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23)
2023(12412)
2022(11039)
2021(10700)
2020(8907)
2019(20963)
2018(20891)
2017(42276)
2016(22760)
2015(25719)
2014(26038)
2013(25808)
2012(23714)
2011(21544)
2010(21549)
2009(20144)
2008(19999)
2007(17745)
2006(16132)
2005(14532)
作者
(65116)
(53360)
(53223)
(51108)
(34192)
(25440)
(24455)
(20825)
(20364)
(19492)
(18219)
(18062)
(17190)
(16926)
(16643)
(16631)
(15969)
(15870)
(15420)
(15207)
(13472)
(13079)
(13031)
(12272)
(12078)
(12063)
(12019)
(11953)
(10806)
(10416)
学科
(85329)
经济(85229)
管理(66147)
(62873)
(51669)
企业(51669)
方法(39602)
数学(34527)
数学方法(34128)
(27359)
中国(25038)
(24292)
(23556)
(22977)
银行(22830)
(21978)
(21460)
税收(20525)
(20354)
业经(18805)
(17663)
贸易(17649)
(17253)
(17098)
地方(16672)
(16655)
金融(16654)
(15783)
财务(15719)
财务管理(15693)
机构
大学(320869)
学院(320340)
(128922)
管理(128695)
经济(125920)
理学(110184)
理学院(109021)
管理学(107370)
管理学院(106779)
研究(104851)
中国(86000)
(68737)
(68011)
科学(62530)
(52507)
财经(52472)
(48129)
中心(48098)
(48027)
(47446)
研究所(46949)
北京(44380)
业大(44136)
(40727)
师范(40424)
(39621)
财经大学(38804)
经济学(38058)
农业(37680)
(37656)
基金
项目(207628)
科学(162412)
研究(155946)
基金(149862)
(128385)
国家(127305)
科学基金(109322)
社会(96243)
社会科(91210)
社会科学(91187)
(79687)
基金项目(79370)
教育(71011)
自然(70478)
自然科(68731)
自然科学(68716)
自然科学基金(67473)
(67382)
编号(65930)
资助(63027)
成果(54986)
(46453)
重点(45419)
课题(44302)
(43743)
(42655)
项目编号(41281)
教育部(40013)
创新(39718)
人文(39399)
期刊
(143478)
经济(143478)
研究(106787)
中国(57755)
(50140)
管理(46868)
学报(45408)
(43441)
(42767)
金融(42767)
科学(41902)
教育(34443)
大学(34378)
学学(32236)
农业(28911)
技术(26205)
财经(24773)
业经(23914)
经济研究(22957)
(20844)
问题(18923)
理论(18204)
实践(16830)
(16830)
(16766)
图书(16463)
(16187)
(15695)
技术经济(15185)
现代(15014)
共检索到488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童锦治  任学群  杨玉淼  
一、我国商业银行呆账损失税收政策的问题及影响(一)从制度层面分析。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呆账损失税收政策主要是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总局令[2002]4号)以及一些具有法规性质的相关通知所体现的国家对商业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基本政策,包括政策的目的以及呆账的认定、呆账准备金的计提范围、允许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钟炜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税收政策是银行所得税的核心问题。对于银行提取的呆账准备金能在税前多大比例扣除,商业银行、监管部门以及财税部门存在较大争议。银行贷款损失税收政策的制定应该遵循两个基本原则:首先,符合税收中性原则;其次,避免对银行提取足额准备金的行为产生制约。而我国现行的贷款损失税收政策并不符合这两个原则,因此应进行政策调整,由一般准备法改为更合理的特殊准备法。但是,在政策转变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特殊准备金也并不完全反映贷款的真实损失,允许其全部税前扣除也可能会导致征税不足。第二,在不良贷款比例很高的情况下,由一般准备法改为特殊准备法,税前扣除额可能会大幅度增加,因此需要考虑到政策变动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严艳  
按照税收中性原则,银行贷款损失在实际发生时若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税前扣除,则可以保证银行名义税率等于实际税率。我国贷款损失税收政策正逐步完善并与国际接轨,但商业银行仍普遍存在贷款损失税前扣除不足的税收非中性问题,主要是现有的税收政策缺乏对银行贷款核销的鼓励。本文初步探讨如何改革现有的贷款损失税收政策,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丁友刚  宋献中  
为了研究商业银行计提的呆账准备金、税前扣除办法及标准,本文从税收中性原则出发,建立了贷款损失税收政策理论分析模型,并以核销法与全部准备法为政策框架,对我国现行贷款损失税收政策进行了分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禹奎  
金融企业呆账处理的会计和税收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税收负担。通过对我国金融企业现行呆账处理的会计和税收政策进行分析,就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应当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在会计政策上进一步细化有关规定,以提高其可操作性;在税收政策上,宜用注销法代替准备金法确认和扣除企业呆账损失,以体现税收中性原则。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制度规范与信息披露及银行监管研究》课题组  
