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803)
- 2022(2453)
- 2021(2387)
- 2020(2229)
- 2019(5110)
- 2018(5179)
- 2017(11612)
- 2016(6045)
- 2015(7135)
- 2014(7311)
- 2013(7555)
- 2012(7207)
- 2011(6693)
- 2010(6888)
- 2009(6926)
- 2008(6976)
- 2007(6527)
- 2006(6159)
- 2005(5976)
- 2004(5264)
- 学科
- 济(23902)
- 经济(23878)
- 银(17597)
- 银行(17452)
- 行(16206)
- 制(14937)
- 管理(14801)
- 业(14757)
- 方法(11336)
- 企(10883)
- 企业(10883)
- 数学(10374)
- 数学方法(10346)
- 中国(10334)
- 度(10006)
- 制度(10004)
- 业务(9936)
- 融(9728)
- 金融(9728)
- 银行制(8592)
- 贸(7333)
- 贸易(7322)
- 易(7029)
- 财(6927)
- 农(6366)
- 体(5815)
- 体制(5175)
- 业经(4654)
- 税(4515)
- 税收(4218)
- 机构
- 大学(91188)
- 学院(89668)
- 济(41664)
- 经济(40680)
- 中国(34362)
- 管理(33387)
- 研究(29730)
- 理学(26873)
- 理学院(26621)
- 管理学(26397)
- 管理学院(26228)
- 财(24197)
- 银(22101)
- 银行(21230)
- 京(20194)
- 行(19793)
- 财经(18378)
- 经(16547)
- 中心(15068)
- 所(15011)
- 江(14415)
- 科学(14262)
- 北京(13810)
- 融(13757)
- 财经大学(13716)
- 经济学(13574)
- 金融(13546)
- 农(13193)
- 研究所(12914)
- 人民(12682)
- 基金
- 项目(45248)
- 研究(35774)
- 科学(34742)
- 基金(32891)
- 家(27044)
- 国家(26829)
- 社会(22707)
- 科学基金(22200)
- 社会科(21580)
- 社会科学(21574)
- 基金项目(16902)
- 教育(16328)
- 省(15792)
- 编号(15496)
- 资助(14547)
- 划(13806)
- 成果(13797)
- 自然(12553)
- 自然科(12184)
- 自然科学(12179)
- 自然科学基金(11977)
- 部(11251)
- 课题(10247)
- 性(10156)
- 教育部(9930)
- 重点(9740)
- 项目编号(9648)
- 社科(9632)
- 发(9599)
- 人文(9564)
共检索到158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尚航飞
商业银行"存款荒"主要表现为:存款余额同比增速趋于下降,对资金运用的支持愈显乏力;大型银行定期存款余额占比下降较快,中小型银行单位客户存款流失较为严重;结构性存款余额占比逐步提高,同业存单成为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存款长端利率和大额存单利率上升,商业银行之间的存款竞争加剧。导致商业银行出现"存款荒"的主要原因包括:基础货币投放速度放缓,表内信贷渠道的存款派生效应减弱;严监管政策限制资管业务盲目扩张,影子银行的存款派生渠道变窄;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扩张,导致储蓄存款不断从商业银行分流;流动性风险监管强化存款重要性,以致存款业务竞争压力加大。"存款荒"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一是资产业务快速扩张受到约束,资产配置要求更加精细化;二是存款期限结构转向活期化,资产负债管理趋于复杂化;三是资金来源不确定性上升,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提高;四是存款付息成本上升,盈利水平受到负面冲击。面对"存款荒"的挑战,商业银行应当坚持存款立行理念,持续巩固和拓展存款业务;坚定落实金融去杠杆政策,主动调整业务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挖掘银行盈利增长潜力;持续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流动性管理水平,保持银行负债来源的稳定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宝兰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非常重要的一步。利率市场化使中国银行业面临严峻考验。面对净利息收入减少、利率波动提高、银行竞争加剧、信用风险提高以及系统性风险加大,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调整盈利结构,创新产品,拓宽利润增长点。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净利息收入 系统性风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游
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既要减缓气候变化对经济金融体系的负面效应,又要在适应气候变化中把握机遇,提供管理气候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减排目标。本文总结了兴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隐患,提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碳金融 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菁华
我国加入WTO后,按照与世贸组织的协议,五年后即2007年我国将对外全面开放银行业,因此我国的银行机构必须在这五年的过渡期里做好各项准备以应对外贸银行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入世”后过渡期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入世”后渡期 我国商业银行 挑战与选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轶昕 程索奥
存款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研究已完成存款利率市场化国家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经验入手,提出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利率管理、资金成本控制、市场竞争、影子市场干扰以及监管尺度变化等五大风险,同时分析了商业银行应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两大措施的缺陷,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存款利率市场化应从精细化内部管理、积极开展传统业务升级与创新并拓展业务发展渠道、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行业合作防止系统性风险四方面进行有效应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钱皓
