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1)
2023(6314)
2022(5644)
2021(5375)
2020(4597)
2019(10544)
2018(10455)
2017(21769)
2016(12004)
2015(13661)
2014(13782)
2013(13875)
2012(13453)
2011(12387)
2010(12872)
2009(12523)
2008(12463)
2007(11577)
2006(10935)
2005(10274)
作者
(37144)
(30499)
(30391)
(29305)
(19553)
(14512)
(13875)
(11696)
(11679)
(11310)
(10434)
(10085)
(9994)
(9967)
(9871)
(9586)
(9165)
(9056)
(8968)
(8962)
(7881)
(7731)
(7625)
(7112)
(7015)
(6963)
(6936)
(6878)
(6330)
(6133)
学科
(46950)
经济(46881)
管理(35088)
(33636)
(25579)
企业(25579)
方法(18802)
数学(16754)
中国(16606)
数学方法(16455)
(16137)
(15602)
(13618)
(12795)
税收(12019)
(11941)
(11389)
贸易(11382)
(11153)
(10942)
银行(10920)
(10533)
(10507)
(10132)
农业(10004)
业经(9579)
(9055)
金融(9055)
及其(8491)
地方(8313)
机构
大学(179947)
学院(179455)
(76996)
经济(75194)
研究(66003)
管理(64522)
中国(53662)
理学(53421)
理学院(52836)
管理学(51924)
管理学院(51594)
(42310)
(39536)
科学(38454)
(35419)
(31665)
财经(31272)
研究所(31127)
(29670)
中心(29546)
(28104)
北京(26279)
农业(24883)
业大(24652)
经济学(23487)
(23480)
(23419)
(22836)
财经大学(22818)
师范(22567)
基金
项目(102996)
科学(79528)
研究(76683)
基金(73156)
(63883)
国家(63331)
科学基金(52049)
社会(46707)
社会科(44138)
社会科学(44125)
(39357)
基金项目(36805)
教育(35342)
(34337)
自然(33189)
资助(32680)
自然科(32324)
自然科学(32310)
编号(31939)
自然科学基金(31727)
成果(28904)
(23793)
重点(23396)
课题(23371)
(22962)
(20810)
(20569)
教育部(20053)
科研(19608)
项目编号(19384)
期刊
(94134)
经济(94134)
研究(64057)
中国(37286)
(30687)
(29825)
学报(27258)
管理(25912)
(24842)
金融(24842)
科学(24523)
大学(20568)
教育(20372)
农业(19880)
学学(19184)
财经(15790)
业经(15543)
经济研究(15517)
技术(14423)
(13605)
问题(13255)
(12467)
国际(11532)
(10510)
理论(10089)
(9714)
(9098)
实践(8941)
(8941)
技术经济(8678)
共检索到297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自东南亚金融 危机以来,外资流入发展中国家明显减少,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向发生了新的变化,在 我国即将加入WTO之际,我国吸收FDI出现了新的问题应予重视,应考虑新的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志松  荣先恒  
本文首先对我国吸收FDI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从外贸依存度、生产依存度、投资依存度、科技依存度、资源依存度、金融依存度和税收依存度等7个方面分析了FDI时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最后就如何防范FDI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汪大海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汪大海一、优惠政策与国民待遇问题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初期,优惠政策确实起到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优惠政策效用递减,其所带来的负效应却愈发突出。如由于税收减免优惠造成的利益分配不合理...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剑波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FDI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它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FDI大量涌入我国,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吸收FDI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此,通过大量的数据来分析研究我国吸收FDI的现状特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我国采取更加合理的对策有效引导FDI,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林  周任重  周权雄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推动自主创新是广东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文章研究评价了广东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水平以及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建议政府建立创新激励政策体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东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在经历了1992年和1993年的大幅度增长后,1994年和1995年进入了增幅较小的稳定发展阶段。据国家工商管理局提供的资料,到1995年底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户数是22万家,比上年增长9.4%;外方投资者1995年底实际出资426亿美元,累计出资额达1456亿美元;企业纳税额折成美元为8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魏建树  
浅谈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几个问题魏建树编者按:本刊于1997年第11期和本期发表了唐卉、魏建树等几位就读于美国肯尼迪西部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文章,他们从国际国内的不同的角度探讨研究了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一些问题。美国肯尼迪西部大学(Kened...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陶士贵  
复关,将在市场准入、内外资平等竞争环境的形成、减少外国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等方面显著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但外商投资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利。为此,我国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国内市场,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扩大利用外资渠道和领域,探索新的合作经营方式,对配额较紧的商品优选技术先进型外资项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聂平香  
全球金融危机后,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全球直接投资出现剧烈波动,我国利用外资也进入了增幅放缓的新阶段,包括不同领域外资明显分化,制造业不断下滑,服务业快速增长,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亮点和主导产业。在新形势下,为保证利用外资的稳定,我国还需要不断破除服务业开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障碍,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促进利用外资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一、吸收外资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当前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对外经济学组1995年8月7日~8日,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对外经济学组和中国轻工总会联合在北京召开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学术研讨会,学组组长戈辉同志主持会议。来自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轻工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秀霞  
本文采用改进后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大会提出的吸收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计算出1994~1998年和1999~2003年两个时间段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值,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山东省虽然是经济大省,但其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还达不到应有的规模。今后随着潜力指数的提升,吸收FDI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省内各地市间,领先的或状况改善的地区,如青岛等,需要保持它们的竞争优势和吸收投资的能力;表现低下的或状况恶化的地区,需要研究改变现状;对那些维持在较高的潜力水平但吸收FDI业绩下滑的地区,如济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平  
文章对我国近几年来FDI在东中西部地区的规模情况进行简单论述,在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科技吸收能力、经济及政策支撑能力、基础设施支持力等三个层面构建吸收能力测评体系,并对SEM结构方程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利用31个地区10年的数据进行Amos系数估算,并对结构方程参数及模型整体进行适配度检验。最后对东中西部地区的FDI吸收能力进行了定量测度,并揭示了影响地区吸收能力差异的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长富  
文章依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分析了FDI合理规模的存在性。随着外资数量的不断增加,资本的边际回报是逐渐递减的。当外资增加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经济增长将趋于停滞。因此,必须通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积累等来促进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等作为吸收能力指标,依据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在全新的吸收能力视角下研究FDI规模问题。利用我国1990-2008年间的数据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利用FDI存在着相对最佳规模,FDI与GDP的相对比例为0.031时达到最优;结合我国的引资实践分析也表明,当FDI与GDP的比例大于0.031时,我国利用FDI的增长率会出现明显下降,反之亦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金艳清  卢晓勇  罗卯英  
为了探究影响我国东、中、西部FDI吸收能力大小的内在原因,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我国区域FDI吸收能力的指标体系与结构方程模型,并以实证的方法对模型中的各参数进行了估计和检验。同时,根据参数的大小及其含义,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可测指标的权重。最后,文章利用权重和可测指标数据测出了各地区吸收能力大小。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吸收能力逐年增强,但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差距依然很大,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FDI吸收能力的差距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区技术吸收能力和基础吸收能力差而导致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