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46)
2023(14187)
2022(11968)
2021(11087)
2020(9244)
2019(21132)
2018(20759)
2017(40446)
2016(21466)
2015(23960)
2014(23925)
2013(23445)
2012(21734)
2011(19649)
2010(19681)
2009(18096)
2008(17329)
2007(15133)
2006(13397)
2005(11912)
作者
(60445)
(50172)
(50169)
(47381)
(31716)
(24085)
(22875)
(19614)
(19068)
(17700)
(17125)
(17022)
(15970)
(15556)
(15426)
(15103)
(14865)
(14848)
(14498)
(14421)
(12564)
(12190)
(12152)
(11565)
(11385)
(11223)
(11073)
(10954)
(10066)
(9927)
学科
(96738)
经济(96655)
管理(57981)
(56083)
(43024)
企业(43024)
方法(40354)
数学(35222)
数学方法(34790)
中国(28992)
(26909)
地方(25861)
业经(20999)
(20957)
农业(18375)
(17046)
贸易(17033)
(16877)
(16494)
(16108)
(15833)
银行(15815)
环境(15723)
(15317)
(15069)
金融(15067)
地方经济(14346)
技术(14120)
(14068)
(13916)
机构
学院(305009)
大学(301882)
(127537)
经济(124953)
管理(119117)
研究(102559)
理学(102289)
理学院(101130)
管理学(99498)
管理学院(98907)
中国(78557)
(63968)
科学(61521)
(58975)
(50048)
中心(47982)
财经(46945)
(45834)
研究所(45315)
(45164)
(42640)
(42635)
师范(42249)
业大(41739)
北京(40427)
经济学(39126)
(37802)
(36533)
农业(35648)
经济学院(35374)
基金
项目(204809)
科学(163012)
研究(152787)
基金(148288)
(128293)
国家(127229)
科学基金(109947)
社会(98522)
社会科(93561)
社会科学(93536)
(81012)
基金项目(79020)
教育(69958)
自然(69175)
(68141)
自然科(67504)
自然科学(67488)
自然科学基金(66220)
编号(62181)
资助(60186)
(49669)
成果(49234)
重点(46568)
(45611)
课题(43025)
(42802)
国家社会(40918)
创新(40066)
发展(39726)
科研(39280)
期刊
(141580)
经济(141580)
研究(88884)
中国(57515)
管理(43232)
(42775)
(41493)
科学(41186)
学报(41030)
教育(32481)
大学(32086)
学学(30218)
(29515)
金融(29515)
农业(29132)
技术(28087)
业经(25567)
经济研究(22564)
财经(22290)
问题(19561)
(19244)
商业(15315)
技术经济(15206)
资源(15175)
(14979)
统计(14837)
(14821)
理论(14551)
(13752)
科技(13591)
共检索到451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季节性作为旅游业的显著特征之一,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反季旅游是应对旅游季节性问题的有效策略选择与出游方式。首先,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旅游季节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季旅游发展概念,并对反季旅游与旅游季节性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其次,基于旅游供需视角,构建了我国反季旅游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值法和加权TOPSIS对我国31个省区的反季旅游供给、需求及综合发展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最后,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各省区反季旅游供给与需求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给予评价。结果表明,反季旅游与旅游季节性具有"链条式拉动"和"牵动式影响"的相互作用机制;地区经济基础、社会需求总量分别在反季旅游供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荣浩  王菁华  
以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率、政府管制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等为指标,建立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来衡量制度供给质量对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制度供给质量对我国旅游发展地区差异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率和市场化程度有着显著的正影响,政府管制程度有着显著的负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旅游业制度供给质量的改善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全千红  沈苏彦  
从全域旅游角度出发,运用群决策层次分析法从湿地旅游资源质量、湿地旅游生态环境、湿地旅游设施条件、湿地旅游品牌营销、湿地旅游社会环境5个方面构建了湿地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对高邮市湿地旅游进行评价,可知高邮湿地旅游发展一般。针对得分较低的指标,结合全域旅游的要求,提出了创新湿地旅游产品体系、发挥区域资源整体优势、延伸湿地旅游产业链条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崔凤军  许峰  何佳梅  
随着全球性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加剧,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有关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纵观国内已发表的相关论文来看,大多集中于概念阐释、类型分析以及操作途径等层面上[1—5],对于整体框架的认知,特别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学钢  
季节性是旅游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客流的非均衡分配产生了旺季、淡季与平季。旅游业淡旺季的供需错位是造成产业失衡的重要原因。旺季过旺招致旅游设施拥堵、服务水平低下、风险管控困难等问题,而淡季过淡又使得旅游设施利用率低和投资吸引力缺乏。随着我国从"黄金周"大调整到全国假日办撤销,再到2014年带薪休假被"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涛  王钊  陶卓民  沈仲亮  