2004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确定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信用风险度量和资本金计算框架,使得内部评级体系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线显得更加明确。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大中型银行逐步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实践,加强了信用风险管理,初步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积极准备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本文在把握我国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部分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在违约定义、评级结构、评级方法、评级流程等方面的特点,揭示了其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之间的差距。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葛兆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步伐逐步加快,但总体上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不相称,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已经比较坚实,但也面临着许多风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郑金宇 韩晓宇
流动性风险既是银行最日常的风险管理对象,也是最致命的风险来源。现代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表现形式已脱离简单的存款挤兑,具有深度和复杂的金融同业市场、管控能力高超的货币政策,为银行提供了替代存款的充裕资金来源。然而,当机构对充裕的流动性习以为常,金融的不稳定性也正是在稳定的表象下积累。金融市场中稳定的资金价格和充裕的资金规模掩盖了金融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青龙 王舒婷
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诸多新机遇,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经营收益,而且可促进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但是,人民币国际化也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在金融创新、风险控制、国际化经营、组织制度完善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应进行制度和战略调整,协调推进国际化经营,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更好地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商业银行 机遇与挑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戴国强
加入WTO ,中国商业银行机遇与挑战并存 ,文章论述了中国商业银行获得的发展机遇。指出了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产权制度和经营模式与外资银行存在较大差异 ,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战略性对策 :( 1)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银行制度 ;( 2 )逐步实行混业经营模式 ;( 3)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4 )建立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 5 )建立规范的个人信用制度 ;( 6 )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产权制度 经营模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桂泽发 刘天宇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业务机会。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中部地区 商业银行 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忠璐 赵静
本文首先阐释同业与储蓄存款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影响机理,然后运用中国2004—2016年167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同业存款对商业银行贷款起到抑制作用,而储蓄存款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发放贷款;(2)与非金融危机时期相比,同业与储蓄存款在金融危机时期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影响更大;(3)同业存款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的约束作用最为显著,对大型商业银行有一定影响,而对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较小;(4)储蓄存款对贷款的促进作用在城市商业银行中最大,大型商业银行次之,股份制和农村商业银行较小。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借助同业存款弥补资金来源缺口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的直接经验证据。最后,本文就如何应对"存款荒"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存款荒 同业存款 储蓄存款 银行贷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宏瑾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骤然加速,这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利率完全开放后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利差和盈利减少、信贷增速放缓、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业务转型等冲击之后,系统地考察了各国利率放开后的利率水平、利差和净息差变化、贷款风险及不同规模类型银行业务发展特点等情况。在国际经验和对我国利率体系及银行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并顺利实现经营转型,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利差 净息差 中间业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荆珂
当前,商业银行风险暴露加快,以不良贷款规模快速增长为代表的风险问题较为突出。近期,若干事件的爆发也显示当前银行业存量及新增不良的规模大、速度快和处置难。虽然银行业整体不良风险可控,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表外资产回表加快和监管标准趋严等形势下,各银行不良处置压力极大,其中又以城商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