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4)
2023(11244)
2022(9627)
2021(8906)
2020(7913)
2019(18229)
2018(17920)
2017(36579)
2016(19770)
2015(22630)
2014(22647)
2013(22681)
2012(21518)
2011(19518)
2010(20018)
2009(19119)
2008(19539)
2007(17748)
2006(15672)
2005(14415)
作者
(59183)
(49459)
(49218)
(47242)
(31782)
(23668)
(22717)
(19041)
(18626)
(17792)
(16821)
(16694)
(15761)
(15632)
(15620)
(15370)
(14972)
(14496)
(14494)
(14488)
(12396)
(12274)
(12124)
(11248)
(11241)
(11162)
(11147)
(10910)
(10020)
(9806)
学科
(87195)
经济(87094)
管理(60550)
(60499)
(49856)
企业(49856)
方法(46119)
数学(41411)
数学方法(41115)
(27425)
(22644)
中国(22453)
(21216)
(18484)
(18468)
财务(18464)
银行(18434)
财务管理(18415)
(17992)
贸易(17983)
企业财务(17641)
(17354)
业经(17277)
(17277)
(16096)
(15391)
金融(15388)
农业(14559)
地方(13746)
(12908)
机构
大学(303583)
学院(299244)
(128300)
经济(125743)
管理(116652)
理学(100498)
理学院(99424)
管理学(97906)
管理学院(97337)
研究(96884)
中国(80014)
(64445)
(63170)
科学(56526)
财经(51879)
(50467)
(49202)
(47175)
中心(46340)
(44876)
研究所(44265)
业大(42475)
经济学(41304)
农业(39894)
北京(39782)
财经大学(38954)
经济学院(37859)
(37077)
师范(36718)
(35728)
基金
项目(191761)
科学(151561)
基金(142562)
研究(138326)
(123581)
国家(122633)
科学基金(104927)
社会(90305)
社会科(85807)
社会科学(85782)
基金项目(75354)
(72419)
自然(67385)
自然科(65844)
自然科学(65821)
自然科学基金(64704)
教育(64648)
(62040)
资助(59736)
编号(55031)
成果(45804)
(45140)
重点(43097)
(39724)
(39283)
教育部(39148)
国家社会(37899)
人文(37541)
科研(37411)
课题(37301)
期刊
(135733)
经济(135733)
研究(90215)
(50702)
中国(50265)
学报(46681)
(44589)
科学(42062)
管理(40679)
(40345)
金融(40345)
大学(35460)
学学(33506)
农业(28586)
财经(26715)
教育(24599)
技术(22892)
(22727)
经济研究(22701)
业经(21788)
问题(19118)
(16977)
理论(16554)
统计(15801)
技术经济(15273)
商业(15093)
(14884)
实践(14867)
(14867)
(14220)
共检索到442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博  植率  
以2008年~201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供应商进行商业信用再配置的信贷漏损行为为视角,证明了商业信用供给并非供应商根据自身信贷优势主动实施的逐利行为,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因客户占据强势地位被动进行的授信行为,是强势买方对供应商实施的信用侵占;其次,证明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降低强势买方的信用侵占意愿,弱化被动性再配置水平,即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具有缓解微观厂商之间商业信用侵占的能力;最后,证明了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强化供应商产品市场竞争力来帮助其摆脱强势买方的商业信用侵占,进而降低被动性再配置水平,即鼓励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扭曲型信贷漏损具有治理意义。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博  植率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博  植率  
以2008年~201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供应商进行商业信用再配置的信贷漏损行为为视角,证明了商业信用供给并非供应商根据自身信贷优势主动实施的逐利行为,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因客户占据强势地位被动进行的授信行为,是强势买方对供应商实施的信用侵占;其次,证明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降低强势买方的信用侵占意愿,弱化被动性再配置水平,即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具有缓解微观厂商之间商业信用侵占的能力;最后,证明了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强化供应商产品市场竞争力来帮助其摆脱强势买方的商业信用侵占,进而降低被动性再配置水平,即鼓励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扭曲型信贷漏损具有治理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四海  邹萍  宋献中  
本文采用上市公司的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数据,考察了不同货币政策下,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在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方面的差异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由于信贷配给的存在,国有产权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方面比私有产权企业更具优越性,私有产权企业为缓解融资窘境选择了更多的商业信用替代融资,这种不同产权性质企业间信贷资源配置的差异可能导致金融漏损的发生,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国有产权企业有更多的应收票据,而私有产权企业有更多的应付票据,这一方面从侧面进一步证实了金融漏损的存在,同时也反映了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模式的影响,趋紧的宏观经济环境加剧了供应链关系的紧张,企业间采用了交易成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曹玉珊  
本文研究了两个逻辑相承的财务战略问题:(1)增长动机是不是并购战略的主要动机或者直接效率目标?(2)实施并购战略以后,企业能够实现什么样的财务效应?既有的研究对此讨论较少且多为规范研究或定性分析。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及配对均值t检验法,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样本1997~2003年资料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管理者制定并购战略的主要动机是提高企业增长速度;企业实施并购战略以后可以实现直接效率目标,即具有速度效应,但是不能实现间接效率目标,即具有不增加企业价值的价值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吉栋  
利用上市公司每股盈余的分布数据,验证了亏损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估计了有盈余管理行为的上市公司数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为逃避亏损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确存在,而且这一问题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按照文章的估计,在2004年度有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数量是191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3.97%。亏损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和投资者的关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宋炜  
