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99)
2023(14788)
2022(12783)
2021(12040)
2020(10522)
2019(24441)
2018(24654)
2017(48119)
2016(25848)
2015(29530)
2014(29421)
2013(28880)
2012(26669)
2011(24083)
2010(24282)
2009(22652)
2008(22361)
2007(20185)
2006(17616)
2005(15521)
作者
(75632)
(63266)
(62980)
(59867)
(39922)
(30512)
(29072)
(24854)
(23631)
(22543)
(21297)
(21220)
(20005)
(19859)
(19580)
(19362)
(19202)
(18709)
(18409)
(18179)
(15815)
(15615)
(15534)
(14362)
(14194)
(14047)
(14025)
(13849)
(12895)
(12500)
学科
(107456)
经济(107270)
管理(71675)
(69968)
(57966)
企业(57966)
方法(54758)
数学(47388)
数学方法(46645)
(29120)
中国(28408)
(27402)
贸易(27389)
(27262)
(26522)
业经(23405)
(21989)
(20869)
地方(19252)
理论(19250)
农业(18130)
(17433)
(17233)
财务(17166)
财务管理(17126)
(16358)
银行(16309)
企业财务(16112)
(15553)
技术(15457)
机构
学院(376788)
大学(376364)
(154514)
经济(151351)
管理(145536)
理学(126319)
理学院(124914)
管理学(122377)
研究(122012)
管理学院(121690)
中国(91538)
(78474)
科学(75803)
(70906)
(62094)
(61572)
财经(57278)
业大(56696)
中心(56669)
研究所(56080)
(55528)
(51854)
农业(49157)
北京(49051)
(48665)
师范(48126)
经济学(47537)
(44158)
(44013)
经济学院(43205)
基金
项目(251587)
科学(198032)
基金(183088)
研究(180855)
(159981)
国家(158697)
科学基金(136139)
社会(114542)
社会科(107960)
社会科学(107922)
(98867)
基金项目(96770)
自然(89759)
自然科(87736)
自然科学(87715)
自然科学基金(86165)
教育(85438)
(83469)
资助(76300)
编号(74160)
成果(59900)
重点(57207)
(56054)
(53489)
(52566)
课题(50654)
科研(49252)
创新(49104)
教育部(48076)
大学(47387)
期刊
(163052)
经济(163052)
研究(105047)
中国(66640)
学报(59682)
(54846)
(54560)
科学(54203)
管理(52269)
大学(45360)
学学(42821)
教育(39104)
农业(37204)
技术(34244)
(30619)
金融(30619)
财经(28064)
业经(27775)
经济研究(27715)
(24099)
问题(22945)
(21904)
统计(20511)
(19832)
技术经济(18966)
商业(18958)
(18449)
图书(17831)
(17727)
国际(17723)
共检索到541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邱志萍  刘举胜  何建佳  
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研究商贸流通网络问题兼具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基于2000—2020年各省(区、市)数据,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算省际商贸流通产业的空间联系,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商贸流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商贸流通网络的节点联系紧密度仍偏低,呈现出典型的“小世界性”特征和自我稳定的演化特征,并由大分散与小聚集并存的四个子群构成;各省(区、市)中心性水平和核心度存在明显差异,呈现自东部向东北及中西部递减的空间特征;双边收入规模、产业结构差异、人口城市化差异和交通设施联通显著强化了商贸流通联系,而地方保护主义、物流发展差异、网络应用差距和地理邻近关系弱化了商贸流通联系。我国应重视省际商贸流通的空间联系,完善省际商贸流通产业的协同合作机制,重点打造不同定位的现代化商贸流通中心;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加快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加强地区间产业分工与合作,协调推进不同地区城市化进程;促进交通与数字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强内贸与外贸协同化发展,加快实现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丛路扬  
本文综合运用空间效应分析和网络结构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商贸流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论如下:我国商贸流通联系密切程度和联通水平整体有所提升,结构等级固化和低效率问题逐步改善;省际间商贸流通网络中心性呈现“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和“少核心、多边缘”空间格局;双边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差异、人口城市化水平、交通设施水平、贸易开放水平对商贸流通网络结构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物流业发展水平、网络基础设施起显著抑制作用,而城市地理距离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春晓  裴小忠  
纺织业创新协同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04~2019年长三角27个城市纺织专利权利转移面板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三角纺织业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网络规模显著增长,网络加权度呈现"核心-半边缘-边缘"式空间层级结构,核心城市更替交换;创新联系以中心城市间互动及向周边城市流动为主导,呈现邻近、等级和跳跃式溢出的混合模式;创新联系主体中以纺织企业的发明专利转移为主,院校和科研单位所占比始终较小;经济基础、功能基础、产业驱动、消费驱动、政府扶持正向推动创新网络演化;信息基础和人才支撑负向影响创新网络演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欣  徐晓玉  韩珠林  
生产性服务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黏合剂,贯穿产业链的诸多环节。国家间通过生产性服务贸易相互联系,形成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47个国家,从国家间关系的角度分析2010-2017年全球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动态变化,发现全球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网络内的国家在地位上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的特征。在利用QAP方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时,发现地理距离因素对国家间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影响较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鹏  于伟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得我国绿色发展日益呈现出复杂空间网络形态,厘清这种网络特征和驱动机制对优化我国绿色发展整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空间关联网络密度逐年提升,但网络的均衡性和稳定性仍有待强化;各省域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空间关联网络中的位势存在显著差异;网络内部小结构呈横向延伸的地理特征;区域间较短距离、相似城镇化水平以及较小科技创新落差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推动全域绿色发展需要疏通更多的省际和子群外溢通道,发挥高中心度省域的战略支点作用,统筹推进全域绿色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建设,制定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绿色发展推进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鹏  于伟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得我国绿色发展日益呈现出复杂空间网络形态,厘清这种网络特征和驱动机制对优化我国绿色发展整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空间关联网络密度逐年提升,但网络的均衡性和稳定性仍有待强化;各省域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空间关联网络中的位势存在显著差异;网络内部小结构呈横向延伸的地理特征;区域间较短距离、相似城镇化水平以及较小科技创新落差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推动全域绿色发展需要疏通更多的省际和子群外溢通道,发挥高中心度省域的战略支点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巧芝  闫庆友  
