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5)
2023(3299)
2022(2928)
2021(2951)
2020(2652)
2019(6318)
2018(6252)
2017(12331)
2016(7196)
2015(8471)
2014(8611)
2013(8615)
2012(8462)
2011(7842)
2010(8139)
2009(7526)
2008(7585)
2007(6903)
2006(6388)
2005(5900)
作者
(20438)
(16724)
(16540)
(16222)
(10595)
(7886)
(7814)
(6596)
(6507)
(6050)
(5588)
(5523)
(5439)
(5315)
(5204)
(5102)
(5055)
(4935)
(4835)
(4812)
(4569)
(4199)
(4191)
(4003)
(3922)
(3849)
(3768)
(3558)
(3315)
(3310)
学科
(23831)
经济(23806)
管理(17000)
(16765)
中国(14000)
(11428)
企业(11428)
方法(10962)
数学(10042)
数学方法(9972)
(9068)
(8902)
教育(8202)
(7139)
(6479)
银行(6470)
(6209)
(5994)
贸易(5989)
(5919)
(5600)
制度(5597)
研究(5522)
农业(5399)
(4997)
金融(4995)
理论(4742)
(4661)
(4515)
(4486)
机构
大学(105850)
学院(104943)
(42731)
经济(41480)
研究(37436)
管理(36142)
理学(30049)
理学院(29709)
管理学(29242)
管理学院(29032)
中国(27311)
(23848)
(23224)
科学(19300)
(18901)
财经(18251)
(16902)
研究所(16468)
(16389)
(16039)
师范(15935)
北京(15781)
中心(15679)
教育(15185)
技术(14182)
(14064)
职业(13894)
(13507)
财经大学(13453)
经济学(13351)
基金
项目(57339)
研究(48262)
科学(44629)
基金(38739)
(32301)
国家(31945)
社会(28003)
教育(26723)
社会科(26435)
社会科学(26431)
科学基金(26035)
编号(22814)
(22690)
(20152)
基金项目(19843)
成果(19559)
课题(17452)
资助(16655)
(14668)
自然(14654)
(14381)
自然科(14229)
自然科学(14221)
自然科学基金(13949)
重点(13456)
(13078)
项目编号(13021)
教育部(12978)
(12891)
规划(12570)
期刊
(50529)
经济(50529)
研究(38685)
中国(25961)
教育(25667)
(16892)
技术(14118)
管理(13121)
学报(12658)
(12518)
(12194)
金融(12194)
科学(11541)
职业(11009)
大学(10315)
财经(9187)
学学(9140)
农业(8423)
技术教育(8245)
职业技术(8245)
职业技术教育(8245)
经济研究(8177)
业经(8133)
(7875)
(7506)
问题(7380)
(6992)
(6768)
论坛(6768)
理论(6077)
共检索到171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英丽  
指出博士生是学术职业的后备人才:对我国博士生的学术职业选择以及其学术职业准备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在培养学术职业后备人才方面还存在欠缺之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尔东  罗英姿  
在我国博士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张且毕业博士向非学术领域快速溢出的背景下,博士生教育面临学术培养范式与职业路径不匹配的问题,有必要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强化相关的职业发展支持,以促使其在更广泛的社会生产领域发挥知识领导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的以促进生物医学博士职业发展多元化为主旨的博士生教育实践——科研训练经历拓展计划,其特点在于将博士培养与职业支持手段相融合。本文通过分析该案例的实施路径与特征,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产教研相贯通的博士培养方式、博士生培养实验等方面为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凡  刘少雪  
分析博士生训练中心的特色,发现通过学术界内外机构的高度合作,博士生训练中心构建了研究与技能训练相平衡的博士生培养模式,提供兼顾学术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多方位可迁移训练,并给予博士生基于自我反思的职业发展支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澄锋  陈洪捷  沈文钦  
博士研究生是学术职业的后备军,学术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取决于是否有足量的、优秀的、具有科研潜质的博士毕业生加入。本文关注的研究议题是"我国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数量是否充足以及哪些群体的博士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学术职业"。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的6344份脱产学术型博士生的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有七成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三成博士生流向非学术职业;在院校层面,"双一流A类高校"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最低;在学科层面,医学、经济学和工学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最低;在个体层面,女博士、普通招考和具有留学经历的博士生更倾向于选择学术职业。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韦岚  全守杰  
博士生教育的学术性特征初显于考生报考与录取阶段,综合体现于博士生的培养过程中,并延伸至以大学等学术职业集中的领域为职业取向。博士生的学术职业认同体现了博士生将学术性内含的规范与准则内化在学术活动中,以此确认自身价值,并获得学术共同体的认可。因此,整体建构博士生学术职业认同可相应从惯习纠正、科研训练和职前辅导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博士生由学业向学术职业的稳定转换。这不仅利于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将有助于达到提升我国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向教育强国目标迈进的目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钋  范皑皑  徐薇  
