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0)
- 2023(10673)
- 2022(9497)
- 2021(9137)
- 2020(7738)
- 2019(18328)
- 2018(18490)
- 2017(36909)
- 2016(19876)
- 2015(22593)
- 2014(22921)
- 2013(22927)
- 2012(21212)
- 2011(19171)
- 2010(19173)
- 2009(17749)
- 2008(17411)
- 2007(15425)
- 2006(13795)
- 2005(12453)
- 学科
- 济(76743)
- 经济(76659)
- 管理(56395)
- 业(53515)
- 企(44332)
- 企业(44332)
- 方法(37550)
- 数学(32563)
- 数学方法(32257)
- 中国(22350)
- 银(22118)
- 银行(21971)
- 制(21487)
- 行(20617)
- 农(20087)
- 财(19472)
- 业经(16943)
- 学(16086)
- 贸(16019)
- 贸易(16003)
- 融(15638)
- 金融(15637)
- 易(15476)
- 地方(14709)
- 和(13607)
- 农业(13103)
- 环境(13103)
- 理论(12684)
- 度(12631)
- 制度(12616)
- 机构
- 大学(285618)
- 学院(282810)
- 管理(115232)
- 济(112576)
- 经济(109972)
- 理学(98899)
- 理学院(97837)
- 管理学(96351)
- 管理学院(95845)
- 研究(92185)
- 中国(77775)
- 京(61751)
- 科学(56485)
- 财(54241)
- 所(46219)
- 农(45221)
- 财经(43464)
- 中心(43107)
- 研究所(41912)
- 江(41239)
- 业大(41183)
- 北京(39743)
- 经(39384)
- 范(36058)
- 师范(35757)
- 农业(35618)
- 州(34560)
- 经济学(33386)
- 院(33290)
- 财经大学(32526)
- 基金
- 项目(188264)
- 科学(146814)
- 研究(138936)
- 基金(136020)
- 家(117479)
- 国家(116504)
- 科学基金(99657)
- 社会(85574)
- 社会科(81036)
- 社会科学(81013)
- 基金项目(73064)
- 省(72655)
- 自然(65217)
- 自然科(63601)
- 自然科学(63587)
- 教育(62978)
- 自然科学基金(62432)
- 划(61438)
- 编号(57973)
- 资助(56728)
- 成果(47111)
- 部(41764)
- 重点(41390)
- 发(39613)
- 课题(38850)
- 创(38779)
- 创新(36074)
- 科研(36049)
- 项目编号(36031)
- 教育部(35760)
- 期刊
- 济(122778)
- 经济(122778)
- 研究(90234)
- 中国(50408)
- 学报(42741)
- 融(42376)
- 金融(42376)
- 管理(42117)
- 农(40209)
- 科学(39762)
- 财(38923)
- 大学(32229)
- 学学(30251)
- 教育(29238)
- 农业(26213)
- 技术(23169)
- 财经(21004)
- 业经(20578)
- 经济研究(19221)
- 经(17587)
- 理论(17450)
- 问题(16582)
- 实践(16271)
- 践(16271)
- 图书(15149)
- 技术经济(13747)
- 商业(13564)
- 现代(13403)
- 科技(13387)
- 贸(13003)
共检索到423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庆军 王群伟
减少不良贷款是降低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生产理论为指导,将不良贷款视为银行经营活动中伴随利润等期望产出而来的一种不良的非期望产出,进而利用非参数的DEA方法构建了测度不良贷款降低潜力的定量化模型。以此为基础,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7-2010年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有所进步,并呈现出改善的优势,但53.5%~61.7%比例的降低仍是可能的;各银行可减少的不良贷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波动性,兴业银行是潜力相对最小的银行,年均5.4%,农业银行、
关键词:
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 银行风险 金融危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丹娜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但是,较高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降低我国不良贷款的产生已成为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柴娅萍 王译 柴智纯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始建于1979年,自1999年开始通过建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接管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在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增速变缓和金融改革提速的大环境下,我国银行业也在进行转型升级,但是不良贷款已成为银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信用风险指标统计分析,从实际情况入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规避因银行不良贷款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的风险。
关键词:
不良贷款 现状 成因 影响措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儒昞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到2006年6月末,我国商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宇芳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始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促进作用,使得我国开始跻身世界经济发展强国的行列中去,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商业银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行业,一直以来主要以贷款为主要经营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良贷款也随之出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当下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信用记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宇芳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始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促进作用,使得我国开始跻身世界经济发展强国的行列中去,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商业银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行业,一直以来主要以贷款为主要经营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良贷款也随之出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当下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信用记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双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艳君
在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今天,高不良贷款率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保持市场竞争力、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大障碍。本文着重分析了构筑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系统应注意的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系统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管理系统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孙丽 张雨濛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势严峻,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引起了政府、社会和银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市银行的利润几乎全部处于下降状态,2015年三个季度的拨备覆盖率不但逐季下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甚至已经接近150%的监管红线,银行对不良贷款的承受能力正不断减弱。本文针对16家上市银行重点分析了不良贷款的行业、地区分布和贷款对象的结构特征,发现2015年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华东及沿海一带,行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等产能过剩的行业,公司不良贷款高于个人,而且随着不良资产规模的扩大,行业及地区的范围都会有所扩散,商业银行对不良...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拨备覆盖率 风险管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青 刘静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的风险加大。要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需要追问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根本成因,以便真正从机制上控制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形成和累积。本文通过问卷调研我国信贷从业人员在已贷款企业面临财务困境并申请进行二次贷款时的决策思考,获得影响其决策过程的因素及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发现内部领导支持、担保偏好、地方政府干预和责任等因素对不良贷款续扩的影响非常显著,而社会责任、客户关系、成长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弱;并据此提出或可借鉴的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进铭 廖鹏 谢娟娟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我国1 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并与未考虑不良贷款的情况下得到的银行效率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并没有因为资产规模大而带来更高的收益和绩效,其效率值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未考虑不良贷款时得到的银行效率值低于不良贷款约束下的银行效率,在银行效率的测度中考虑不良贷款是很有必要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耀中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既有诸如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改善,不良资产剥离等内在原因,也有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金融体制改革等外在原因。文章通过对GDP增长,通货膨胀,国有企业利润,国内上市公司数量,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占比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与银行不良贷款率呈一定的负相关,并给出下一步商业银行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率 宏观经济 金融改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邓芳芳 陈娟 周亚虹
文章分析了各国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动趋势、成因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一些发达国家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随着全球次贷危机的爆发而上升,随着次贷危机影响的消除而逐年下降,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则一直处于快速下降的态势;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也最微弱,而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且容易随着宏观经济波动而剧烈变动。文章的研究对于实现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提升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银行不良贷款率 次贷危机 GDP增长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洪正 何美玲 张琳 包健
基于2007—2016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数据,本文分析了民营资本入股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民营资本入股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效果仅在地方政府控股型城商行存在,且该效应在国有经济占比高以及金融发展落后等地方政府干预程度高的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探究地方政府控股型城商行中民营资本异质性特征与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关系后发现:与外地股东相比,本地股东因在监督城商行和信息提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更有助于降低不良贷款率;仅有"散沙式"民营小股东难以制衡地方政府对城商行的掏空作用。尽管民营资本大股东一般在降低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中起重要作用,但当民营股东处于依赖外源融资的资本密集型行业时,引入多个大股东反而不利于降低不良贷款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笃兰 欧光荣 郑少锋 陀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