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2)
- 2023(10846)
- 2022(9048)
- 2021(8256)
- 2020(6733)
- 2019(15609)
- 2018(15257)
- 2017(30053)
- 2016(15616)
- 2015(17482)
- 2014(17537)
- 2013(17621)
- 2012(17026)
- 2011(15709)
- 2010(16597)
- 2009(15933)
- 2008(15056)
- 2007(13716)
- 2006(12854)
- 2005(12299)
- 学科
- 济(76340)
- 经济(76259)
- 业(42529)
- 管理(41341)
- 企(32706)
- 企业(32706)
- 中国(31625)
- 融(27703)
- 金融(27703)
- 银(26357)
- 银行(26340)
- 行(25698)
- 方法(23725)
- 地方(22520)
- 农(21591)
- 数学(19936)
- 数学方法(19725)
- 制(18658)
- 财(17834)
- 业经(17772)
- 农业(14676)
- 贸(14416)
- 贸易(14393)
- 易(13883)
- 学(12754)
- 体(12440)
- 发(12128)
- 理论(11789)
- 地方经济(11640)
- 中国金融(11413)
- 机构
- 学院(229746)
- 大学(228976)
- 济(103531)
- 经济(101284)
- 研究(84195)
- 管理(82955)
- 中国(71761)
- 理学(68829)
- 理学院(68051)
- 管理学(67066)
- 管理学院(66629)
- 财(52008)
- 京(50079)
- 科学(45704)
- 所(42444)
- 财经(39494)
- 中心(38995)
- 研究所(37459)
- 江(36309)
- 经(35590)
- 农(35155)
- 北京(33202)
- 经济学(32827)
- 范(31536)
- 师范(31286)
- 州(30326)
- 院(29753)
- 经济学院(29473)
- 财经大学(29157)
- 业大(27978)
- 基金
- 项目(134595)
- 科学(105907)
- 研究(105451)
- 基金(95610)
- 家(81138)
- 国家(80359)
- 科学基金(68090)
- 社会(67698)
- 社会科(64300)
- 社会科学(64288)
- 省(52950)
- 基金项目(49170)
- 教育(47912)
- 编号(44020)
- 划(43971)
- 资助(39713)
- 自然(39230)
- 自然科(38273)
- 自然科学(38261)
- 成果(38093)
- 自然科学基金(37553)
- 发(35322)
- 课题(31758)
- 重点(30645)
- 部(30342)
- 发展(29463)
- 展(28975)
- 创(28337)
- 国家社会(27842)
- 性(27810)
- 期刊
- 济(126239)
- 经济(126239)
- 研究(81448)
- 中国(54405)
- 融(41819)
- 金融(41819)
- 财(37962)
- 农(34377)
- 管理(33703)
- 教育(30053)
- 学报(29359)
- 科学(28554)
- 大学(23445)
- 农业(22342)
- 学学(21582)
- 业经(20847)
- 经济研究(20499)
- 财经(20314)
- 技术(20254)
- 经(17559)
- 问题(17082)
- 贸(14811)
- 国际(13875)
- 理论(12541)
- 商业(11692)
- 技术经济(11532)
- 世界(11351)
- 业(11188)
- 实践(11158)
- 践(11158)
共检索到386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树生
合作金融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合部分 ,然而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薄弱环节。作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区别了合作金融与传统的集体金融的性质差异 ,指出了我国合作金融发展中的理论误区。
关键词:
合作金融 集体金融 理论偏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曙光
发轫与彷徨(1918~1949):合作金融体系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合作金融在中国的发轫和兴起,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思想启蒙运动密切相关的。中国合作社和合作金融的发祥地是北京大学。1918年3月,中国第一个合作社"北京大学消费公社"成立。同年,中国第一个合作性质的银行"北京大学学生储蓄银行"成立。此后,1919年,薛仙舟创办了上海国民合作储蓄银行。1923年,华洋义赈会救灾总会拟定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并在河北省香河县建立了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早期的信用合作(合作银行)制度,几乎都是由曾在海外留学的知识分子所发起和倡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凯
对我国合作金融发展方向的思考王凯伴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合作金融这一信用形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据统计,截止到1994年末,全国合作金融机构已近17.5万家,其中农村信用社达4.7万家,城市信用社达5300家,二者存款总额达8035亿元,约占国家各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渝 韩克勇
合作金融是指合法的、按照合作规则运行的资金融通。合作金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其存在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随之发展而发展。合作金融是以存款金融机构的形式存在;又自成体系,其定位与同是现代存款金融机构的商业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合作金融组织,它的原则和制度,都体现的是弱势的、分散的、有待于发展的诸方面的金融意志和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合作金融的活动领域就具有分散、广泛的特点,更具人性化,更有发展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合作金融的原则和制度,深入分析合作金融的存在条件,从而探求我国发展合作金融的途径。
关键词:
合作金融 信用社 资金融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燕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主导产业的理论基础。主导产业理论的核心就是促进创新,以形成“创新”与“扩散”机制。我国不少学者将主导产业理论简单地归结为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理论。这种抹去主导产业产生、发展的机制和条件,单纯地依照一些基准来选择主导产业并将主导产业的发展建立在优惠、特权、照顾的基础上,认识不到创新及其机制的重要性,是一种偏差。我国近期的主导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应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制定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地区产业政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金学群
