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6)
2023(13086)
2022(11470)
2021(10949)
2020(9286)
2019(21648)
2018(21647)
2017(42829)
2016(23060)
2015(26119)
2014(26469)
2013(26219)
2012(24109)
2011(21818)
2010(21946)
2009(20647)
2008(20462)
2007(18134)
2006(16303)
2005(14883)
作者
(67153)
(55155)
(55081)
(52509)
(35217)
(26383)
(25088)
(21497)
(21119)
(19987)
(18930)
(18691)
(17616)
(17587)
(17097)
(17087)
(16385)
(16346)
(15936)
(15829)
(13895)
(13472)
(13350)
(12565)
(12477)
(12421)
(12419)
(12375)
(11160)
(10731)
学科
(88396)
经济(88262)
管理(70109)
(65123)
(54881)
企业(54881)
方法(41022)
数学(35492)
数学方法(35108)
(27768)
(25793)
中国(25651)
(24015)
银行(23868)
(23319)
(22449)
业经(20362)
(18201)
(17936)
金融(17933)
(17476)
贸易(17461)
(16917)
地方(15971)
(15954)
(15888)
财务(15818)
财务管理(15783)
(14983)
制度(14950)
机构
大学(332949)
学院(329165)
(132786)
管理(131916)
经济(129756)
理学(112957)
理学院(111739)
管理学(110037)
管理学院(109434)
研究(107926)
中国(89172)
(71651)
(67019)
科学(64201)
(53772)
财经(52627)
(50985)
中心(50052)
(48889)
研究所(48360)
(47618)
业大(46637)
北京(45894)
(41784)
师范(41426)
(40131)
经济学(40084)
农业(39896)
财经大学(39248)
(38990)
基金
项目(216855)
科学(170117)
研究(161065)
基金(157577)
(135782)
国家(134673)
科学基金(115678)
社会(100917)
社会科(95612)
社会科学(95588)
基金项目(83973)
(83301)
自然(74590)
教育(73613)
自然科(72757)
自然科学(72743)
自然科学基金(71441)
(70268)
编号(66599)
资助(65198)
成果(55005)
(48652)
重点(47838)
(45207)
课题(45156)
(44978)
(42919)
教育部(42056)
创新(41967)
项目编号(41553)
期刊
(148223)
经济(148223)
研究(106063)
中国(63437)
(50861)
管理(49672)
学报(48797)
(46096)
金融(46096)
(46034)
科学(45471)
大学(37527)
教育(35206)
学学(35174)
农业(29649)
技术(27267)
财经(26234)
业经(24133)
经济研究(23059)
(22128)
问题(19746)
理论(19108)
实践(17576)
(17576)
图书(16492)
技术经济(15609)
现代(15440)
(15252)
科技(15224)
商业(15020)
共检索到500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伯灿  朱鹰  屠煜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志强  
商业银行审贷分离制度在提高风控水平的同时,对业务及审查部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激励,造成了组织内耗。通过建立商业银行审贷分离模型,讨论了审贷分离机制存在的负面激励以及委托人收益损失,认为代理人激励目标非一致性、岗位高度专业化、地位平等以及风险偏好与制度目标的冲突,是导致商业银行审贷分离制度组织内耗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柴学武  陈黄强  
商业银行外部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实践证明 ,商业银行外部审计 ,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提高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效率。加入 WTO后 ,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强大的外部竞争者的同时 ,风险管理及监管水平低下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 ,我们认为在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以及中央银行监管效率的同时 ,应从制度安排入手建立中国的商业银行外部审计制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垣  
构造我国商业银行制度的若干思考郑垣实现现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化,是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制度的核心问题,在是否建立多级法人制、实行股份公司制经营等问题上分歧还不小,现将本人思考介绍如下:1.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制分支行制,不搞乡级法人、层层控股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锦  
文章指出了在我国金融市场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同时通过分析我国资金的流向认为我国的流动性过剩是结构性失衡,并分析了我国形成国有企业和四大商业银行双重预算软约束的原因,在双重预算软约束框架下进一步分析了商业银行只愿意发放贷款给国有企业才能使自身效用最大化,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林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经验,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规范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不足及改进措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宁静  邱文武  
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由于缺乏健康的“土壤”,并 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文章在分析了上述问题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制度的一些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其务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制度的思考江其务(一)经国务院批准,1994年初出台了新的金融体制改革方案。方案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了90年代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是要建立三个体系和达到两个真正的目的。即一是要建立一个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敬涛  
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原则及目标要求信贷资金的流动与企业生命周期波动相吻合,即在企业成长阶段大力支持从而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利润,而在衰退阶段降低信贷数量甚至撤资从而降低信贷风险。本文就商业银行为何要从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退出信贷资金展开讨论,设计了一套信贷退出的运行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良灿  张同建  
贷款定价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机制,受到银行内部诸多管理要素的影响。贷款利率与银行运作绩效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并影响到银行的潜在发展优势。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管理调查,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贷款定价的内部运作机理,发现了贷款定价机制中的有利因素及不足之处,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定价策略的改进提供现实性的理论指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瑜琳  
中国金融体系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影响有限,不仅由于风险防范措施得当,也说明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创新的深度和广度远不及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较弱,诸多制度约束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发挥。商业银行应顺应创新需要、努力通过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来满足创新要求,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珅  
本文着重阐述了我国保险存款制度的发展历程,认为我国构建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有助于明确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中的法人地位、约束商业银行的经济行为、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及维护储户的金融利益和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文彬  
一、德国实行由始至终的全能银行制度的原因德国的银行从成立起,由始至终地实行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制度。它们不像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全能银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工业化进程中自然混业经营条件下的全能银行、20世纪30年代后严格分业经营条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婷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困境的基础上,根据消费信贷的风险特性,遵循我国渐进式改革的逻辑,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安排体系,即:基本制度安排——国家主导型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辅助性制度安排——创建省市个人信用担保机构;市场化手段——逐步实现个人贷款利率市场化;强制性约束机制——形成基本的消费信贷法律法规;补充机制——硬化社会信誉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