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12)
2023(15754)
2022(13696)
2021(12778)
2020(10930)
2019(25021)
2018(24914)
2017(49237)
2016(26318)
2015(29549)
2014(29318)
2013(28790)
2012(26525)
2011(23768)
2010(23688)
2009(21553)
2008(20913)
2007(18137)
2006(15773)
2005(13610)
作者
(75081)
(62367)
(61980)
(59069)
(39564)
(29903)
(28307)
(24554)
(23580)
(21918)
(21261)
(20864)
(19732)
(19455)
(19361)
(18924)
(18622)
(18593)
(17847)
(17766)
(15372)
(15248)
(15151)
(14180)
(14030)
(13881)
(13687)
(13509)
(12399)
(12194)
学科
(107072)
经济(106954)
管理(73852)
(71698)
(58718)
企业(58718)
方法(50843)
数学(44584)
数学方法(44001)
(29132)
中国(28258)
(26768)
业经(24019)
(23118)
地方(21336)
(20158)
(19637)
贸易(19627)
(19071)
农业(19056)
技术(16930)
(16722)
理论(16680)
(16663)
财务(16653)
财务管理(16616)
(16226)
环境(16221)
银行(16182)
企业财务(15742)
机构
大学(375698)
学院(374177)
(150586)
管理(149931)
经济(147443)
理学(131027)
理学院(129591)
管理学(127272)
管理学院(126607)
研究(121901)
中国(89551)
(79023)
科学(76039)
(69058)
(59753)
(57199)
财经(56536)
业大(55632)
中心(55423)
研究所(54792)
(52337)
(51416)
北京(49562)
(49425)
师范(48922)
经济学(45854)
(45144)
农业(44937)
(42667)
财经大学(42357)
基金
项目(261146)
科学(206272)
基金(190479)
研究(190377)
(165878)
国家(164576)
科学基金(141960)
社会(119943)
社会科(113779)
社会科学(113752)
基金项目(102055)
(101361)
自然(93065)
自然科(90887)
自然科学(90866)
自然科学基金(89221)
教育(87298)
(85706)
资助(78219)
编号(77646)
成果(61801)
重点(58616)
(57902)
(56100)
(54114)
课题(52641)
创新(50523)
科研(50383)
教育部(49675)
国家社会(49252)
期刊
(157680)
经济(157680)
研究(107901)
中国(60667)
学报(57507)
科学(53945)
管理(53529)
(50566)
(50093)
大学(43991)
学学(41593)
教育(37663)
农业(35379)
技术(32041)
(28924)
金融(28924)
业经(27391)
财经(26700)
经济研究(25728)
(22818)
问题(21698)
理论(18200)
图书(17944)
科技(17937)
技术经济(17889)
商业(17564)
(17385)
现代(16976)
实践(16599)
(16599)
共检索到523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崔永涛  王志强  
文章通过构建产业密度和产业收入水平等二维指标比较我国各省的产业结构特征,发现我国不同省份的产业结构有着不同的核心,转型升级方向和转型阻力也不同。其中西北、东北地区皆侧重于煤炭、石油开采和加工业,中部地区及广西侧重于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东南地区侧重于轻化工业及机械制造业,北京、上海、云南侧重于金融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说明我国产业结构整体上的分工与局部的趋同并存。另外,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四省产业密度较大的产业,收入水平却较低,说明四省产业结构转型的阻力较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玉  唐秀美  潘瑜春  胡月明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系统揭示区域农林牧渔业增长的空间特征,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策略。研究借助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将县域农业增长分解为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分量、净竞争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并借助ESDA方法系统分析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县域农林牧渔业增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且种植业和牧业是农业增长的主要产业。2)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增长具有显著的同质集聚性,集聚效应表现为渔业>牧业>林业>种植业。就产业各分量而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顾新  李久平  石娟  
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深入研究了80年代以来四川省三次产业总体结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和效益结构)和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归纳出四川省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一般规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丽萍  阎耀鹏  曲宏飞  王燕超  闫子昊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各个产业发展速度下降,对能源需求大幅减少,导致山西经济发展及GDP增长下滑严重。进入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山西产业比以往更加迫切需要转型。本文从山西第一、二、三产业三方面分析了山西产业结构的特征以及山西经济增长状况,提出了山西产业发展应该转型的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兵   冉启英  
文章提出一个考虑产业结构特征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选择资源型产业集聚作为影响碳排放效率的产业结构特征,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聚类分析将30个省份按照产业结构特征分组,运用ZSG-DEA模型分别对每组进行碳排放效率测度和碳排放权分配。结果显示,资源型产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将资源型产业集聚作为影响碳排放效率的产业结构特征,考虑到碳排放效率测算和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中是合理的;按照资源型产业集聚程度分组后分别测度碳排放效率,与传统DEA模型的测度结果相比,测度结果更能反映真实的碳减排潜力;考虑产业结构特征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与其他方案相比更具有可实施性,在公平性方面略低于原始ZSG-DEA模型,但是高于按历史排放量分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威  陆远权  
考虑到地理距离邻近会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本文讨论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主体融资的微观机理与宏观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6年中国2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区分地方金融发展的本地效应和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实证检验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及其邻近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在控制内生性并引入工具变量之后,上述结论仍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检验发现,地方金融发展还存在普遍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地方金融发展对邻近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金融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并试图为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文强   于忠萍   雷明  
