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34)
2023(3449)
2022(3056)
2021(3058)
2020(2603)
2019(6051)
2018(6450)
2017(12797)
2016(7297)
2015(8675)
2014(9079)
2013(8985)
2012(8644)
2011(7895)
2010(8218)
2009(7781)
2008(7897)
2007(7348)
2006(6771)
2005(6287)
作者
(22265)
(18206)
(17748)
(17255)
(11407)
(8740)
(8411)
(6952)
(6919)
(6770)
(6039)
(5967)
(5880)
(5725)
(5583)
(5507)
(5502)
(5320)
(5181)
(5149)
(4751)
(4470)
(4448)
(4271)
(4134)
(4114)
(4094)
(4076)
(3674)
(3599)
学科
(26687)
经济(26647)
管理(18860)
(17157)
中国(12664)
(12313)
企业(12313)
方法(11392)
数学(10045)
数学方法(9904)
(8998)
(8574)
(8028)
(6887)
银行(6869)
(6653)
贸易(6648)
(6583)
(6526)
(5969)
农业(5500)
业经(5430)
(5169)
(5030)
金融(5029)
人口(4940)
(4916)
制度(4911)
税收(4884)
(4853)
机构
学院(110072)
大学(108455)
(43095)
经济(41928)
研究(37324)
管理(36422)
中国(31327)
理学(29692)
理学院(29274)
管理学(28731)
管理学院(28516)
(24698)
(24471)
科学(22145)
(20565)
财经(18545)
(18121)
研究所(17899)
北京(16706)
中心(16669)
(16486)
(15591)
(15500)
师范(15373)
(15062)
经济学(13547)
财经大学(13456)
业大(13363)
(13149)
经济学院(12379)
基金
项目(58159)
研究(45835)
科学(43562)
基金(38978)
(33220)
国家(32893)
科学基金(26462)
社会(26040)
社会科(24378)
社会科学(24373)
(22633)
教育(21845)
编号(21684)
基金项目(20226)
(19310)
成果(18825)
资助(16953)
自然(15985)
自然科(15479)
自然科学(15475)
课题(15241)
自然科学基金(15164)
重点(13366)
(12930)
(12914)
(12719)
(12664)
项目编号(12351)
(11257)
大学(11214)
期刊
(54532)
经济(54532)
研究(38727)
中国(23987)
(18642)
教育(16012)
学报(14523)
(14180)
管理(14126)
科学(14050)
(13377)
金融(13377)
大学(10783)
技术(10043)
业经(9877)
学学(9781)
农业(9372)
财经(9015)
经济研究(8760)
问题(7969)
(7781)
(7184)
图书(6636)
理论(6588)
商业(6334)
实践(6018)
(6018)
国际(5825)
现代(5510)
统计(5215)
共检索到179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史实  
我国历史典籍中载有丰富的历代户口统计资料。只要对这些资料采取分析的态度,是可以说明很多问题的。现就我国历代人口总数的变化和南北方人口数的变化略作探析。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华人德  
二 历代人物图像的种类特色和资料分布1 画像 传世古代名人的画像有行乐图、半身影、大影、题材画、画像集等。 (1)行乐图。 这是古人在生前请画家所画的生活写照,用以悬挂自赏。绘画的作者一般都是当时的名家高手,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华人德  
人物图像是一种文献资料。我国历代对肖像画十分重视,绘制的方法有写生,揭帛画像和模拟追写,甚至艺术创作,绘制和观赏有不同于西方的传统与审美习惯。流传的图像除画像外,还有线刻的木刻画像和石刻画像、雕塑像、近代照相等。文章对人物图像资料分布的大致情况以及查找的途径作了介绍和揭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竞能  
中国人口史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比较冷落的研究领域,从事这种研究工作的最大困难之一,是缺乏可靠的系统地历史人口资料,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杨子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在填补这方面空白上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努力和极其可贵的贡献。这本共计1770页近370万字的鸿篇巨著,是由杨子慧,王维志教授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八五”重点科研项目最终成果,有9个研究机构的34名专家教授参加,从立项到最终完成历时8个春秋,在中国人口史的耕耘上,作者们可称得上是筚路蓝缕,呕心沥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姚远  
要了解中国国情,首先应该研究历史。同样,要制定符合国情的人口政策,也应该对历史人口政策进行系统研究。 一、历史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 中国历史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在人口数量上,追求人口总量的增殖。 刀耕火种是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生产方式,广种薄收则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为了弥补简陋工具造成的低效率,人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万川  
