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27)
- 2023(19420)
- 2022(16518)
- 2021(15426)
- 2020(12843)
- 2019(29354)
- 2018(29320)
- 2017(55813)
- 2016(30765)
- 2015(35054)
- 2014(35182)
- 2013(34982)
- 2012(32675)
- 2011(29709)
- 2010(30327)
- 2009(28249)
- 2008(28340)
- 2007(25823)
- 2006(23505)
- 2005(21461)
- 学科
- 济(130769)
- 经济(130603)
- 业(107639)
- 管理(95790)
- 企(87621)
- 企业(87621)
- 方法(52503)
- 农(50772)
- 数学(41868)
- 数学方法(41402)
- 中国(38230)
- 业经(37259)
- 财(36372)
- 农业(33887)
- 地方(29075)
- 制(28328)
- 学(26260)
- 务(24019)
- 财务(23940)
- 财务管理(23887)
- 理论(23836)
- 贸(23768)
- 贸易(23747)
- 技术(23296)
- 易(23030)
- 和(22622)
- 企业财务(22572)
- 银(22030)
- 银行(21979)
- 行(21124)
- 机构
- 学院(452823)
- 大学(449494)
- 济(182360)
- 经济(178299)
- 管理(175898)
- 研究(152794)
- 理学(149306)
- 理学院(147627)
- 管理学(145277)
- 管理学院(144445)
- 中国(119449)
- 京(97820)
- 科学(93235)
- 财(87400)
- 农(83642)
- 所(78583)
- 江(72130)
- 研究所(70363)
- 中心(69642)
- 业大(68204)
- 财经(67948)
- 农业(64250)
- 北京(62445)
- 经(61382)
- 范(61185)
- 师范(60648)
- 州(57920)
- 院(54506)
- 经济学(53411)
- 财经大学(49658)
- 基金
- 项目(288291)
- 科学(225844)
- 研究(216583)
- 基金(205670)
- 家(177956)
- 国家(176232)
- 科学基金(150784)
- 社会(135018)
- 社会科(127477)
- 社会科学(127441)
- 省(114613)
- 基金项目(108868)
- 教育(98896)
- 自然(95859)
- 划(95088)
- 自然科(93544)
- 自然科学(93519)
- 自然科学基金(91864)
- 编号(91412)
- 资助(84069)
- 成果(75588)
- 发(64790)
- 重点(64156)
- 部(63350)
- 课题(62920)
- 创(60893)
- 创新(56353)
- 项目编号(54722)
- 国家社会(54397)
- 科研(54075)
- 期刊
- 济(219049)
- 经济(219049)
- 研究(139831)
- 中国(95692)
- 农(81038)
- 学报(69698)
- 财(68523)
- 管理(68008)
- 科学(65018)
- 教育(56032)
- 农业(54603)
- 大学(53363)
- 学学(49760)
- 融(46009)
- 金融(46009)
- 技术(41529)
- 业经(39669)
- 财经(33608)
- 经济研究(32062)
- 问题(29194)
- 经(28839)
- 业(28553)
- 图书(25147)
- 技术经济(23915)
- 版(22351)
- 理论(22135)
- 现代(21642)
- 贸(21159)
- 科技(21043)
- 商业(20956)
共检索到705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家祥
邓子恢对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途径提出了大量理论见解和对策建议。他较早论述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指出发展农业要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应用科技成果、建立符合国情的管理制度、扩大基本建设,阐明了农业经营方针。产业结构、发展乡村企业、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文化技术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对他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做出的贡献,应予以肯定和继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长云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为解决当前的农业问题提供新思路,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探索新路径,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引擎。国际经验显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业服务化的过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致等同,但也有若干明显区别。应该明确提出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基调,代替"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传统提法。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应科学处理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阶段性服务和全程性服务、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与支持其服务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耕今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王耕今一、土地资源,绚丽多姿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其中山地占33.3%,高原占26%,盆地占18.8%,平原占12%,丘陵占9.9%。在这些不同的地形中分布着7%的耕地,12.7%的林地,29.8...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正龙
一、引言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5月29日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经济的繁荣,农民收入的增加支撑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因而,如何提高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对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能否持续...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宇 张涛 孙秀艳 杨春悦
通过对四川省的调研发现,农业大县对生产性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一些地区进行了系列探索,着力从引导需求、培育主体、强化基础、完善机制等方面支持和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但农业生产经营中还有些关键环节服务薄弱,亟待政府针对不同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特点,发挥引导和杠杆作用,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装备条件、加大人才和关键服务环节支持力度、发挥金融支撑作用、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孙涛 孙秀艳 杨春悦
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亟需构建的三大体系之一,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点任务。为此,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的调研,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研究起草关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二是研究谋划"十三五"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三是组织实施好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四是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
农业经营体系 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大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吕芙蓉
农业生产性服务是转变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重要推动力,但是目前面临专业化程度低、产业协同效率差、生产要素发展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与数字省区等信息化工程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 农业信息化 农业产业结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大豪
适应市场经济应用并发展农业生产经济学北京农业大学郑大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界把农业技术经济学与农业生产经济学作为姊妹学科来建设。但由于我国当时政治经济体制与传统观念约束,就全国范围来说,建设的重点仍在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生产经济学很少出现于农业院...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峻
毛泽东与邓子恢关于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分歧及其原因探析高峻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针对我国农村旧的社会经济制度所进行的一项伟大的生产关系变革。作为这一运动的领导者,毛泽东是决策者和设计师,邓子恢是得力的执行者和主要负责人。在共同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颖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涉农关键性或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价值意蕴来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涉及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更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步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多个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则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变迁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化新征程背景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思路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关键、以坚持共富为要作为方向、以坚持要素高配作为抓手和以坚持创新驱动作为核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牛若峰
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的产出量,不外两种方法:一是集约经营。即在原用有限的土地上继续投入劳动、资本和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力求在单位土地面积上获得更高的产出量;二是粗放经营。即把一切宜农土地资源尽量用于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力求在较多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畜产品。这两种经营方式代表了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受到资源禀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从农业发展史来看,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佩成 易秀
从国情出发 ,采取与国外对比的方法 ,通过大量数据图表 ,分析出中国发展农业的特殊背景 :人多耕地少 ;人口绝对值增加快 ;占世界人口比重大 ;农业设施底子薄 ,生产水平落后 ;农业综合生产力落后 ;农业生产规模小 ,经验分散 ;农业人口素质差 ,劳动生产率低。针对这些特殊背景 ,提出了我国发展农业的相应要求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保证较高的农产品增长率 ;力争稳定增产 ,做到自己养活自己 ;长期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积极发展为农工业和为农事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 ,提高农业
关键词:
中国国情 农业 为农事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晓东
采用规范的分析方法,从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种类、流程、作用出发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依然存在配套体系不完善、风险较强、法制不完善、信用级别低下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主要的发展路径,具体可以通过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加强风险管理、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和增强信用体系能力等措施实现。
关键词:
农业 供应链金融 种类 流程 路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文丽
"靠天吃饭"的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产业,同时又与其他行业一样遭受着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农业的高风险决定了农业信贷的高风险,这是我国农村大量信贷资金"离乡进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农行确定了"面向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成新华 马成武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企业化为基础和前提,没有企业化也就没有产业化。农业企业化的发展重在选择组织方式和培植微观主体,农业生产的特点、资本结构和企业家的素质等,决定了私营是农业企业的最佳形式。中国农业私营企业已经在农村经济社会中承担着主力军的作用,其进一步发展依赖于农业企业家的成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