通过构建中国碳排放行业流动网络,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网络的度分布、聚集系数、平均最短路径长度等统计性质,以及网络结构中的个体位置、整体形态结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当前中国行业间碳流动网络是具有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的网络。(2)能源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制品业以及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碳流动网络中的发散中心,采选业、建筑业、金属制品业及设备制造业是网络中的集聚中心。(3)碳流动网络的密度低、通达性良好,存在着较为严格的网络等级度和行业叠加效应,且围绕中心行业呈现一定的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乔小勇  吴晓雪  李翔宇  
为在全球价值链下衡量分析一个国家真实的贸易获益情况及与他国贸易摩擦程度,本文使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及世界银行反倾销数据库(GAD,Global Anti-dumping Database)的相关数据,同时构建增加值贸易及反倾销两类网络,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增加值贸易网络和反倾销网络的结构变化,并使用QAP方法对两个网络之间的关联效应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经济体在增加值贸易网络中拥有更多的贸易联系可以有效抑制反倾销关系的产生,但高端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对于网络信息的掌控力更能使国家占据发起反倾销主导权;对比分析表明,传统核算体系下的贸易流量依旧是反倾销诉讼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表明,中国在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高端价值链领域参与不足。此外,研究认为增加值贸易网络是可塑性的,可通过调整网络结构应对贸易摩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桢  杨帆  刘大滏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层级模型及结构等价模型,分析涉农信息交流结构及其特征。研究发现,涉农信息网络整体围绕信息权力及行政权力较高的节点呈现中性化趋势,对基层节点信息传递密度较低,说明信息服务对象以政府、经济主管部门为主,而面向基层用户信息的传播效率较差;农业经济信息相关节点地位较高,而科技环境相关节点处于网络边缘,可能对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业长期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劳昕  沈体雁  杨洋  张远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采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各个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中心城市影响范围并划分城市群次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已形成了"武汉—长沙"双中心结构,武汉和长沙的影响腹地范围较广,而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还有待强化;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已形成由中心往外辐射的圈层结构,环鄱阳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刚  曹洪刚  陈凯  张雪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解决多属性决策问题。首先,根据评价对象的指标数据信息构造单个评价指标的关系矩阵;然后,将所有单个指标的关系矩阵进行合成,构造综合所有评价指标数据信息的总关系矩阵;最后,利用总关系矩阵计算评价对象的中心性,并根据中心性大小确定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和排序。本文还以辽宁省人的全面发展评价为例进行了实证,实证过程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的主要创新与特色是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可以确定元素之间关系的特点,通过评价指标的数据构造评价指标的关系矩阵,反映了指标数据的大小关系,在不需要计算指标权重和指标打分的情况下,通过对总关系矩阵的中心性分析确定出评价对象的排序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霄宁  
近几年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显著,吸引了许多学者加入到产业集群研究中,这些学者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其中包括经济地理学、产业组织学、社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新经济社会学的出现,为产业集群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本文尝试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特别运用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进行产业集群定量化研究,旨在为产业集群定量化理论奠定一定的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芳梅  
根据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共23个城市的多指标数据,应用TOPSIS评价法计算城市综合质量,基于改进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空间联系作用,绘制空间联系图直观考察城市群整体空间联系特征与空间结构。研究发现,粤港澳内部城市的综合质量、联系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粤港澳网络联系呈现出由港深穗向周边梯度衰减态势,且表现出显著的圈层结构特征。此外,通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网络密度分析、中心度分析、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和凝聚子群分析,进一步验证空间联系分析所得结论。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侯传璐  覃成林  
省际贸易对于中国应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促进全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关于省际贸易网络的研究却很薄弱。本文从网络分析的角度,基于2015年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分析了中国省际贸易的网络特征,并使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了省际贸易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省际贸易网络覆盖范围广且层次分化明显,省际贸易流向及规模不平衡;在省际贸易网络中,已形成了华北及东北子网络、华东及华中子网络、华南及西南子网络、西北子网络;各省区市的省内贸易、煤炭生产量、四大区域战略、各省区市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因素对省际贸易网络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其中的积极影响因素,控制消极影响因素,促进省际贸易网络发展,为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宁  
当前,我国零售市场的空间网络关系正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借助零售引力模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零售市场的网络关联度总体上不断提升,空间联系紧密性持续增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零售网络的综合向心力和辐射力也均呈现逐年增强的态势,对资源的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显现。同时,东部地区作为零售市场的先行区域,零售网络的中心地位有弱化趋势,全国零售网络的"去中心化"和一体化趋势则不断体现出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