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88)
2023(15049)
2022(12790)
2021(11862)
2020(10151)
2019(22798)
2018(22407)
2017(44217)
2016(23780)
2015(26378)
2014(26293)
2013(25948)
2012(24086)
2011(21636)
2010(21540)
2009(20387)
2008(20496)
2007(18499)
2006(16430)
2005(15099)
作者
(71140)
(59076)
(59055)
(56154)
(37529)
(28620)
(26891)
(22722)
(22451)
(21289)
(20234)
(19886)
(19151)
(18736)
(18639)
(18332)
(17722)
(17529)
(17113)
(17070)
(14639)
(14605)
(14514)
(13449)
(13436)
(13324)
(13297)
(13092)
(11882)
(11516)
学科
(88865)
经济(88732)
管理(72359)
(70370)
(56836)
企业(56836)
方法(40362)
数学(35571)
数学方法(35259)
(30201)
(29851)
中国(27334)
(26188)
银行(26042)
(25081)
(24492)
业经(20578)
(20484)
金融(20480)
(19348)
财务(19315)
财务管理(19274)
企业财务(18369)
(18359)
(18015)
贸易(18000)
(17445)
(17037)
农业(16412)
(15854)
机构
大学(342440)
学院(339339)
(138500)
经济(135474)
管理(127842)
研究(114146)
理学(109110)
理学院(107875)
管理学(106112)
管理学院(105487)
中国(96613)
(72850)
(72673)
科学(69894)
(63252)
(58531)
财经(56717)
中心(53511)
业大(52847)
研究所(52746)
(51875)
(51483)
农业(50306)
北京(45830)
经济学(43633)
财经大学(42443)
(41562)
(40877)
(40747)
师范(40175)
基金
项目(223530)
科学(175074)
基金(164524)
研究(157066)
(145604)
国家(144419)
科学基金(122621)
社会(101552)
社会科(96226)
社会科学(96199)
基金项目(87379)
(86168)
自然(81077)
自然科(79175)
自然科学(79149)
自然科学基金(77820)
(73826)
教育(72264)
资助(67368)
编号(61114)
重点(50551)
(49997)
成果(49755)
(46667)
(46341)
创新(43817)
(43743)
科研(43418)
教育部(42707)
课题(42622)
期刊
(150783)
经济(150783)
研究(105367)
中国(68593)
学报(59223)
(57990)
(56180)
科学(51978)
(50556)
金融(50556)
管理(47112)
大学(44582)
学学(42393)
农业(35809)
教育(29310)
财经(29087)
技术(26083)
经济研究(24914)
(24738)
业经(23968)
问题(20384)
(18554)
(17208)
理论(17147)
(17054)
技术经济(15562)
实践(15354)
(15354)
科技(15351)
商业(15272)
共检索到517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桂霞  于丽洁  张尧  
运用2013—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实证研究商业银行发行或有资本债券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进而考察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发行或有资本债券显著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存在以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为渠道的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按银行规模分组研究发现,中小规模银行发行或有资本债券通过加大杠杆率而提高了系统性风险,大规模银行发行或有资本债券对系统性风险则无显著影响,因此全样本分析中发行或有资本债券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主要源于中小规模银行。基于银行盈利能力和银行关联性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盈利性更强的银行发行或有资本债券倾向于提高系统性风险;银行间负债更多的银行发行或有资本债券则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更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琳  廉永辉  
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非信贷资产业务,债券投资如何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理论分析表明,债券投资对系统性风险的综合影响取决于其个体风险分散效应和系统关联性提升效应孰强孰弱。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2008—2018年25家上市银行季度数据,实证检验债券投资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债券投资同时具有降低银行个体风险和增加银行个体与系统关联性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对于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而言,债券投资的个体风险分散效应较弱、系统关联性提升效应较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持有较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券时,债券投资的系统关联性提升效应较强。本文研究对于监管部门协调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监管、防范债券投资业务引致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思遥   沈沛龙  
基于中国36家上市银行2009~2022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利用DCC-SVR-GARCH-CoVaR模型测算系统性风险溢出率,实证分析ESG评级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提高能够显著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且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主要由公司治理(G维度)驱动;地方性银行的ESG评级提高对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更强;ESG评级提高会通过降低银行违约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两种渠道削弱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会强化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充分完善ESG评级体系,将ESG评级纳入商业银行业务战略、内部治理与风险管理体系中,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擎  白雪  牛锋  
本文基于CCA方法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体风险,利用POT-COPulA方法考察危机时期银行间违约相关性的变化,并对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深化金融改革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体风险急剧攀升;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总体较高;各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呈现明显的时变特征;杠杆率高、盈利能力强和业务复杂程度高的商业银行具有更高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本研究为监管当局根据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制定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天顶  张宇  