最近,财政部颁发了《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这一办法的出台对于金融企业(包括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将具体分析这一办法出台的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第一条为了加强金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规范呆账损失的税前扣除,增强企业抵御经营风险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旭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无效的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本与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有意愿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而对其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很少涉及。贷款损失准备效率是指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的有效性,即实际设置的贷款损失准备与其有效边界的偏离程度。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1998~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效率具有一定的无效性,没有达到效率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旭东  何艳军  张镇疆  
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是依据已实际发生损失理论。在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贷款损失准备被认为是需要优先解决的导致顺周期的三大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2006-2011年期间122家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验证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对银行信贷的作用效果,以贷款损失准备为视角,从微观层面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为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调控的必要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冯超  谈颢阳  
文章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评估,采用系统性预期期望损失和边际预期期望损失两个测度变量,以此作为系统重要性指数,通过预期期望损失方法利用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评估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实证结果表明:虽然国有银行系统重要性虽然占据主要地位,但系统性风险贡献排名却远低于其他商业银行,主要原因是国有银行的现金流更稳定,加上政府隐性担保及政策优惠对弱化系统性风险贡献度有很大帮助。另外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更有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资产扩张速度过快、盈利大幅波动、资本充足率低且负债率较高,相比较国有银行更需要得到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鹏程  
预期信用损失的计提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非常重大,其披露的充分性影响到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及经营业绩的客观判断。鉴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参数、方法、假设的复杂性,如何合理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并考虑管理层叠加是合理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关键。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中美欧主要银行在拨备覆盖率、拨贷比、信贷成本率及各季度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趋势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各银行在计提预期信用损失时所运用的模型以及在前瞻性信息预测和管理层叠加调整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计提和披露,客观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本文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宏观情景预测和前瞻性信息实务运用的指导,规范管理层叠加的运用及退出机制,加强对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情况的监管检查,并制定预期信用损失审计监督指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吕科  沈圣凯  
《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出台的意义不亚于内部评级法合规达标,是风险管理领域又一次“宁静的革命”。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管理的要义,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商业银行构建及优化新准则下预期信用损失管理提供借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梁琪  
商业银行个体资产之间的损失相关是度量银行信贷组合风险的关键,更是银行实施贷款定价、资本配置和组合分散等信贷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本文对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信用损失相关的度量进行了研究,在界定银行贷款损失相关的基础上阐述了度量违约损失相关的资产相关法,并给出了企业资产收益率替代度量法的具体流程。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胡小晶  
税法上资产减值准备所适用的政策不同,造成不同行业对于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与实际发生的呆账损失在会计与税务处理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对金融企业的计算公式解读与政策表述之间表象上存在理解上的不同。本文认为:对于一般企业而言,纳税调整额与资产减值准备当期变动额相同;对于金融企业的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而言,发生的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向税务专项申报后,不需进行纳税调整处理;对于金融企业的一般风险贷款而言,当年计提的呆账准备和税法允许扣除的呆账准备差额根据文件的公式直接先作纳税调整增加,金融企业当年发生的呆账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