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9)
- 2023(15592)
- 2022(13428)
- 2021(12595)
- 2020(10442)
- 2019(23978)
- 2018(24119)
- 2017(46426)
- 2016(25290)
- 2015(28616)
- 2014(28869)
- 2013(28728)
- 2012(26786)
- 2011(24458)
- 2010(24788)
- 2009(23150)
- 2008(22751)
- 2007(20349)
- 2006(18455)
- 2005(16898)
- 学科
- 济(106101)
- 经济(105956)
- 管理(76257)
- 业(71764)
- 企(58696)
- 企业(58696)
- 方法(42200)
- 数学(35899)
- 数学方法(35526)
- 中国(32655)
- 农(29494)
- 财(27780)
- 地方(25537)
- 业经(25309)
- 制(25096)
- 学(21160)
- 银(19729)
- 银行(19685)
- 贸(19628)
- 贸易(19611)
- 农业(19436)
- 易(19005)
- 行(18913)
- 融(18225)
- 金融(18222)
- 环境(17269)
- 和(16919)
- 技术(16879)
- 体(16743)
- 理论(16688)
- 机构
- 大学(369536)
- 学院(367578)
- 济(148706)
- 经济(145280)
- 管理(143168)
- 研究(126636)
- 理学(122076)
- 理学院(120677)
- 管理学(118833)
- 管理学院(118148)
- 中国(96591)
- 京(80749)
- 科学(75912)
- 财(73194)
- 所(64102)
- 研究所(57429)
- 农(57259)
- 财经(56762)
- 中心(56559)
- 江(55718)
- 北京(52169)
- 业大(51940)
- 经(51285)
- 范(49626)
- 师范(49195)
- 院(45806)
- 州(45370)
- 农业(44367)
- 经济学(44261)
- 财经大学(41927)
- 基金
- 项目(238254)
- 科学(186831)
- 研究(178842)
- 基金(170775)
- 家(147357)
- 国家(146060)
- 科学基金(124897)
- 社会(111616)
- 社会科(105693)
- 社会科学(105669)
- 省(93078)
- 基金项目(90452)
- 教育(81705)
- 自然(79141)
- 划(78160)
- 自然科(77187)
- 自然科学(77171)
- 自然科学基金(75766)
- 编号(74308)
- 资助(70233)
- 成果(62150)
- 发(53847)
- 重点(53089)
- 部(52777)
- 课题(51782)
- 创(49458)
- 制(46259)
- 创新(46121)
- 项目编号(45719)
- 教育部(45389)
- 期刊
- 济(174613)
- 经济(174613)
- 研究(117438)
- 中国(76510)
- 管理(55715)
- 财(55135)
- 学报(54284)
- 农(53475)
- 科学(50974)
- 教育(45042)
- 大学(41677)
- 学学(38814)
- 融(37451)
- 金融(37451)
- 农业(36751)
- 技术(32163)
- 业经(29428)
- 财经(27927)
- 经济研究(27067)
- 经(23753)
- 问题(23168)
- 图书(19837)
- 理论(19125)
- 业(18233)
- 技术经济(17753)
- 贸(17713)
- 科技(17483)
- 实践(17371)
- 践(17371)
- 现代(17308)
共检索到566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冷单 王影
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加快推进政策环境再优化发展、产品智能化开发、机器换人、成套装备示范应用、两化深度融合、云服务市场化,推动了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今后,智能制造的发展应加快技术研发与产品推广,促进软硬件协调发展;加速全方位深度融合,提升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发挥移动互联网撬动作用,创新制造、管理、服务模式;培育和引进融合型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扶持大众创业,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机器换人 两化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江波
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智能制造不仅成为中国制造业变革的核心,而且可被视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制高点与未来发展方向。智能型制造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其是企业为逐步适应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生产范式,经历单件小批量制造范式、大规模生产范式、大规模定制范式以及智能制造范式的演变过程。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在发展背景、基本框架、重点突破领域、执行目标、行动路径以及未来前景规划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迥异性。德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制定的工业4.0作为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中国制造2025的完善及其在实践中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理念启示价值。为积极发展智能制造,进而抢占未来国际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应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一是陆续落实创新驱动,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标准先行;二是不断强化制造业"两化"的深度融合,启动国家智能制造大型专项工程建设,逐步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三是借助于互联网大力发展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个性定制、网络化制造以及服务型制造;四是不断拓宽政策覆盖面并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增强相关政策的支撑和保障功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艳
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针对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影响看,短期内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总量的影响为负效应,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加。进入中长期,该影响表现为正效应。分区域看,人工智能在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从技能水平看,人工智能发展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上下游产业看,人工智能发展对制造业上下游产业就业的溢出效应为负向影响。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第一,运用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稳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夯实人力资源支撑;第三,做好人才供求监测,构筑托底保障机制。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业就业 就业结构 产业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艳
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针对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影响看,短期内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就业总量的影响为负效应,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加。进入中长期,该影响表现为正效应。分区域看,人工智能在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从技能水平看,人工智能发展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上下游产业看,人工智能发展对制造业上下游产业就业的溢出效应为负向影响。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第一,运用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稳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夯实人力资源支撑;第三,做好人才供求监测,构筑托底保障机制。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业就业 就业结构 产业转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海海 苗龙
