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7)
2023(15225)
2022(12932)
2021(11790)
2020(10146)
2019(23415)
2018(22982)
2017(45954)
2016(24831)
2015(28221)
2014(28366)
2013(28594)
2012(27348)
2011(24806)
2010(25392)
2009(24177)
2008(23961)
2007(21786)
2006(19561)
2005(18324)
作者
(73370)
(61144)
(60943)
(58088)
(39290)
(29348)
(28075)
(23577)
(23371)
(21996)
(20847)
(20624)
(19698)
(19520)
(19501)
(19073)
(18133)
(17937)
(17846)
(17730)
(15534)
(15080)
(15080)
(13987)
(13969)
(13804)
(13792)
(13660)
(12425)
(12227)
学科
(112828)
经济(112703)
(72612)
管理(69288)
(57741)
企业(57741)
方法(48819)
数学(43398)
数学方法(43108)
中国(36990)
(33608)
银行(33570)
(33491)
(32129)
(31947)
金融(31945)
(30570)
(28412)
地方(28396)
业经(23708)
(21796)
财务(21759)
财务管理(21703)
(21438)
贸易(21416)
农业(21001)
(20933)
企业财务(20795)
(20745)
(16974)
机构
大学(362485)
学院(361522)
(157347)
经济(154035)
管理(134791)
研究(127063)
理学(113726)
理学院(112409)
管理学(110823)
管理学院(110117)
中国(107666)
(79412)
(77543)
科学(73821)
(65787)
(61706)
财经(61617)
中心(60224)
研究所(58773)
(56573)
(55770)
北京(50123)
经济学(49920)
业大(49639)
农业(48327)
(46599)
师范(46112)
(45924)
财经大学(45711)
经济学院(45352)
基金
项目(224175)
科学(175881)
研究(165160)
基金(162370)
(140486)
国家(139291)
科学基金(118251)
社会(105410)
社会科(100145)
社会科学(100120)
(87075)
基金项目(85299)
教育(75763)
自然(74247)
(73622)
自然科(72429)
自然科学(72410)
自然科学基金(71140)
资助(68395)
编号(67304)
成果(56492)
(52984)
重点(51248)
(51030)
课题(46997)
(46261)
教育部(43877)
国家社会(43573)
创新(43412)
(43206)
期刊
(177633)
经济(177633)
研究(117159)
中国(74936)
(62893)
(59626)
金融(59626)
(56213)
学报(53346)
管理(49209)
科学(49092)
大学(40339)
学学(38017)
农业(36102)
教育(35839)
财经(31760)
技术(29224)
经济研究(29214)
业经(28367)
(27114)
问题(24217)
(20634)
(19373)
理论(19098)
国际(18915)
技术经济(18295)
统计(17667)
商业(17333)
实践(17018)
(17018)
共检索到573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裴珍珍  
本文通过对我国2007~2011年发行可转债、公司债、增发的上市公司的公司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相比于增发公司,可转债发行公司具有大规模、低杠杆、低成长、相对发行规模较小的特征;相比于公司债发行公司,可转债发行公司具有成立时间短、未来投资机会多、获取经营现金能力强、较多自由现金流量和股权集中的特征。结论部分符合风险转移假说。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付雷鸣  万迪昉  张雅慧  
通过事件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发布公司债、可转债和增发融资公告所产生的宣告效应进行研究,检验融资优序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表现形式。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会通过"择时"来确定公告日期,具体表现为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融资公告前会产生显著的正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公告后产生显著的负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总体上会产生正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与国外的绝大多数研究不同,在我国可转债融资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要显著的高于增发融资,增发融资的累计平均收益率又显著的高于公司债融资,而且上述的结果均是稳健的,本文认为产生以上结果主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康德  夏新平  汪宜霞  
本文以 2 0 0 0~ 2 0 0 3年在沪深交易所发行可转债的 2 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利用事件研究方法对可转债发行公告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在事件公告日样本的平均超额收益为 -0 .66% ,2天的累计超额收益为 -0 .14 % ,而在事件窗 [-3 0 ,3 0 ]内的累计超额收益为 1.5 3 % ,但均不显著。同时还发现 ,可转债发行的市场效应与公司特征和发行规模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丽坤  肖万  
本文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可转债发行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行的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可转债发行公告会产生正的市场效应,且在公告日最为显著。同时,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告效应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与之显著负相关。可见,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仅注重公司规模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莉  
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状况及其融资、投资和股利分配行为具有共性,在国内上市公司存在“融资饥渴”现象以及股权融资偏好现状下,公司为发行可转债和顺利转股,会做出有利于可转债投资人的决策。对可转债价格波动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可转债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万  张宇彤  许林  