在麦金农和萧之后 ,2 0世纪 80年代末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在利用现代金融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重构自己的理论基础之后 ,已经成为一个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金融发展问题的一般理论。本文依照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脉络系统评述了这一领域的主要文献 ,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深化 制度 法律 文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祖华
早期金融中介思想主要在宏观上注重金融中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把其理解为信用媒介和信用创造机构;传统金融中介理论提出了金融中介具有"资产转换"功能,推动了金融中介理论研究转移到其自身内在的功能;以交易费用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分析范式的应用为代表的金融中介理论,从内生经济角度回答了其产生和发展的主题,成为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代表性理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樊艺 陈静
研究证明,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发展具有耦合性,县域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然而在县域经济欠发达的状态下,两者的耦合性将出现偏差,金融难以有效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四川县域经济为例,分析两者发展的偏差,从而提出通过立法的强制手段纠正偏差,促进两者协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县域金融 耦合 对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景帅 张东玲 范伟丽
农村贫困减缓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基于2007—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SCC-FE模型和门槛变量二元虚拟变量法,对经济发展和政府干预背景下,金融发展、结构偏差和农村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金融发展和结构偏差对农村贫困减缓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的单一门槛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在不同的门槛变量下均表现为减贫效应减弱,金融效率和结构偏差对农村贫困减缓转变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减贫效应逐渐消失,较高政府干预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阻碍了农村贫困减缓。结合研究结论,发展普惠金融、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和扶持乡村产业发展是农村贫困减缓的有效路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别凌
关于我国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别凌《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为合作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应看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认清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努力探索合作金融的运行路子。一、关于我国合作金融成长历程的客观判断我国的合作金融事业具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别凌
关于我国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别凌随着《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实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将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为合作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应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要认清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调整行为坐标,努力探索合作金融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金雪军 蔡健琦
行为金融 (behavioralfinance)结合了心理学与金融学的研究 ,认为人具有启发式 (heuristic)和框架依赖(frame -dependence)两大类心理决策偏差 ,从而在金融市场上造成了用标准金融理论难以解释的异常(anomalies)现象。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中的决策偏差 ,并结合经济学理性假设中的理性行为假设和有限理性假设 ,提出相对理性的概念。
关键词:
行为金融 启发式 框架依赖 相对理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文
由于有限理性所导致的启发式、理性疏忽、证实偏差、框架效应和不公平厌恶等现象,纳税人会在自身实际税负、公共品供给状况、对税务机关的观感、对税收公平的认识等方面产生认知偏差,并进而影响其税收遵从意愿。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纳税人的主观税负感知,改善其对公共品供给的主观评价,消除其对税务机关的认知偏差,优化其对税收公平的感知,以最终提高其税收遵从意愿。
关键词:
有限理性 认知偏差 税收遵从 行为经济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新华 张赛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征程,金融控股公司再次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是从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与发展、多元化优势和风险等多个角度展开。相关研究认为,金融控股公司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协同效应及"债务升级",但其内部交易及风险传染和转移等问题不容忽视。基于此,从传统视角和内在债务创造视角对金融控股公司优势和风险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错综复杂的金融创新浪潮中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未来走向、风险防控及促进资本有效积累等层面做出更充分的研究准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