我国目前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打破我国产业军民分割、相互独立的封闭发展模式,率先通过军民融合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军民融合主要通过科技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组织融合、产业融合等,推动信息、技术、人才、设施、服务市场等资源在两大体系之间共享共用和渗透兼容。
关键词:
军民融合 智能制造装备 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新民
本文将网络应用结构细分为三个层次,并根据近年来的课题研究,提出了一种网络制造资源结构模型和应用示范案例。并在互联网环境下做了制造业管理创新尝试。其一是开展了基于网络的客户管理和质量管理;其二是利用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推进了网络化设计、制造活动。
关键词:
网络 制造 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文利 周友良
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背景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面临企业认识不足、整体技术水平落后、资金投入高风险和结构性缺工现象明显等问题。为促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各地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采取相应的直接、间接或并举的调控路径。同时,还应大力培育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持续推进"机器换人"计划,加大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资金扶持政策,积极搭建第三方平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影 冷单
当前,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制造模式正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变。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存在核心智能部件与整机发展不同步、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外差距较大、重要基础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部分领域存在产能过剩隐患、缺乏统计口径和产业标准、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尚未建成等问题。今后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完善产业创新体系,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创新产业管理模式,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等,从而促进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装备 发展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孟凡生 赵刚
发展智能制造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或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通过分析智能制造特征和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过程,提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运用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实证数据对理论模型及相关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国家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建设、集成互联、数字化转型等因素正向影响智能制造发展。从技术创新、政策制定、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提高智能制造能力的建议,为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群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正面临内外部的"双向压迫":国内方面,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褪去与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传统比较优势持续弱化,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国际方面,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和制造业产业升级。在此背景下,如何突破发展困境已成为当前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敏洁 徐常萍 唐磊
本文基于智能制造的五维内涵特征,采用潜因子模型,对中国区域智能制造发展水平进行测量,结果表明:2012~2017年,上海市成为智能制造实力最强的区域,浙江省传统产业占优,智能制造表现亦不凡;全国大部分区域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呈现上升,东部区域最为明显,区域智能制造业空间极化格局恐进一步加大;2015年后,区域智能制造发展呈现加速。据此,推进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启示在于:完善配套环境;运用新技术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欠发达区域智能制造发展。
关键词:
区域制造业 智能制造 潜因子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友发 周献中
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1992—2015年收录的智能制造研究文献为样本,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现状、主题及热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内容进一步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和分析,找出与国外存在的差距,为中国学者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秀丽
在工业4.0战略提出的背景下,结合兰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物流发展现状,从智能制造、智能运输、智能配送和智能仓储四个方面提出了兰州市智能物流的发展对策,为兰州市的智慧智能物流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兰州市 智能物流 智能制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雅薇 周源 张蒙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我国的智能制造科研创新进行系统研究,进而发现其演化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从核心创新领域、创新机构合作网络和核心关键词网络三个维度剖析我国智能制造科研创新发展路径,进而确定我国智能制造科研创新所处的发展阶段,同时映射我国智能制造实体产业的发展状况。定量分析显示我国在文献数量上已成为智能制造科研创新大国,但机构间缺乏紧密合作,成果影响力低。认为我国智能制造科研创新已在成果数量上具有国际领先,但依然处于科学研究探索阶段,还未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知识体。
关键词:
智能制造 科研创新 文献计量 演化路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媛媛 宗伟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制造业成为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核心。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发展迅速,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并已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扶植政策,保障了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但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整体制造业水平不高,发展协同性不够;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制造业精英人才缺失,政策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等等。为此,在今后的智能制造业发展中要加强顶层设计及统筹协调,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联盟;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构建智能制造基础理论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