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2)
- 2023(12687)
- 2022(10784)
- 2021(9852)
- 2020(8211)
- 2019(19004)
- 2018(18547)
- 2017(35892)
- 2016(19690)
- 2015(22356)
- 2014(22726)
- 2013(22910)
- 2012(22172)
- 2011(20338)
- 2010(20803)
- 2009(19630)
- 2008(19621)
- 2007(17811)
- 2006(16028)
- 2005(14890)
- 学科
- 济(94621)
- 经济(94525)
- 业(50760)
- 管理(50581)
- 企(36584)
- 企业(36584)
- 方法(35992)
- 数学(31895)
- 数学方法(31664)
- 农(30451)
- 中国(30115)
- 地方(27549)
- 财(21623)
- 业经(20994)
- 农业(20613)
- 制(18114)
- 学(17815)
- 贸(17506)
- 贸易(17488)
- 易(16886)
- 银(16615)
- 银行(16575)
- 行(16052)
- 融(15932)
- 金融(15930)
- 地方经济(15139)
- 发(15062)
- 环境(14241)
- 和(13201)
- 技术(12106)
- 机构
- 学院(295634)
- 大学(294522)
- 济(125514)
- 经济(122749)
- 研究(107844)
- 管理(106778)
- 理学(90033)
- 理学院(88849)
- 管理学(87436)
- 管理学院(86848)
- 中国(82648)
- 科学(65826)
- 京(64187)
- 财(59301)
- 所(56690)
- 农(53926)
- 研究所(50923)
- 中心(48884)
- 江(47090)
- 财经(45720)
- 业大(43241)
- 农业(42061)
- 范(41661)
- 北京(41429)
- 师范(41283)
- 经(41180)
- 经济学(39113)
- 院(38316)
- 州(37677)
- 经济学院(35384)
- 基金
- 项目(184709)
- 科学(143525)
- 研究(137370)
- 基金(130271)
- 家(113246)
- 国家(112249)
- 科学基金(93668)
- 社会(86390)
- 社会科(81775)
- 社会科学(81751)
- 省(73975)
- 基金项目(68882)
- 教育(62180)
- 划(62064)
- 自然(57462)
- 编号(57192)
- 自然科(55989)
- 自然科学(55971)
- 自然科学基金(54930)
- 资助(53152)
- 成果(47645)
- 发(46388)
- 重点(42489)
- 部(40863)
- 课题(40546)
- 创(37896)
- 发展(37530)
- 展(36914)
- 创新(35526)
- 国家社会(35279)
- 期刊
- 济(149181)
- 经济(149181)
- 研究(92411)
- 中国(63893)
- 农(51896)
- 学报(46340)
- 财(44558)
- 科学(42577)
- 管理(38373)
- 农业(35157)
- 大学(34350)
- 教育(33679)
- 融(32284)
- 金融(32284)
- 学学(32191)
- 业经(26126)
- 技术(25514)
- 经济研究(23616)
- 财经(22532)
- 问题(20596)
- 经(19460)
- 业(18175)
- 贸(16539)
- 技术经济(15354)
- 商业(15096)
- 理论(14614)
- 图书(14284)
- 统计(14171)
- 版(14132)
- 国际(14008)
共检索到464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仁勇 王秀婷 陈红 朱汉雄
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城乡统筹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利于整个国家城乡统筹的发展。城乡统筹主要涉及城乡经济统筹、城乡社会统筹、城乡生活统筹三个方面。文章设计了城乡统筹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四大区域板块城乡统筹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找出四大区域板块的城乡统筹能力差距。
关键词:
城乡统筹 评价指标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欣 张文忠
文章基于年度统计数据,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评价模型,分析2002—2019年四大区域板块经济增速和人均增速的差异性,对其变化和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与解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四大区域板块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四大区域板块的经济增速形成2002—2007、2008—2013和2014—2019年三个明显阶段,对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新常态等历史时期,分别反映了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比较优势和领先作用。(2)2002—2010年四大区域板块之间存在明显的σ收敛,但2010—2019年期间不明显,2002—2019年实际GDP增速和人均GDP增速存在绝对β收敛,表明区域间发展差异在逐步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成效明显。(3)在近20年的发展中,各区域板块的比较优势实现了重塑和转换,东北地区粮食、生态等功能明显提升,西部地区维护生态安全和边境安全等功能增强,其中川渝陕等省份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上升,中部地区制造业基地、交通枢纽、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不断巩固,东部地区创新中心、开放中心、经济中心的作用持续加强。(4)"十四五"期间,四大区域板块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比较优势,东部地区重点优化创新和开放举措,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创新动力源;中部和川渝陕等西部重点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提高人口和经济支撑能力,培育发展增长极;东北和西部地区重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重点区域发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带。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钟城 吴振华
区域发展不协调本质上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基于我国八大经济区域的划分,对其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显示:八大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变化较为平稳,2004年后出现比较一致的上升趋势,但城乡统筹与经济发展不成一致正相关,各大区域的差异性明显。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红琨 胡棋智
从区域的角度对我国居民家庭收入流动的质量在1989~2004年的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无论是从全国范围还是分区域角度来看,当给顶层经济地位的变化赋予较小的权重时,2000~2004年期间的收入流动性的质量是历年中最高的。而1997~2000年的流动性质量较低,这一时段的收入流动既不利于大多数人经济地位的改善,两极分化的趋势又稍微有所加速。无论是从全国范围还是分区域角度来看,中等收入阶层的经济地位都是比较脆弱的,其向上或向下流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质量评价 区域比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选选
