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7)
2023(4357)
2022(3736)
2021(3711)
2020(3449)
2019(7946)
2018(8093)
2017(16814)
2016(9046)
2015(10562)
2014(10776)
2013(11084)
2012(10186)
2011(9111)
2010(9459)
2009(9398)
2008(9942)
2007(9398)
2006(8712)
2005(8279)
作者
(25947)
(21026)
(20839)
(20037)
(13464)
(9859)
(9703)
(8122)
(8024)
(7797)
(7129)
(7074)
(6860)
(6633)
(6592)
(6487)
(6232)
(6188)
(6149)
(6031)
(5337)
(5322)
(4946)
(4919)
(4846)
(4841)
(4817)
(4610)
(4234)
(4040)
学科
管理(35025)
(31956)
(31470)
经济(31434)
(26655)
企业(26655)
(19699)
银行(19554)
(18157)
(17725)
方法(16613)
数学(14356)
数学方法(14296)
(14161)
中国(13538)
(11708)
金融(11708)
(11482)
制度(11480)
(11051)
保险(10960)
业务(10798)
(9840)
财务(9819)
财务管理(9787)
企业财务(9248)
银行制(9115)
(7708)
贸易(7697)
(7594)
机构
大学(129594)
学院(128109)
(55001)
管理(53992)
经济(53520)
中国(44320)
理学(42245)
理学院(41857)
管理学(41523)
管理学院(41235)
研究(37417)
(35491)
(28464)
财经(25982)
(23646)
(23407)
银行(22628)
(21336)
(21015)
中心(19791)
财经大学(19444)
北京(19138)
(18610)
科学(18530)
(18056)
(17672)
金融(17348)
经济学(16900)
人民(16022)
(15921)
基金
项目(65714)
研究(50833)
科学(50674)
基金(47745)
(39164)
国家(38827)
科学基金(33413)
社会(31671)
社会科(29992)
社会科学(29982)
基金项目(24784)
(23767)
教育(23255)
编号(21740)
资助(21574)
自然(20593)
(20170)
自然科(20044)
自然科学(20038)
自然科学基金(19697)
成果(18802)
(15734)
课题(14430)
(14183)
教育部(13925)
项目编号(13918)
重点(13818)
人文(13632)
(13183)
(12982)
期刊
(67016)
经济(67016)
研究(48892)
(35357)
金融(35357)
(29199)
中国(28172)
管理(24154)
财经(13646)
科学(13550)
(13410)
学报(12949)
(11463)
技术(10821)
大学(10722)
业经(10259)
经济研究(10182)
学学(9950)
理论(9646)
教育(9539)
实践(8803)
(8803)
问题(8710)
(8201)
国际(8004)
会计(7976)
财会(7558)
商业(7453)
现代(7264)
农业(7122)
共检索到226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别慧军  
一、信贷风险的管理 信贷风险指银行贷款中形成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债权损失严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4年初,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为3160亿元人民币,占全部贷款的20.4%。至1995年底,全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上升为6000多亿元。1996年,随着国有企业亏损面的扩大和破产倒闭企业的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可以说,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逐渐增加,不仅危胁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也对中国金融业的稳定运行产生了巨大危胁。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冰星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以及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艾万泽  宋蕾  傅宏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的分析,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操作建议和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桂莲  
本文认为,加强信息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风险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化进程中十分重视风险管理信息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信息技术推动银行风险功能深化的视角,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少峰  
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有很大差距。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缺乏对风险的系统管理 ,体现在观念、组织结构和风险管理体系上 ;另一方面国内银行在风险管理技术上也明显落后 ,如VAR方法、信用风险模型和RAROC的使用。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趋势是量化管理和国际监管。国内商业银行只有参照国际监管标准 ,加紧建设内部评级体系 ,发展风险管理的量化技术 ,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殷孟波  张桥云  
加强风险研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出现了中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被关闭,海南城市信用社支付危机,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等事件。这表明过去聚集的金融风险已开始在个别机构、个别地区释放出来。因此...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文捷  周红艳  
风险管理是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完善的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出发,参照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杜平  
近年来,依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我国商业银行逐步确立和实施了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全面风险管理无法充分发挥效能。本文运用企业文化和管理学的理论,通过分析风险管理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提出了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三个层次,同时论述了如何正确执行风险管理文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俊  杨林  李菊  
当前中外金融市场的持续深化和竞争加剧,对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再造是顺应时代要求,实现自身持久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探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风险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风险管理政策框架不够完善,风险管理流程的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指出我国中小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再造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构建风险管理政策框架体系,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等解决对策,旨在为中小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光伟  孙杰芳  
我国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给予银行资金定价权的同时,也冲击了银行的经营活动,银行面临利率水平升高和利率波动所带来的独特风险。在对利率风险合理度量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管理实践,我国应在机构建设、风险管理技术、产品定价、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方面不断完善,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坚红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差距较大。面对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我国商业银行亟需研究提高风险管理有效性。为此,本文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杆,借鉴经验、寻找差距,并就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效性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沁  
G20峰会上确立的巴塞尔Ⅲ框架重新诠释了资本的定义,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将更被我国广大商业银行所重视。在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逆周期"式的资本监管要求和流动性管理标准将催生新的资本管理方法,这不但是我国银行在巴塞尔协议监管下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商业银行管理转型、平衡资本配置与风险补偿、真正提高整体盈利能力的前提和策略手段。本文将探讨在巴塞尔Ⅲ框架下如何采用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对风险资本进行有效管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毓  
新资本协议对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内部评级法,构建风险管理的整体机制。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营造风险管理的执行文化氛围;实施以内部评级为主的风险计量方法,注重风险缓释技术的应用;创建风险计量模型,构筑信息数据平台;提高风险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增强风险预警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风险管理市场机制;发挥监管当局作用,强化外部监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