第三年是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升学准备的关键一年。通过对2013年度首都高校本专科三年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得到了以下发现:第一,人文专业、"211"高校、女性、高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更高。第二,根据个人在出国升学、国内升学和求职方面的准备的积极程度,三年级学生在职业和学业准备策略上属于"无备型"的比例为38.5%,"专备型"为33.7%,"兼备型"为27.7%。第三,职业成熟度和职业准备类型对个人规划、工作地选择、收入预期均有显著影响。职业成熟度高将显著提高个人选择升学、选择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工作的可能性,同时也将提升个人的收入预期。与无备型的学生相比,专备型和兼备型的学生更容易...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思遥   黄亚婷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探究了博士毕业生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形成机制。通过分析1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333名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发现,经济压力、导师指导及就业环境是形塑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和职业前景认知的重要因素。经济压力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博士毕业生的非学术职业选择,而是通过影响他们的物质偏好产生间接作用;导师指高于女性博士毕业生。导师指导对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及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影响在30岁以下博士毕业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东部地区就业环境对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和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影响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鼓励博士生树立多元化的职业价值观、为他们提供结构化的职业认知渠道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支持等措施,帮助博士生理性应对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金蕾莅  何雪冰  张超  王长明  
使用清华大学2007~2016年非定向博士毕业生的全样本数据,检验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选择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十年内,博士毕业生累计学术职业率存在显著学科差异,由高至低分别是人文学科(79.1%)、理学(69.0%)、社会科学(59.2%)和工学(54.5%);十年内,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理学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人文学科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出现短期下降后回弹,主要表现为到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就业比率的下降;工学和社会科学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稳中有升,前者主要体现在选择博士后和到科研院所就业比率的上升,后者主要体现在选择博士后和到高等院校就业比率的上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顾剑秀  罗英姿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是博士毕业生就业多元化的深层原因。传统博士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博士毕业生多元化的需求。高校作为劳动力市场中博士毕业生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用人单位之间对博士毕业生质量的要求存在张力。博士培养变革应平衡供给与需求,连接博士培养与博士生职业发展,促进校企合作及实现跨学科培养博士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树锋  
1978年,我国恢复硕士研究生招生,我考入南京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学专业,师从著名地质学家郭令智院士;1982年初,我在郭老师指导下继续博士研究生学业,1984年底,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我有幸成为我国实施学位制度以来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地质学博士。在学期间,我还担任了研究生支部书记、研究生辅导员。1985年我留南京大学任教后即开始招收硕士生,并协助指导博士生,担任地质学系副主任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系分委员会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艳丽  王强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立足理想、知识、方法和能力四个层面,探讨如何培养博士生的学术素养,提高其学术职业能力。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蒋承  
处于职业生涯准备阶段的博士生,职业期望受到教育条件、学术环境和经济基础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最终的学术职业选择是经过长期准备而做出的还是更多受到短期因素的制约?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学术职业、职业选择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2010年北京地区研究生发展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对当前我国博士生的职业期望、特别是学术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博士就读动机是我国博士研究生选择学术职业的主要驱动力,这可以理解为,博士研究生已经为其学术职业生涯进行了长期的心理准备;而就读于985或211等质量较高的学校、导师是教授等因素也对选择学术职业有正向的影响,同时存在非常显著的学科差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卿石松  
利用中国、美国等国家人文社科博士毕业生的国际性调查数据,分析博士生就业期望、实际就业类型、并对职业准备状况做了重点讨论。结果表明,追求个人发展和成为大学教授是人文社科博士生的首要入学动机,但最终进入学术部门且能够获得稳定教职的比例远低于期望。从就业身份和工作内容来看,大约1/3的博士毕业生无法实现自己的学术职业抱负。单一学术目标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得他们没有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而且导师或学校能够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博士生转而寻求其他资源,如同学、以往毕业生和校外非学术职业人士的帮助。进一步发挥博士人才的社会价值,需要拓展博士教育的目标和功能,优化博士生培养机制与职业咨询指导服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佳乐  
帮助博士生为学术生涯做好准备是培养单位的应尽之责,但尚不清楚现实中培养单位是否为博士生从事学术职业提供了足够支持,以及这种支持是否真的会作用于博士生的学术职业选择。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6 812名博士生调查数据,使用Logit回归和倾向值匹配分析发现:第一,中国博士培养单位提供的学术职业支持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第二,组织高度学术职业支持能够显著提升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概率,这一结论在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后仍保持稳健;第三,对持学术动机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而言,组织高度学术职业支持对其就业意愿的影响显著大于持非学术动机的博士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艺林  何仁龙  马桂敏  张元兴  
调查显示,导师和博士生对优化学术环境持有强烈的愿望,这是改善博士生学术环境的前提。在博士生的教育生态系统中,导师是“主导因素”,导师应当发挥优化学术环境的主导作用。即导师应该发挥好优化博士生教育学术环境的内在因素的作用,提高指导频率以增强学术环境的活力,激励合作以减小学术行为的“熵”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