我国可转债发行条款同质化,尤其较低的折股溢价、赎回强制转股,扭曲了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风险与收益配置,动摇了资本市场对发行人的价值预期。本文从可转债的期权属性出发,研究公司治理与可转债发行动机之间的关系,并与可转债债务、股权属性的作用做了对比。实证研究发现,转股稀释率与"股东—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负相关,与"股东—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正相关,与"大股东—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无关,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有利于治理投资不足、投资过度的两难问题;但民营企业可转债发行的治理动机有所不同。我国资本市场陷入了投资者积极认购可转债,发行人不愿采用可转债,可转债治理功能难以全面发挥的多重困境。降低可转债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可转债发行的转股条款和赎回条款,改革配售制度,是发挥可转债全面治理功能的重要前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汤晶  陈收  
对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4年间发行的可转债进行研究,统计检验结果发现,可转债发行后两年内,发行公司经营绩效有小幅下降,与行业规模组对比,发行可转债的公司属于绩优公司,发行前后各项绩效指标都高于行业规模组,而与增发配股组比较,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发行后转债组的成长性指标高于增发配股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福广  李西文  
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衍生融资工具,可转债发行动机和条款设计受到理论和实践的普遍关注。从代理问题的视角,文章对歌华有线公司发行可转债主要条款,包括利率条款、转股条款及触发条款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歌华转债"股性较强,条款设计倾向于变相发行股票,而不是降低代理成本。这一发现与经典融资理论矛盾。论文从逃避市场规则和证券发行制度缺陷两方面进行了解释。研究对公司设计转债条款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刘娥平  史扬  
本文结合理论与实际,对我国近期推出的金融产品分离债与可转债的发行条款进行了比较,包括票面利率、债券期限、转股价格和行权价格、赎回条款、回售条款、担保条件、资信评级和向下修正条款等。结果发现,可转债在条款设计上更加倾向于投资者,分离债在条款设计上更加倾向于发行人。同时还对我国目前分离债的条款设置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刘娥平  
公司使用可转换债券筹集外部资金既是作为普通债券的替代,增加转换特性来降低利息率从而保持现金流量,也是转换条款建立“延迟股权”,通过转换,以高于现行股票的价格出售。本文研究发现,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是为了减少由于股东和管理者以及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冲突所引起的代理成本;为了降低由发行普通债券带来的高额预期财务危机成本和普通股发行中经常出现的严重负面公告效应;以及在投资者和管理者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认识不同时,使其价值不易受公司风险变化的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瑜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应急可转债作为一种增强金融机构损失吸收能力的金融避险工具,为欧美发达国家所广泛应用。2015年下半年,我国股市出现了股价异常波动,作为市场中介,证券公司不能及时从市场获得足够的资本补充,暴露出其在资本监管方面的缺陷。文章在对应急可转债基本理论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证券公司发行应急可转债进行了思考。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杨伟  
文章以2001年4月至2009年6月30日期间最终成功发行可转债的7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其首次公告可转债发行议案为公告日,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对其公告日前后超额收益率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可转债发行公告具有显著负的股价效应,这种负的股价效应在"清洁样本"以及"股改前样本组"表现得更为显著。这说明了上市公司在公布可转债融资公告的同时,释放的"好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可转债发行负的公告效应;佐证了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减少了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慧玲  徐璐璐  林之琳  
可转债作为一种新型的再融资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青睐,监管部门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案条例规范了可转债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绩效。然而,国内学者对可转债融资经营绩效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结合我国可转债融资的制度背景,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可转债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会带来公司绩效的下降,公司风险与公司经营绩效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应大力发展可转债债券市场,鼓励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融资,同时降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门槛,推行"注册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嘉颖  
随着《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的颁布,公司债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获得融资的重要方式,为此,文章对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的现状、特征、发行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剖析了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便为上市公司选择公司债融资方式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