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3)
- 2023(9236)
- 2022(7576)
- 2021(6877)
- 2020(5337)
- 2019(12067)
- 2018(11889)
- 2017(23759)
- 2016(13015)
- 2015(14707)
- 2014(14918)
- 2013(14926)
- 2012(13863)
- 2011(12595)
- 2010(12752)
- 2009(12160)
- 2008(12030)
- 2007(11187)
- 2006(10255)
- 2005(9699)
- 学科
- 济(53926)
- 经济(53837)
- 管理(47227)
- 业(39373)
- 企(32595)
- 企业(32595)
- 方法(21391)
- 数学(18950)
- 数学方法(18794)
- 制(18346)
- 财(18137)
- 中国(17843)
- 农(15728)
- 环境(13632)
- 业经(12875)
- 银(12628)
- 银行(12618)
- 行(12158)
- 体(11997)
- 融(11465)
- 金融(11462)
- 贸(11236)
- 贸易(11227)
- 易(10998)
- 务(10740)
- 财务(10718)
- 财务管理(10687)
- 体制(10224)
- 划(10190)
- 企业财务(10181)
- 机构
- 大学(196063)
- 学院(195887)
- 济(87522)
- 经济(85713)
- 管理(74282)
- 研究(65313)
- 理学(62370)
- 理学院(61785)
- 管理学(61053)
- 管理学院(60677)
- 中国(53402)
- 财(47373)
- 京(41076)
- 财经(36275)
- 科学(33795)
- 经(32751)
- 所(31880)
- 江(30187)
- 中心(29789)
- 经济学(28134)
- 研究所(27710)
- 财经大学(26941)
- 北京(26517)
- 农(26056)
- 经济学院(25373)
- 州(23704)
- 院(23700)
- 业大(23689)
- 范(23186)
- 师范(22995)
- 基金
- 项目(118685)
- 科学(94496)
- 研究(92209)
- 基金(87174)
- 家(73972)
- 国家(73390)
- 科学基金(63034)
- 社会(60483)
- 社会科(57395)
- 社会科学(57379)
- 省(45168)
- 基金项目(45121)
- 教育(42460)
- 划(38092)
- 编号(37625)
- 自然(37574)
- 自然科(36625)
- 自然科学(36617)
- 自然科学基金(35960)
- 资助(35257)
- 成果(31907)
- 制(29364)
- 部(27991)
- 重点(26665)
- 课题(26664)
- 发(26011)
- 国家社会(25179)
- 创(25000)
- 性(24731)
- 教育部(24724)
共检索到310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博文 尹彦辉
我国双碳目标提出后,碳排放总量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有赖于政策的施行。本文从政府和市场两个维度着手,将政府层面的行政法规以及市场层面碳市场交易价格信号和减排技术创新三个重要变量引入E-DSGE模型,揭示不同减排行为对我国碳排放总量控制短期行动目标和长期规划目标的效果,并基于福利损失法进行了政策研究。研究发现,政府部门通过制定行政法规对实现短期碳达峰目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从长期规划来看,随着减排动机增强,会滋生“运动式减碳”行为。碳市场价格信号对短期碳减排行为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从长期规划来看,囿于碳市场价格波动性较大,控排企业减排成本过高,减排效果并不乐观。在短期行动和长期规划目标下,技术创新促进碳减排的效果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当经济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时,加强减排技术创新,才可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县华 范庆泉
本文建立了分别包含碳强度目标约束和总量目标约束的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中国现阶段实施的基于重点行业碳强度减排目标的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解释了现阶段实施的减排政策产生就业红利,并有利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因。本文结论表明,随着中国碳强度减排任务的不断加重,当前政策的就业红利将不复存在,同时政策机制蕴含的资源错配、各行业边际减排成本不相等的问题则愈加严重,实施碳交易减排政策的时机逐渐成熟,政府应及时推出碳交易政策代替现行的减排政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戴宏
本文通过总结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教训,剖析金融发展理论的局限性,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关注的风险因素,对金融约束理论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探析,为未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战术的制定,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行业改革与发展的进一步推进,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勇 高岚
围绕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与模式选择问题,提出了一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治理模式,即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国家为核心,在一定时期和内外环境约束下,通过减排和增汇路径,对中国境内由人类活动造成的CO_2排放与人为CO_2吸收量之间关系进行调整和平衡的过程;其内部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结构组成,每层结构各不相同。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的提出,拓展和完善了气候变化整体治理理论,为气候变化治理提供了机制借鉴。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友国 白羽洁
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区域的积极努力。不过,与国际社会不同国别或地区碳达峰所呈现的差异性类似,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态势的显著差异性也已经显现,并将在长期内持续。因此,各区域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从而以较低代价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为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所处碳排放阶段明确碳减排目标和步骤,根据碳排放驱动因素特征及变化趋势制定低碳发展水平提升策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谋求产业低碳转型,并将自身"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深度融入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中。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区域差异化 低碳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迪 袁梦怡