本文采用成分期望损失CES方法,基于公开市场数据,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度量。基于CES的方法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横截面维度上,都与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有着较好的契合。本文还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广泛纳入现有相关文献中选取的影响因子作为解释变量,解决传统回归中的模型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而言,银行规模、股权市账比及是否处于系统重要性地位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非利息收入的提高能够有效地分散系统性风险;在行业层面,银行系统的波动率越高,单个机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天顶  张宇  
本文采用成分期望损失CES方法,基于公开市场数据,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度量。基于CES的方法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横截面维度上,都与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有着较好的契合。本文还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广泛纳入现有相关文献中选取的影响因子作为解释变量,解决传统回归中的模型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而言,银行规模、股权市账比及是否处于系统重要性地位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非利息收入的提高能够有效地分散系统性风险;在行业层面,银行系统的波动率越高,单个机构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也越大。以上结论可以为银行监管部门政策制定提供较为明确的启示及实证支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川巍  
对我国银行当前债券资产利率风险的识别与衡量表明目前其状况堪忧,但由于债市的不完善及银行自身的不 足,有关风险并未得到妥善管理,对此本文提出若干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蓓  
通过实证分析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指数的收益率的波动情况、相关系数和协方差,分析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中的共同风险因素。得到结论:14家上市商业银行对共同风险因素的反应较为一致;与其他上市商业银行相比,共同风险在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中所占比重较大;与其他风险相比,大型商业银行对共同外部风险的反应更显著;金融指数能够较好地代表金融风险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天  周丹丹  
发行次级债券提高资本充足率是我国商业银行今年来通行的做法,也获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次级债券发行利率的风险与收益的匹配问题往往容易被投资者忽视。本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风险,并通过实证分析来检验哪些因素与次级债券价格强相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袁象  余思勤  
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评级机构给予的信用级别与商业银行债券的风险溢价显著相关,且当债券级别越高时,风险溢价越低;当商业银行债券以浮动利率发行时,债券的风险溢价能显著降低。同时,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影响了债券市场上的资金供需情况,当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升时,债券发行方商业银行需要向投资者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天芸  余洁宜  
美国次贷危机使学界和业界都开始关注信用风险转移机制及其影响,在金融危机日趋频繁的背景下,探讨中国CRT市场发展状况及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贷款转让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贷款转让行为会提高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而通过贝塔的分解,发现系统性风险水平的提高并非源自银行个体风险水平的提高,而是源自贷款转让导致的商业银行与市场相关程度的提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麟  
本文以我国15家商业银行2007年1月4日—2016年11月10日股票市场的每日收盘价作为样本,构建了风险溢出效应的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计算及比较15家商业银行Va R、Co Va R值,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一旦受到危机冲击,会发生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Co VAR与Va R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风险度量方法;在控制系统性风险方面,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针对上述问题,应改革当前分业监管模式以适应金融混业经营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强微观监管的同时完善宏观审慎监管,重视风险辨识,深化风险度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臧敦刚  马德功  
本文主要以贷款违约率表示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指标,根据Logit模型,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转换为综合经济指标,并将综合经济指标与各宏观经济变量作回归分析,通过敏感压力分析和情景压力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的提高,导致商业银行的违约率增加;在GDP增速严重下滑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违约率骤然增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培文  白雪  杨育婷  
本文利用AR-GARCH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信息进行分离,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分位数回归和滚动时间窗口的方法考察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呈现明显的时变特征,在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以及银行间市场迅猛发展阶段,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较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排序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中小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逐渐上升。研究结论为监管部门识别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逆周期的资本监管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升  徐以军  李亚  郜如明  
本文在剖析交叉性金融业务变动特点、对系统性风险传导路径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实证分析了交叉性金融业务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10年以来,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经历了"N"型变动趋势,2015年以来风险处于持续上升通道,且成为历史高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产生与资产管理市场下的交叉性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为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穿透式监管,实现银行业务"期限错配"的范围合理化,确保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