- 经济研究(22254)
- 财经(22157)
- 教育(21698)
- 技术(19926)
- 经(19188)
- 农业(19155)
- 业经(17983)
- 问题(17078)
- 贸(15088)
- 国际(13687)
- 技术经济(13143)
- 统计(12151)
- 理论(11617)
- 商业(11378)
- 现代(10584)
- 世界(10491)
- 经济问题(10468)
共检索到364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甜
一、引言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原本连其存在性都遭到怀疑的经济周期问题再次成为宏观经济学者和实践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所不同的是传统经济周期理论更加注重对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即经济在繁荣与萧条之间的机制转换特点)和外部冲击因素(也即不同经济周期流派所关注的金融、技术等因素)问题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祥发 冯宗宪
本文应用TVSTAR方法实证研究了房地产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性,以及货币供给量M0,M1和利率的调整对联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周期与房地产周期间存在显著的区制性特征。在收缩区制,房地产周期的变动是引起CPI周期变动的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具有显著的逆经济增长周期的波动特征。在扩张区制,货币供给量M0和M1增加,对稳定经济增长、增加投资和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具有积极作用,但持续和过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易引发通胀和房地产泡沫,在收缩区制,上述货币政策工具失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良
根据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投资波动是经济波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释变量,而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又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且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齐鹰飞 李东阳
本文利用1992年至2012年的中国季度数据,基于固定资产投资和产出的时间序列性质,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对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上述实证结果蕴含着重要的政策含义:中国应通过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丰富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等途径,平滑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并进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周期波动 放大效应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岳朝龙 曹金飞 张国庆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分析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现金投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现金投放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2)固定资产投资是现金投放量的Granger原因。(3)来自固定资产变动的冲击,会对当期现金投放量产生短暂、强烈影响,然后在稍低的水平对其保持长期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成勇 柯蓉
文章运用STAR模型理论,对我国1994年2月至2013年6月的月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长率数据,分别建立两机制、三机制LSTAR模型,探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周期性特征。实证研究表明,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阶段划分为低速增长、平稳增长和高速增长三个机制能够较好的刻画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非线性动态结构特征及其在各机制之间的平滑转换效应。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成对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投资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但反之不成立。同时,也简要的讨论了文章结论所蕴含的政策涵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晓娟
文章采用VAR模型研究政府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动态关联性,克服了传统静态回归的缺陷。在经济周期波动指数构造上,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消费三个领域波动状况进行综合提取因子,在政府投资衡量上,即包含物质资产投资部分,又融于无形资产投资部分,衡量更加严密。研究结果证实政府投资对经济周期波动短期内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冲击力随着周期不断缩减,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更多是源于自身的冲击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金全
投资波动是形成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投资波动性具有经济增长率的减损效应,因而最优投资路径应该具有适度的光滑性。实证结论表明,目前我国投资增长率和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的趋势水平之间具有方向不同的相关性,投资需求波动的平稳性是经济波动稳定性的主要原因。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当中基础设施等低产出投资比重过大,导致投资率形成较弱的产出驱动能力。为此积极财政政策需要适度修改期限结构和投资结构,以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波动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武朝
本文对2002年至2012年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变更对利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变更在200年至2008年间主要表现为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从而导致利润减少,在2009年至2012年间则主要表现为延长折旧年限、降低折旧率从而导致利润增加。变更的原因一方面是其行业周期性特点所致,另一方面则可能为了平滑收益、降低利润波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菊花
根据2000年1月—2011年11月的月度数据,采用转折点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MS-VAR模型)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经济周期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经济周期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工业增加值、CPI之间存在状态转移特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领先于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而滞后于我国CPI同比增长,三者的波动特征极为相似,平均周期长度也较为接近,且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我国经济周期的扩张和收缩是引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颜昌华 刘尧成
本文应用异方差时变参数模型(SV-TVP-VAR)分析中国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冲击的动态影响机制。主要结论包括如下三点:首先,在2009年后中国金融周期自身呈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虚假繁荣背后的资产泡沫问题不容小觑;其次,2015年以后中国经济周期进入"未完成的衰退"阶段,金融周期下行冲击对GDP的长期影响显著为负;最后,基于央行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周期冲击对CPI的长期影响不明显。文末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岑丽君 黄新克
本文利用1979-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和HP滤波的GDP与信贷数据,运用相关系数、共同周期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协同关系,短期内GDP周期波动是信贷周期的格兰杰原因,而在长期信贷周期波动是实体经济周期的格兰杰原因,信贷规模变化有助于预测未来实际产出波动。因此,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设计需要重视金融要素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发展。
关键词:
金融周期 实体经济周期 相关性 协同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邹香
企业如同生物有机体一样,要经历由生到死、由盛到衰的过程。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归结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如果企业一味发展扩张,固定资产投资超速,超过企业所在阶段自身拥有的财务资源、能力和实力,导致生产能力过剩,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甚至导致企业停产。着重从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方面帮助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决策,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避免投资过剩,威胁企业的生存。
关键词:
企业 生命周期 固定资产 投资 决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雄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多次紧缩和扩张之间的交替,形成了显著的货币政策周期。下行经济周期往往都是发生在货币紧缩政策结束之后。为了度量货币政策作用效果,我们需要建立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并从众多的反映宏观经济状态的指标从中选取合适的预测指标来反映其内在机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自1996年以来共出现了3次产出增长率的下降,而这3次产出降低都发生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结束之后。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货币政策操作也存在相机选择的内生属性,并且M1同比增速和金融机构新增短期贷款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之后是否会出现下行经济周期。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经济周期 关联性 预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常光辉 张玉萌 朱昕玥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固定资产的采购数量日益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随着问题的尖锐化,高校对固定资产的优化管理迫在眉睫。文章以国内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为背景,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针对相应问题进行研究并从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处置阶段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优化方案。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