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0)
2023(9914)
2022(8379)
2021(7529)
2020(6150)
2019(13907)
2018(14028)
2017(27062)
2016(14511)
2015(16579)
2014(16910)
2013(17144)
2012(16822)
2011(15765)
2010(16555)
2009(15955)
2008(15736)
2007(14369)
2006(13665)
2005(13146)
作者
(44278)
(36746)
(36595)
(35113)
(23666)
(17329)
(16696)
(14126)
(13973)
(13438)
(12738)
(12165)
(12060)
(11956)
(11527)
(11472)
(10819)
(10794)
(10681)
(10250)
(9871)
(8993)
(8946)
(8567)
(8426)
(8401)
(8186)
(8178)
(7548)
(7202)
学科
(88579)
经济(88487)
管理(38879)
(35732)
中国(27256)
(26694)
企业(26694)
方法(25807)
地方(25781)
数学(21833)
数学方法(21661)
(20439)
业经(18095)
(16479)
地方经济(15933)
(15569)
银行(15559)
(15410)
(15202)
(14923)
金融(14923)
(14739)
农业(13738)
(13459)
贸易(13442)
(12882)
(12848)
环境(11640)
(11099)
(10988)
机构
大学(227657)
学院(226980)
(107631)
经济(105390)
研究(85798)
管理(80561)
中国(68460)
理学(66092)
理学院(65288)
管理学(64481)
管理学院(64027)
(51792)
(49912)
科学(46638)
(43735)
财经(39135)
研究所(38442)
中心(37946)
(37304)
(35093)
经济学(34612)
北京(33346)
(32240)
师范(32011)
(31961)
经济学院(30702)
(30353)
(30150)
财经大学(28532)
业大(25933)
基金
项目(126966)
科学(99492)
研究(99319)
基金(89618)
(75598)
国家(74889)
社会(64712)
科学基金(63099)
社会科(61348)
社会科学(61337)
(49416)
基金项目(45656)
教育(44895)
(40976)
编号(40814)
资助(37620)
成果(36041)
自然(35447)
自然科(34495)
自然科学(34485)
(34097)
自然科学基金(33854)
课题(30146)
重点(28855)
发展(28664)
(28583)
(28210)
国家社会(26524)
(25780)
(25523)
期刊
(140648)
经济(140648)
研究(84870)
中国(52364)
(37656)
管理(33954)
(31255)
(30471)
金融(30471)
教育(28744)
学报(27939)
科学(27658)
经济研究(23330)
大学(22145)
业经(21551)
财经(20934)
技术(20813)
农业(20752)
学学(20278)
问题(18690)
(18271)
(15361)
国际(13661)
技术经济(13203)
世界(12289)
商业(12143)
经济问题(11785)
理论(11749)
图书(11710)
经济管理(11322)
共检索到388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凤彩  
发展临港经济的理论依据:实行对外开发可以获得的负熵和贸易创造,会使交易费用和负外部性内部消化,形成区域增长极,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还可以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所需的工业资源,也有利于我国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成勇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概念,指出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米建国  李建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漓高  
本文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从最深层因素、国际经济基本关系与结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国际性经济体制、世界经济格局等层次以动态的观点进行概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两"手"并用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范围的拓展,既是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不足的结果。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文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本文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作了深入辨析,剖析了推动型经济发展和带动型经济发展两种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实质,指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科片《1991~2010年经济发展思路》课题组  
五、工业发展速度与结构变动趋势 (一)工业发展速度与相关因素 在本世纪最后10年和下世纪前10年,我国工业均以高于经济增长率的速度增长。整个20年的增长速度分两个阶段,1991~2000年为第一阶段,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到2000年,工业增加值为21912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3%。2001~2010年为第二阶段,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45583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1991~2010年经济发展思路》课题组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取得长足进步。从现在起的未来15年,将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设想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发展战略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21世纪初我国能否跻身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之列。为此,本刊刊登一组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章作者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政策选择及工业化、城市化战略等问题各抒己见。本刊希望能以此有助于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更深入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思华  
对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理论思考刘思华(中南财经大学)一、可持续发展经济必须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现代发展是整个现代社会的生态、经济、社会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可以概括为生态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戴红美  
低碳理论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从生态足迹理论、脱钩理论、"过山车"理论(EKC假说)等视角,可以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发展态势。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制度层面,并结合我国实情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龙  
把对经济工作考察的视野从经济增长扩大到经济发展,这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创新,是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更丰富,在思路上应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为载体,以体制改革与创新为保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韩庆华  赵宇  卢夏瑾  
一、财税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具有正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造成影响,但是这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晓东  
从西方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了贸易经济学的学科基础问题,认为贸易经济学科的发展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石,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理论的有益成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围绕学科建设提出了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三化"问题:科学化、经济学化、中国化,认为贸易经济学科建设要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前提下,积极展开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对话,在中国流通改革的实践中汲取新的营养,从而保持该学科的新鲜和活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周小亮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经济发展新动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这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必须着力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思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思路,应综合经济学说史中的不同理论加以探讨,深入研究我国生产方式与经济结构变革的历史演化特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围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核心问题,通过探究体制改革、结构性问题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将技术、制度、公平等不同动力解说有机统一起来,来构建一个适合中国转型特征并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解释力的理论分析框架,将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石全虎  
金融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快县域金融发展,支持县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县域金融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作用体现为:筹集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调整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带动县域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从"需求追随型"和"供给领先型"两种县域金融发展模式的比较来看,现阶段金融效率的提高和"供给领先型"金融发展模式是我国县域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