199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经济区域间差距也在快速扩大,区域差距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各省统计数据合并计算出东、中、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四个区域1987-2007年的各项指标,在定性分析了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之后,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四个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程度。结论显示,产业结构、经济外向度和投资系数是影响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曦 刘玲 周平 柳思维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区域低碳效率的改善,而如何测度区域低碳效率就是摆在理论界和实践界面前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SBM模型构建了区域低碳效率测度模型与指标体系,并利用湖南各市州的实际数据,检验了2005~2012年湖南四大区域板块低碳效率及其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认为湖南四大区域板块内低碳效率差距较大,但呈收敛趋势,区域间效率波动差异较大,低碳效率的提升还有一定的空间。因而,新阶段应继续从转方式、调结构及制度保障方面强化区域低碳发展,湖南的示例对于其他区域低碳发展也是具有示范性的。
关键词:
区域低碳效率 测度模型 实证分析 湖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新建 房俊峰 谢姝琳
文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最新数据,选取我国四大板块26个省区的相关指标,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回归分析,考察了四大板块之间及其内部的人力资本差异程度,为制定实施区域人力资本投资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四大板块 人力资本 差异分析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爽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爽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西部产业集聚地区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的流入;费用型规制、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流入东北地区。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组合以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爽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占国 孙久文
本文在梳理产业集聚经济效应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并结合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现实,得出结论与启示:将产业集聚政策纳入地区发展政策;促进传统产业集聚向中西部进行整体性转移;提高产业集聚的自主创新能力,避免陷入低水平技术陷阱等。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经济效应 制造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延春 谷浩
通过对2000—2010年间城镇人口数据的梳理,以县和县级市为研究单元,研究了2000—2010年间县(市)行政区划调整对我国及对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板块区域城镇化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市)行政区划调整对提升2000—2010年城市化率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全国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度达52.82%;这种影响集中反映在直辖市、省会城市的撤县(市)设区和撤地(县)设市为主的两类行政区划调整上,同时以上两种行政区划的调整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2004年间。特别地,东北地区哈尔滨的2次撤县(市)设区调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吉亚辉 罗朋伟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通过区域经济协调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产业协调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是新时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以全国四大板块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产业协调指数和区域经济协调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调指数最高,中部地区最低,西部地区介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之间,从产业层次上来看,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西部地区相似程度较高,优势并不明显,与东部地区差异程度也不大,因此从产业的分工协作角度考虑,东西部之间的直接合作更有利于地区间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的有序转移可以"跨过"中部地区实现东西之间的直接"对话"。与产业协调指数呈不完全正相关的区域经济协调指数在全国四大板块表现各异,中部地区最大,而东部地区最小,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介于二者之间。但中国四大板块的产业协调与区域经济协调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处于极高水准,说明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产业协调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和谐一致,实现经济协调发展要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条件,反过来,产业协调发展又受到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二者相互和谐一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延春 谷浩
通过对2000—2010年间城镇人口数据的梳理,以县和县级市为研究单元,研究了2000—2010年间县(市)行政区划调整对我国及对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板块区域城镇化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市)行政区划调整对提升2000—2010年城市化率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全国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度达52.82%;这种影响集中反映在直辖市、省会城市的撤县(市)设区和撤地(县)设市为主的两类行政区划调整上,同时以上两种行政区划的调整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2004年间。特别地,东北地区哈尔滨的2次撤县(市)设区调整极大地影响了东北地区的城镇化增长率;东部地区的3个直辖市与省会城市的撤县(市)设区调整对城市化增长率产生了重要影响;中部地区城镇化受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不大;西部地区快速增长的城镇化率受以上两类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很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春萍 麻福芳
文章运用AHP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偏低,呈现下降的发展趋势;城乡统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成一致正相关。中部八省份的实证研究符合上述结论。
关键词:
城乡统筹 中部地区 评价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