本文在分析公司治理目标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股东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股东利益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三维目标的公司绩效评价模型,并以沪市A股5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对公司绩效的正向效应不显著,股东利益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通过选择适宜的公司治理目标有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敏  张胜  王成方  申慧慧  
政治关联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路径与效率。已有文献研究了政治关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但没有关注相应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政治关联对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政治关联企业更易于获得长期贷款,但获得贷款后它们更容易进行过度投资,而且贷款对政治关联企业的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一结果说明政治关联对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提供了非正式制度安排低效性方面的证据,深化了非正式制度方面的研究,并为我国市场化改革提供了依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吴华强   张承鹫   才国伟  
通过手工整理2008—2021年近15万条A股上市公司的银行信贷公告数据,实证检验高铁建设如何影响企业信贷配置。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周边高铁站数增多,会提升企业从周边银行获取贷款的比重,且该影响机制在非省会城市企业样本中作用力度更大。高铁建设能够强化企业对周边信贷资源的依赖性,支持“信贷监管理论”。机制分析表明,高铁站建设主要吸引银行机构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聚集,有利于提高银行竞争及其对信贷的影响力度,进而提升企业从附近银行机构获取信贷的比重。研究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是促进金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一种作用机制,为中国实现交通强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贺小刚  连燕玲  李婧  苗藤藤  
文章将家族权威界定为管理权威、股东身份权威、专家权威和信息权威,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论述和检验了家族权威的配置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家族管理权威与股东身份权威存在互补关系,与专家权威存在互补关系,与纵向信息权威、横向信息权威也都存在比较显著的互补性;将家族管理权威配置给拥有实际权威的物质资本所有者能够更大程度地改进企业的经营绩效,即实际权威具有强化管理权与所有权的激励相容的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太峰  董培轩  
近些年,中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研究愈发成为热点。宏观层面,资金"脱实入虚""金融空转"的讨论亦此起彼伏。然而,针对微观层面的企业资金"脱实入虚"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本文选取2003—2016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数据,利用2009年宏观调控措施营造的"准自然实验"环境,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探究在资金资源充足的前提下,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倾向性,并进一步研究企业绩效的后续变化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当制造业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同时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时,企业更倾向于配置金融资产,金融活动也会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在此基础上,企业的主营业务却未得到发展,反而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均受到损害,且后者受到的影响更大,即进行过多金融投资对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远期影响更为深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实体经济从业者、资金提供方以及监管层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兴亮  夏成才  
本文通过检验会计信息透明度在债务契约缔结与履行中的作用来考察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研究发现,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的民营企业,在缔结债务契约时获得的借款越多,在债务契约履行中的违约概率也越小,表明信贷资金有较高的配置效率。但政治关联企业不存在这一现象,原因是政治关联替代了会计信息透明度在债务契约缔结时的信号作用。债务契约的履行过程中,不同于国家政治关联企业的自我约束,地方政治关联企业由于能够"借新还旧",因而不重视维护自身信誉,会计信息透明度难以作为信誉机制发挥作用。换言之,地方政治关联降低了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研究结果对于提高会计信息契约有用性及治理政治关联的负面影响,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道广  潘红波  陈汉文  
本文比较了政治关系和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银行信贷资本配置效率。以2001-2009年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政治关系比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更有助于企业获得数额更大、期限更长的银行贷款("融资效应");但随银行贷款的增加,政治关系组企业的投资效率既未提高也未降低,而高质量会计信息组企业的投资效率显著提高("投资效应")。即政治关系组企业虽获得了更多的银行贷款,但资本利用效率更低。这说明政治关系扭曲了银行信贷资本配置,且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高质量会计信息企业所需的资本,抑制了其优化资本配置功能的发挥。其启示意义在于,中国经济的持续与健康发展还是得依赖包括会计信息披露在内的正式制度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中胜  
文章以1999年至2004年所有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模型和反映行业公司治理状况的G指标,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存在行业差异,行业平均公司治理状况越好,资源配置效率越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与产权以及市场竞争在促进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互补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红军  李井林  
本文针对传统上静态视角对责任铁律检验的缺陷,将2006~2015年的中国沪深股市上市公司并购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外延式边界扩张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增进效应,间接反向地动态检验责任铁律的存在性与合意性、权变性与异质性,探寻责任铁律的可能逻辑路径。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引致的外延式边界扩张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产生积极的增进作用,证实了责任铁律在现实中的存在性与合意性;相比于相关性并购,非相关性并购引起的外延式边界扩张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增进效应更强,即责任铁律具有权变性与异质性,表明"利益相关方网络规模(结构性嵌入)—社会影响力—社会权力—社会责任"是责任铁律的逻辑路径之一;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变化和市场地位变化是外延式边界扩张的企业社会责任增进效应的中介机制,沉淀性冗余资源变化则没有展现出明显的中介作用,"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企业能力—社会权力—社会责任"和"市场地位—市场势能—社会权力—社会责任"是责任铁律的另外两条逻辑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