乡村旅游发展区域差异是乡村旅游投资空间不均衡的外在表现。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投资不断增长,正加速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与区域差异。在对比认识浙晋乡村旅游发展差异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乡村旅游投资系统作用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差异的深层机理。结果发现:(1)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表征的浙晋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和市场成熟度差异显著。(2)在乡村旅游投资“自然—产业—社会”环境中,产业基础环境对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差异贡献最突出,是区域差异形成的核心要素,自然生态环境是基础,社会文化环境则发挥积极促进作用。(3)乡村旅游发展区域差异是不同乡村旅游投资环境引起区域乡村旅游投资收益预期和回报水平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差异的结果。基于此,提出新时代乡村旅游投资IEmaps模式,以期促进区域乡村旅游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良健  邓琼芬  
运用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东、中、西三大区域及省际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缓慢缩小趋势,省际间和区际间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省际间的差异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呈缩小态势,区际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玉翠  陆玉麒  谢江红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旅游前进中的波动特征,重点研究了我国国际旅游的沿海内陆差异及省际差异,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将我国分为四类地区,针对每一类地区的国际旅游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萌  
作为一种可实现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旅游己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潮流,在实际发展中却仍然面临着进一步持续发展的困惑,生态旅游作为具有多种良好功能的一种新型可持续旅游方式,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与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旅游景点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杨  沈玉芳  
本文以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样本,对工业旅游点的区域分布特征及空间密度差异、工业旅游点所属行业的区域分布特征与空间密度差异进行初步分析,并探索这些特征与各区域工业发展特征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从制定区域工业旅游发展规划、选择工业旅游空间开发模式、构筑“无边界”的区域工业旅游合作方式等方面对各级区域范围的工业旅游发展进行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静  张佳会  
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是衡量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从旅游经济效应的作用分析入手,了解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是推动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区域整体经济水平提升的基本前提。旅游业对于增加当地收入、创造外汇、增加税收、增加就业均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能带动旅游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主要受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消费能力、企业和区域经济运行关联程度、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此外,我国相应制度的演进和优化对于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也构成了重要的影响。为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平稳发展,要确立旅游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晓云  
从生产要素视角,以旅游业要素投入、旅游收入等为测量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DEA相对效率等量度法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差异进行了研究。以1993—2009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结论表明:①产业的要素投入和产出从不均衡走向均衡,区域差异逐渐减小;②当前区域差异处于良性水平;③旅游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总体水平有待提升,区域差距突出;④政策推动对西部旅游产业发展效果明显;⑤提高产业效率是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尝试性给出了解决区域差异的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汪德根  陈田  
通过建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测度和分析东部沿海三大旅游圈的旅游竞争力,并采用锡尔I(O)系数方法对旅游竞争力水平的差异进行分解,通过市场、效益、贡献、资源、设施、人才、经济、交通和环境等9个细分指标揭示东部沿海三大旅游圈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旨在从不同侧面进一步认识东部沿海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异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培植和提升以及空间差异调控的基本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烨  
[目的]国内研究乡村旅游业发展现有文献一般大多数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偏少,文章采用实证法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在构建模型时主要考虑上述四大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产业政策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不断上升,2015年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高达35%,同时,产业政策、乡村的交通条件、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结论]研究发现乡村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经济有显著正影响;模型的拟合优度0.64,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烨  
[目的]国内研究乡村旅游业发展现有文献一般大多数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偏少,文章采用实证法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在构建模型时主要考虑上述四大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产业政策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不断上升,2015年乡村旅游对我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