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3)
- 2023(8993)
- 2022(7450)
- 2021(6798)
- 2020(5532)
- 2019(12441)
- 2018(12170)
- 2017(24007)
- 2016(12689)
- 2015(14389)
- 2014(14345)
- 2013(14535)
- 2012(14091)
- 2011(12971)
- 2010(13637)
- 2009(13232)
- 2008(12280)
- 2007(11129)
- 2006(10485)
- 2005(9987)
- 学科
- 济(60890)
- 经济(60830)
- 业(35207)
- 管理(32816)
- 中国(28502)
- 融(26782)
- 金融(26782)
- 企(25722)
- 企业(25722)
- 银(25413)
- 银行(25402)
- 行(24793)
- 地方(20863)
- 方法(18913)
- 农(18283)
- 数学(16729)
- 数学方法(16653)
- 制(15791)
- 财(15117)
- 业经(14540)
- 农业(12648)
- 贸(12012)
- 贸易(11993)
- 易(11633)
- 中国金融(11302)
- 发(11037)
- 地方经济(10842)
- 体(9621)
- 环境(9061)
- 学(9037)
- 机构
- 学院(187049)
- 大学(184383)
- 济(84442)
- 经济(82610)
- 研究(68169)
- 管理(66143)
- 中国(60245)
- 理学(54644)
- 理学院(54003)
- 管理学(53346)
- 管理学院(52994)
- 财(42783)
- 京(40210)
- 科学(37437)
- 所(34711)
- 财经(32580)
- 中心(32373)
- 研究所(30625)
- 江(29460)
- 经(29331)
- 农(29128)
- 经济学(27076)
- 北京(26739)
- 范(25373)
- 师范(25150)
- 州(24884)
- 经济学院(24447)
- 财经大学(24036)
- 院(23946)
- 银(23347)
- 基金
- 项目(108990)
- 科学(85189)
- 研究(85106)
- 基金(76624)
- 家(64866)
- 国家(64234)
- 社会(54679)
- 科学基金(54113)
- 社会科(52038)
- 社会科学(52029)
- 省(43565)
- 基金项目(39808)
- 教育(37955)
- 划(35915)
- 编号(35614)
- 资助(31856)
- 自然(30779)
- 发(30393)
- 成果(30317)
- 自然科(29989)
- 自然科学(29983)
- 自然科学基金(29419)
- 课题(25723)
- 发展(25320)
- 展(24893)
- 重点(24724)
- 部(24267)
- 创(22938)
- 国家社会(22409)
- 性(22407)
共检索到313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谈儒勇 吴兴奎
本文选取律师及律师事务所的数量作为衡量司法水准的指标,利用我国 20个省份1995-2000年间的数据,通过面板技术检验了法与金融理论所强调的“法律对 于金融发展是重要的”观点是否适用于我国。结果表明,司法水准对于各地的金融发展差 异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姜秉曦
在我国,司法解释的溯及力争议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溯及力问题,它还涉及对于司法解释规范性质的不同理解,并与立法权在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权限分配密切相关。因此,围绕该争议的规范分析不宜局限于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内部,还应纳入法律保留的视角。在法律保留的维度,司法解释作为立法权而非司法权的产物,因其规范制定的权威性、规范效力的普遍性以及规范内容的权利性,而被证立为具有独立规范位阶的次级法源,客观上落入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所根植的信赖保护原理通过信赖表现与信赖值得保护两项构成要件从主观上进一步确立了司法解释不溯既往的拘束方式。综合主客观两方面,司法解释应以不溯既往为原则,只有当新司法解释本身不调整公民权利义务关系,或者公民对于旧法的信赖不值得保护时,它才具有变更溯及的容许性。此外,司法解释的溯及力通常还应受到司法裁判既判力的拘束。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邱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续一)(征求意见稿)》(以下文章简称《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法院网上发布后,得到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学者、实际部门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本刊也收到部分来稿。由于时间紧,版面有限,本刊将分两期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福录
为了明确和统一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设立、出资、股权确认等纠纷的法律适用,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1月27日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自2011年2月16日施行。《新司法解释》将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对《新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新司法解释》有所裨益。
关键词:
公司法 新司法解释 应对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魁明
2011年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法释(三)),自2月16日起施行。法释(三)主要就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设立、出资、股权确认等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维田
WTO《解决争端谅解》(DSU)对司法解释有明文规定。总则第3条第2款说得很清楚:“WTO解决争端机制是为这个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保障和可预见性的中心环节……它可用来保持成员方在各涵盖协议中的权利与义务,并根据国际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秋起 刘春梅
迄今为止,关于金融制度差异与演进的较成熟的理论包括金融发展的“结构”理论和金融发展的“利益集团”理论。前者强调法律渊源、法律传统是金融制度差异的核心影响因素;后者洞察了金融制度的内生性质、利益集团的组织能力对金融制度差异与演进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两种理论的比较与引申,旨在创造性综合出一种金融制度差异或变迁的社会经济动力学理论,以期能够对金融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丽红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新规定在界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民事责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本文试图从该规定在提高执业准则法律地位的变化入手,介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民事责任对象、性质等方面的若干变化,并提出执行新规定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审计 民事责任 执业准则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黎建飞
2006年8月31日,针对当前新出现的社会矛盾,以及劳动争议纠纷类型增加,劳动法的规定与现实生活不相适应的状况增多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新型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不受理的范围、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诉讼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力派遣等问题给予了明确规定,与《解释》(一)形成了配套的司法解释,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如何适用法律进一步提供了裁判指引规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左祥琦
2006年10月1日起,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于近期正式颁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从程序上明确了当事人如何依法维权,如何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给劳动者设置便捷、有效的司法保护程序。这也是继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4月16日颁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一”)后,又一次较为全面地对司法实践过程中如何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作出的有关解释。本刊特约劳动法专家左祥琦律师、上海专才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大卫博士通过典型案例诠释“解释二”中表达的主要司法原则,以期帮助用人单位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白云霞 李明辉
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初步解决了法院在虚假陈述民事诉讼审理过程中的一些难题,对于推进虚假陈述民事诉讼具有重要意义。但笔者认为,《规定》在关于虚假陈述的认定、诉讼、前置程序、诉讼时效及诉讼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关键词:
虚假陈述民事诉讼司法解释 不足 改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福录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4月24日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该解释是对《合同法》实施10年来和合同审判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难题的一次集中梳理和应对。学习、掌握该解释的意义和内容,有助于当事人正确保护其合同权利。鉴于此,本文试就该解释的出台背景及意义、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五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该解释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
合同法 新司法解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谢杰
在内幕交易案件中,交易行为明显异常具有基本一致与高度一致的实质可区分性。作为肯定性辩护的预设交易计划具有非常复杂的规范结构,亟须设置完备的程序规范与实体条件等配套制度才能在实践中得以有效执行。司法解释理应将涉案内幕信息对资本市场的实际影响要素纳入情节严重的评价范围。有必要深化"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的判定规则,从正收益的角度计算犯罪数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