本文认为,《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一书对数千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加以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并进行提纲挈领的分析说明,其贡献是空前的;该书在组建作者队伍时,考虑到人口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渗透,这对历史人口学的研究具有榜样和示范的意义;尤为突出的是,该书按人口学理论构筑的历史人口学体系框架,为中国历史人口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葛剑雄等人的书评夸大该书的过失,而对这些大的方面视而不见,全盘抹杀其学术贡献,这是极其偏颇的。本文还通过分析葛剑雄教授人口历史论著的缺陷及其成因,说明了人口学、历史学等多学科渗透在历史人口研究问题上的重要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有绪  陈伟  
一、人口数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我们知道,在环境资源受限制的情况下,生物种群的增长通常呈逻辑斯蒂增长。而人类人口的增长与生物种群的增长一样,是有限度的。一个国家或较大地区人口的增长,往往可以看成是独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跃进,于清文,刘建国  
利用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确定1981年年中按龄人口数的自修正迭代算法,是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方法。本文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进而提出一个简便易行的稳定算法。 一、问题的提出 取得基年按年龄分性别的人口数据,是进行人口预测十分重要的基础之一。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得到的资料是:1981年度的死亡和生育资料,以及1982年年中按年龄分性别的人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宝敏  董源  
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多林的国家 ,经考证分析在 40 0 0年前的远古时代 ,森林覆盖率高达 6 0 %以上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 ,森林资源日趋减少 .到 2 2 0 0年前的战国末期降为 46 % ,110 0年前的唐代约为 33% ,6 0 0年前的明代之初为 2 6 % ,1840年前后约降为 17% ,新中国成立前夕降为 12 .5 % .中国近代是森林资源受破坏最严重的时期 .森林资源的消长与人口数量、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关 ,森林的消失必然导致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 .中国在 2 1世纪 ,必须严格控制人口 ,努力发展科学技术 ,扩大森林资源 ,以保证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子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符必春  李丽杰  
我国历史物流地理理论研究尚无人涉猎。历史物流地理属于历史经济地理学的范畴,是研究在人类经济活动支配下的历史时期,物资的空间流动状态及影响流动的自然和社会原因的学问。历史物流地理研究内容包括物流空间范围、物流活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物流流向及其规律性、物流空间格局变迁、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及物流空间格局的社会影响。历史物流地理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历史文献法、综合分析法、图表法、田野考察法和比较分析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善余  
从夏代初年到新中国建立,我国总人口由大约1355万人增至将近5.5亿。值得注意的是,旧中国的人口发展过程不是直线渐进的,而是随着一个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呈现出周期性的巨大波动。演变的模式大致是:一段时期较高速度的发展,更长时期的缓慢增长和停滞,短时间内的剧减,然后逐渐走向恢复,进入一轮新周期,形成比较典型的波浪式曲线。 旧中国4000年人口变动曲线上最突出的波峰有以下几个:战国时代的3200万人,这是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桂华  武洁  安军  
文章针对目前许多国家在人口普查质量评估工作中,估计人口普查中多报人口所用估计量存在的缺陷,构造多报比率估计量替代现行的估计量。文章用指标体系梳理与抽样估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厘清普查多报估计所需人口普查登记的人口状态指标,并构建这些指标的平衡关系,然后讨论如何依据样本数据建立新的估计量,以及估计其方差。最后,文章利用中国某地区64个社区及行政村"六普"复查和19个样本调查小区的资料,演示人口普查的多报比率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量的计算过程,从而有助于对该估计量的理解,以期在中国2020年人口普查的质量评估中推广应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桂华  漆莉  迟璐婕  
研究目标:用完整遗漏估计量替代目前使用的未匹配遗漏估计量、逆记录检查遗漏估计量和平衡推算遗漏估计量。研究方法:采取文献解读、成果借鉴和移植及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完整遗漏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研究发现:人口普查遗漏估计不只是要提供遗漏估计值,还要揭示遗漏的原因及其遗漏者的特征;构造普查遗漏估计量,既要包括登记在事后计数调查人口名单而未登记在普查名单的单重遗漏人口,还要包括同时遗漏于这两项调查名单的双重遗漏人口。研究创新:提出完整遗漏估计量。研究价值:完整遗漏估计量有望应用于中国2030年普查遗漏估计,开创世界人口普查遗漏估计应用完整遗漏估计量的先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