为了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实现经济低碳化发展与产业优化转型,研究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河南、湖北和湖南三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Topsis法对2007—2022年三省的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指标进行综合测评,并基于脱钩理论与协同学理论,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2008—2022年三省各自的脱钩状态与协同效应演化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华中三省的产业结构综合指数和低碳经济综合指数不断提高,整体发展趋势良好。(2)大多数年份三省都处于相对脱钩状态,产业结构综合指数增长速度低于低碳经济综合指数增长速度;湖北率先达到理想的扩张负脱钩状态,湖南次之。(3)2008—2022年三省的协同效应一直较弱,且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特征;整体来看,湖北的协同水平略高于河南和湖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文强   于忠萍   雷明  
为了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实现经济低碳化发展与产业优化转型,研究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河南、湖北和湖南三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Topsis法对2007—2022年三省的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指标进行综合测评,并基于脱钩理论与协同学理论,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2008—2022年三省各自的脱钩状态与协同效应演化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华中三省的产业结构综合指数和低碳经济综合指数不断提高,整体发展趋势良好。(2)大多数年份三省都处于相对脱钩状态,产业结构综合指数增长速度低于低碳经济综合指数增长速度;湖北率先达到理想的扩张负脱钩状态,湖南次之。(3)2008—2022年三省的协同效应一直较弱,且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特征;整体来看,湖北的协同水平略高于河南和湖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伟  
运用GIS技术,对1999,2008年贵州省88个县(区)产业结构空间演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贵州省产业结构空间演化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点—轴—面"结合;政府调控指向性明确;演化速度加快的特征。影响贵州省产业结构空间演化的因素包括: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政府调控。依据这些因素,建立了产业结构空间演化的过程模型,模拟了产业结构空间演化的过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赖文凤  骆晨  
以广东省的市域为经济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密度分析法,对1994—2015年广东省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逐渐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圈,周边城市为第二产业外圈,并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圈层式空间格局。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落后。全省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比较高,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聚集特征明显,高-高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低-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其他地区,有较明显的两极分化异质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赖文凤  骆晨  
以广东省的市域为经济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密度分析法,对1994—2015年广东省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逐渐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圈,周边城市为第二产业外圈,并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圈层式空间格局。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落后。全省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比较高,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聚集特征明显,高-高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低-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其他地区,有较明显的两极分化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宽  郭沛  
文章基于三次产业的就业和产出份额,测算2008—2018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结构扭曲指数,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产业结构扭曲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产业结构扭曲明显缓解;从全域视角来看,产业结构扭曲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特征;从局域视角来看,产业结构扭曲主要呈现“高-高”和“低-低”集聚,且“高-高”集聚的城市占比逐渐下降,“低-低”集聚的城市占比逐渐上升;从影响因素来看,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和纵向财政失衡能够显著加剧产业结构扭曲,而金融发展和投资能够显著抑制产业结构扭曲;忽视空间溢出效应,将会低估各因素对产业结构扭曲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志刚  
近年来,河北经济连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是由于盲目追求GDP总量,造成部分行业无序发展,钢铁冶金过度扩张。结构偏重、排放偏多、消耗偏大成为制约河北发展的共性难题,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非常必要和紧迫。调整的思路是突出产业特色、夯实农业基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构建现代化服务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锐  赵坤  
本文首先分析1985—2003年福建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三次产业对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化,重点分析了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增长与就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历史数据,对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相关系数进行了比较。最后,针对如何进一步调整福建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及产业就业规模提出了一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