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9)
2023(9156)
2022(7942)
2021(7544)
2020(6854)
2019(16136)
2018(16499)
2017(32293)
2016(18083)
2015(21082)
2014(21337)
2013(21179)
2012(19758)
2011(18158)
2010(18817)
2009(17490)
2008(17647)
2007(16137)
2006(14025)
2005(12721)
作者
(54771)
(45835)
(45325)
(43774)
(28942)
(22063)
(20894)
(18045)
(17058)
(16334)
(15524)
(15413)
(14642)
(14629)
(14362)
(14302)
(14136)
(13474)
(13332)
(13182)
(11705)
(11624)
(11426)
(10396)
(10374)
(10287)
(10250)
(10223)
(9370)
(9235)
学科
(73049)
经济(72985)
管理(45883)
(45153)
方法(38654)
(35222)
企业(35222)
数学(35218)
数学方法(34587)
中国(20822)
(20782)
(17453)
(15917)
(15854)
(14698)
贸易(14690)
(14301)
业经(13599)
理论(13473)
农业(12957)
(12485)
银行(12445)
地方(12187)
(11862)
教育(11484)
(11213)
(10948)
金融(10946)
(10225)
财务(10182)
机构
大学(267770)
学院(266489)
(104834)
经济(102229)
管理(98772)
研究(89919)
理学(84537)
理学院(83561)
管理学(81665)
管理学院(81195)
中国(67429)
(57645)
科学(56462)
(49720)
(47095)
(46958)
研究所(42721)
(41303)
业大(41144)
中心(40934)
财经(39392)
农业(37259)
北京(37016)
(36118)
师范(35739)
(35485)
(32999)
(32246)
经济学(31992)
技术(30432)
基金
项目(169602)
科学(130759)
研究(123078)
基金(119287)
(104301)
国家(103465)
科学基金(86670)
社会(73216)
社会科(69217)
社会科学(69194)
(68097)
基金项目(62692)
教育(60365)
(57778)
自然(57190)
自然科(55801)
自然科学(55782)
自然科学基金(54738)
编号(52864)
资助(51309)
成果(43700)
重点(39225)
(37858)
课题(37381)
(36158)
(34855)
科研(33101)
创新(32562)
大学(32076)
教育部(31933)
期刊
(115121)
经济(115121)
研究(79005)
中国(53839)
学报(42922)
(41526)
科学(38429)
(37616)
教育(37124)
管理(34580)
大学(31988)
学学(29889)
农业(28093)
技术(25647)
(23252)
金融(23252)
财经(19256)
业经(19128)
经济研究(18649)
(16441)
问题(15696)
(15484)
统计(15480)
技术经济(13715)
(13640)
理论(13227)
(13033)
商业(12918)
决策(12638)
(12616)
共检索到395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亚敏  胡甲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方面,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学术性人才;在招生选拔方面,5种方式并举,选拔过程严密;在导师遴选和指导方面,逐渐走向高校自主训练,实行个人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面,实行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选修课分类开设,以讲授为主;在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方面,以多种方式进行科研训练,学位论文逐级把关,强调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甲刚  
博士生教育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正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自1980年建立新的学位制度以来,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过,由于我国博士生培养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在发展中难以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和情况。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加以分析,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在不断的发展中予以解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平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培养程式是一个拥有众多构成要素并依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主要包括: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本论文围绕"博士生培养模式"这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甲刚  
从价值取向上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新要求,有利于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我国从博士生教育大国向博士生教育强国的转变。从路径选择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应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从未来走向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将趋于目标多样化、选拔灵活性、课程规范性和过程开放性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魏丽娜   武建鑫  
校企联合培养是高校与产业界强化合作关系的重要方式,在国家创新体系和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回顾美国合作教育历史、分析产业发展需求及梳理其政产学研体系的基础上,从培养主体角度提炼出美国校企联合博士生培养项目的三种类型,即政府主导、高校主导和企业(行业)协会主导,从培养方案角度归纳出三类培养模式,即协同式、合作式和分段式。总体而言,美国聚焦关键产业领域,依托产业研究中心和重大科技平台,通过多渠道且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出台政策规范并保障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的有效运行。借鉴美国校企联合博士生培养项目经验,建议推动校企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强化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灵活性与规范性、激发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积极性,进而全面提升我国博士生联合培养的质量和有效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黎  
中美研究型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马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对培养对象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论文撰写及答辩、社会实践等诸环节采用的特定的培养方式的总和。它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密切相关。一般说来,特定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晓娟  吴志功  
从博士生招生、培养方式、导师指导、论文答辩等多个培养环节分析了法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并阐述了对我国博士生培养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栋  吴松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在内涵、必要性、作用、建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的研究中,要把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分离出来,加强实践研究,从整体与内涵上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时代发展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当前博士生创新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现行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反映在培养观念相对滞后、培养目标存在偏颇、培养主体规范不够、培养对象选淘不严、培养方式缺陷甚多、培养评价忽视创新等方面。加强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改革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观念、突出创新能力为重的培养目标、构建能有效激发创新的导师队伍、改革对培养对象的选淘制度、改进现存的培养方式、完善有效激励的评价方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文启  
从科研设备共享、跨学科合作研究、综合性交叉性研究平台与研究中心建设、导师群体与人才交流等方面阐述了德国"大科学"研究模式下博士生培养的科研学术环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永珍  童富勇  
为了探索有效的名师培养方式,在充分吸收教师知识和有效学习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同时紧密结合杭州市第二轮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2009-2013)5年的培养实践,本文提炼出了名师有效培养的"知识学习与名师培养模型",该模型由首尾呼应、层层紧扣的"研修主题-发展愿景和学习动机-研修方式"三部分组成。研修方式部分提出了主题下层层推进的"链式"系列研修学习方式,该方式由"知识多元呈现"、"问题情景解决"、"初步检验新知"和"运用巩固新知"四个步骤组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晓阳  贾爱英  
以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为对象,从博士生的视角出发,以师生之间的学业互动为主要关注点,对博士生与导师学业指导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导关系总体上呈良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和谐因素。指出课程平台、制度平台、导师平台和学术平台是构建和谐指导模式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栋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是一种重要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具有贯通和简约的特点,贯通有利于提高培养质量,简约有利于提高培养效率。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适用于具有丰富分段式博士生培养经验的培养单位,适用于对知识学习有很强连续性要求的基础学科、实践性强的医学和艺术学、实验周期长的农学、生命学科、工学等学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双勇强  刘贤伟  
基于吉本斯等学者对知识生产I型和II型的划分,分析提出新知识生产模式下博士生校所联合培养的特征。以当前我国高校与工程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具体实践案例为研究样本,剖析了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我国校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开展以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刘大庸  
探索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博士生模式钟世镇徐达传刘大庸科学发展的规律,既是高度分化又是高度综合。学科的发展总是走向边缘、走向交叉,不断出现新兴学科。近期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置和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规定中,充分表达了鼓励学科间横向联合,促进新兴学科发展的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