基于2005—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总量、人均与经济等多维度构建并测算碳中和进程系列指数,分析不同省份碳中和进程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利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政策效果,探究以市场激励为导向的环境规制对不同省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碳中和进程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差异和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为代表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够显著降低试点省份碳中和指数,政策效果随试点地区特征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进一步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进能源效率提升,激励能源结构改善,从而降低碳中和指数,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聂影 杨红强
借鉴新加坡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机制,加快与韩国、日本及印度等不同发展程度国家贸易磋商与谈判,建立CAFTA区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将是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黄绍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法规基本成形,交易机制不断完善,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但与此同时,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行业覆盖范围需要扩容、只有小部分配额为有偿分配、碳数据质量及信息披露程度需提高、碳市场价格未能完全体现碳排放的外部成本、碳市场流动性不强等。本文在分析了欧盟、美国等地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的建设实践及共同点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的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凤荣 何柏霖
在碳达峰碳中和约束下,碳税博弈中的政府和企业作为利益双方,其决策行为的选择主要受其决策成本和收益决定,且博弈双方决策行为互相影响。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信息系统的完善、政府监管成本的下降与低碳产品销售量的增加可以提高企业生产低碳产品的概率;而对于政府来说,当普通产品的净利润高于低碳产品时,政府实行碳税制度的可能较大。因此,推动建立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降低地方政府的监管成本、合理设定碳税、促进低碳产品增加销量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低碳转型。这不仅有助于我国碳税政策的实施,也对企业的精准碳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碳税 博弈论 政府 企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聂子勋
我国提高了“双碳”目标的战略地位,积极实行对抗气候变化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对于“双碳”策略的分步目标和实施路线有深度的研究需求,这需要积极追寻科技创新,提供适当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并研究如何强化能源支持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阶段性“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强深度管理、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企业参与,从而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深刻推动经济、社会变革和进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彬
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是中国推进世界零碳排放进程、引领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核心战略,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扎实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技术基础和政策基础,具有较高可行性。目前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即碳排放压力、能源结构转型压力、技术水平限制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压力。为有效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将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核心任务,力求实现"双核升级",同时通过技术支持、财政支持和绿色金融等支持性手段为"双核升级"提供多维度保障,最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现实基础 双核升级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建斌
煤炭在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成本核算构成要素和现阶段我国煤炭资源成本核算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必须对煤炭资源进行价格规制,使煤炭价格能充分体现煤炭产业科学发展的要求,形成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价格机制。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可持续利用 成本核算 价格规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熠 靳曙畅
实现“双碳”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和经济低碳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探究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理论方面,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碳排放的外部不经济等机制降低碳排放。实践方面,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主要聚焦五条路径: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碳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发展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低碳生产生活体系、完善碳排放市场交易体系以及优化碳排放行政管理体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岩波 黄娟
网约车是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新商业模式,区别于传统巡游出租车,应根据其技术和业态特征进行规制创新。中国2016年出台的《暂行办法》虽然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并将其纳入政府监管,但陈旧的规制理念和落后的规制方法并未能促成合理有效的监管。网约车规制应充分发挥司法机构执行公共规制政策的作用,在确认城市出行服务行业产权边界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侵权责任为中心的网约车合作规制体系。主要采取以司法机构为主的"责任"规制,事先明确网约车经营者权利、义务和责任,激励和约束行业的自律监管,辅以事后"责任"机制,消弭行政规制信息和效率方面的弊端,以促进网约车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