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32)
- 2023(8205)
- 2022(7158)
- 2021(6407)
- 2020(5807)
- 2019(13264)
- 2018(13262)
- 2017(27138)
- 2016(14922)
- 2015(17152)
- 2014(17563)
- 2013(17745)
- 2012(17018)
- 2011(15581)
- 2010(15793)
- 2009(15053)
- 2008(15109)
- 2007(13976)
- 2006(12223)
- 2005(11145)
- 学科
- 济(73500)
- 经济(73440)
- 业(38796)
- 管理(38455)
- 方法(32362)
- 数学(29096)
- 数学方法(28917)
- 企(28517)
- 企业(28517)
- 中国(20895)
- 农(20445)
- 地方(18248)
- 财(15420)
- 业经(14531)
- 贸(13647)
- 贸易(13643)
- 制(13624)
- 农业(13398)
- 易(13231)
- 学(13073)
- 地方经济(11456)
- 银(11332)
- 银行(11309)
- 行(10848)
- 产业(10814)
- 融(10443)
- 金融(10441)
- 环境(10255)
- 和(10251)
- 技术(9510)
- 机构
- 学院(229401)
- 大学(228687)
- 济(100886)
- 经济(98846)
- 管理(86058)
- 研究(78353)
- 理学(73728)
- 理学院(72870)
- 管理学(71804)
- 管理学院(71368)
- 中国(59266)
- 京(48475)
- 科学(47539)
- 财(45875)
- 所(40818)
- 农(38515)
- 研究所(36907)
- 财经(36717)
- 中心(35781)
- 江(34721)
- 业大(33025)
- 经(33006)
- 经济学(32141)
- 北京(30856)
- 农业(30633)
- 范(30254)
- 师范(30001)
- 经济学院(29419)
- 州(27804)
- 院(27557)
- 基金
- 项目(145250)
- 科学(113781)
- 研究(107751)
- 基金(103799)
- 家(89523)
- 国家(88804)
- 科学基金(74775)
- 社会(68582)
- 社会科(65054)
- 社会科学(65034)
- 省(57763)
- 基金项目(55421)
- 教育(48822)
- 划(48417)
- 自然(46090)
- 自然科(44888)
- 自然科学(44872)
- 编号(44849)
- 自然科学基金(44066)
- 资助(42469)
- 成果(36579)
- 发(34075)
- 重点(33262)
- 部(32773)
- 课题(30987)
- 创(30007)
- 创新(28103)
- 国家社会(28065)
- 发展(27996)
- 教育部(27735)
共检索到336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翔 熊静
本文利用动态偏离份额Esteban空间模型与空间过滤法,对全国30个省市各产业就业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各产业就业存在很大差异,经济较发达省市的第三产业劳动吸纳能力相对其他省市较强,其第二产业就业吸纳能力有待提高,而我国其他大部分省市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相对较高;我国各省市与临近区域三产业就业的空间依赖关系也存在很大差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省市第二、三产业就业呈较强的空间正自相关,而经济较发达省市的第二产业成较强的空间负相关,第三产业就业空间自相关性不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铠维 杨耀淇
我国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实现四大经济区域农业过剩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均衡转移,从而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协同演进。文章基于偏离-份额分析Dinc-Haynes拓展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对照这一目标,我国正在进行的就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动因是积极的。但是,在四大经济区域之间,就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正在拉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铠维 杨耀淇
我国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实现四大经济区域农业过剩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均衡转移,从而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协同演进。文章基于偏离-份额分析Dinc-Haynes拓展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对照这一目标,我国正在进行的就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动因是积极的。但是,在四大经济区域之间,就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正在拉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靓
本文选取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和各省边缘区域人均GDP差异4个序列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讨论我国直辖市、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就业结构与边缘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可行性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昕茹
选择上海、安徽、重庆作为东、中、西部的典型代表,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测度三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第一产业仍然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虽然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第一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越均衡,但其比较劳动生产率也越低;上海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趋近饱和,而安徽和重庆第二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上海第三产业的就业促进作用有限,而安徽和重庆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东部地区必须依托科技创新的力量,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劳动力转移,进而提高产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胜春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方年度生产总值数据以及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文章首先研究了中国区域产业结构1993~2012年的发展和变化,然后研究了中国区域2000~2010年的就业结构的变化,最后从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两个方面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找到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大幅提高其就业吸纳能力,隐性失业问题不容忽视。不过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表现出超过东部地区的就业吸纳能力。
关键词:
区域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差异 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竹莘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 Model)分析了直辖市、东中西部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对区域收入差异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就业结构对区域的收入差异影响不同,针对不同区域情况,提出了协调发展产业,调整产业就业结构,促使区域差异缩小的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晨 赵文卓
本文首先通过聚类分析,利用1 9 8 0年和2 0 1 1年两年金融产业的相关数据,描绘了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的分布状态。在分析每个省份金融产业近十年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区域金融产业发展差异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计算G I N I系数测算了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化趋势,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金融产业 发展差异 变化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二勋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张二勋如何看待我国目前房地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房地产业内外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国内外人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我国房地产业新一轮“牛市”可望;有人则认为,我国的房地产业目前正跌入低谷,短期内难以“解套”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广海 冯英梅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2000-2010年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并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指标,从省际和区际层面测量了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差异。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产业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但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差异不大;旅游产业效率及区域差异都呈现了明显的两阶段特征,以2003年为转折点,2003年之后各地区旅游产业效率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差异开始收敛,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内差异是旅游产业效率区域总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伟 安景文 孙雅轩
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RD-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效率、增长质量、区域差异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148家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2010-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测算与分解,探索京沪深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先驱城市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并试图分析效率差异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效率、缩减区域差异的建议措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典范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总结了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分析,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致的定位。揭示了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产业结构“面”上的调整,对实施区域产业结构“点”上的调整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聚类分析 区域差异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平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中国经济面临的头号难题是就业问题。过多的失业下岗人员的存在,不但会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将是改革进一步推进的障碍。因此研究我国的失业状况,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宏观目标。
关键词:
失业人口 就业压力 区域格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月明 王伟
改革开放以来,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迅速增长,而近年来就业日益成为我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为横截面单元,利用样本组成面板数据,进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FDI对我国不同地区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就业影响是有差异的。FDI对于东部地区的就业效应要小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关键词:
FDI 就业 面板数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文静 夏春雨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区域间工业产业内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产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技术二元结构。东部地区具有全面的技术优势并且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中部地区技术赶超效应比较明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较快,除个别行业外,中东部技术差异呈现出缩小趋势,在高技术行业中部地区与东部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所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明显慢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追赶效应较弱,有将近一半的行业技术与东部地区拉大,二元结构特征进一步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