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5)
- 2023(7409)
- 2022(6412)
- 2021(6056)
- 2020(5133)
- 2019(11520)
- 2018(11837)
- 2017(23104)
- 2016(12870)
- 2015(14668)
- 2014(15089)
- 2013(14844)
- 2012(13841)
- 2011(12502)
- 2010(12963)
- 2009(12371)
- 2008(12680)
- 2007(11709)
- 2006(10573)
- 2005(10046)
- 学科
- 济(47225)
- 经济(47119)
- 管理(43641)
- 业(38287)
- 企(31561)
- 企业(31561)
- 财(19005)
- 制(18385)
- 中国(18377)
- 方法(18190)
- 数学(15594)
- 数学方法(15416)
- 农(14486)
- 银(12092)
- 银行(12082)
- 行(11503)
- 体(11455)
- 业经(11446)
- 务(11240)
- 财务(11212)
- 财务管理(11167)
- 企业财务(10544)
- 融(9935)
- 金融(9932)
- 贸(9902)
- 贸易(9892)
- 易(9698)
- 体制(9669)
- 度(9148)
- 制度(9142)
- 机构
- 学院(187008)
- 大学(186334)
- 济(78403)
- 经济(76491)
- 管理(67918)
- 研究(61147)
- 理学(56308)
- 理学院(55705)
- 管理学(54880)
- 管理学院(54524)
- 中国(50676)
- 财(45017)
- 京(40014)
- 财经(33555)
- 科学(32730)
- 所(31101)
- 江(30640)
- 经(30023)
- 中心(28283)
- 研究所(26816)
- 北京(26140)
- 农(24969)
- 经济学(24939)
- 财经大学(24570)
- 州(24490)
- 范(23594)
- 师范(23386)
- 经济学院(22502)
- 业大(22134)
- 院(21625)
- 基金
- 项目(107076)
- 研究(84546)
- 科学(83691)
- 基金(76180)
- 家(64199)
- 国家(63592)
- 科学基金(54116)
- 社会(53338)
- 社会科(50351)
- 社会科学(50341)
- 省(41536)
- 教育(39987)
- 基金项目(39541)
- 编号(36406)
- 划(34581)
- 成果(32126)
- 自然(31911)
- 资助(31534)
- 自然科(31093)
- 自然科学(31086)
- 自然科学基金(30535)
- 制(26366)
- 课题(25919)
- 部(24954)
- 重点(24031)
- 性(23516)
- 发(22816)
- 创(22156)
- 项目编号(22077)
- 教育部(21965)
共检索到304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流动人口疟疾控制资金筹集机制研究小组
人群流动和聚集是引起疟疾扩散和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加剧了疟疾的传播,严重地影响了控制和消灭疟疾的进程,是当前各国疟疾控制规划中面临的普遍而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国自80年代以来,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流动人口疟疾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在大批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特区广东、海南两省以及边境贸易日益活跃的广西和云南省,造成了流动人口疟疾控制的许多困难。疟疾发病率又有所上升。每年进出广东省从事采石、烧砖、基建等工种的流动人口高达数百万至千万人,疟疾逐年增多。1991年广东省疟疾发病人数为 6 072例,因人口流动输入传染源,导致发生52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石光,刘国祥,方立,孙全胜,杜亚菊,杜乐勋,陈继峰
疟疾病是以蚊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疟区人民的健康,而流动人口疟疾防治工作又是疟区防蚊防疟工作的薄弱环节,影响了疟区乃至全国疟疾控制规划目标的实现,甚至阻碍了疟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流动人口防蚊防疟工作的重要性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各级政府和疟防机构也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改进工作。但是,由于流动人口防蚊防疟工作缺乏有效的筹资机制,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我们就建立流动人口疟疾专病预付制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实施的可能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显庆 陈宜意
政府间国际公共组织的筹资方式,主要有缴纳会费、自愿捐款和认缴股金赢利等。非政府国际公共组织的筹资方式,除自愿捐款和会费外,还有基金会支持、政府补助等方式。当代国际公共组织的筹资困难和问题,包括组织成员“搭便车”、规章制度不完善、政治性干扰,会员拖欠会费,组织经营不善等五个方面。解决上述难题,一是进行制度改革,废除过时条款;二是根据发展情况,设立新的规制;三是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整治浪费;四是应该允许和重视赢利;五是实行借贷。
关键词:
国际公共组织 资金筹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栾贵勤
人口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城市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也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在生活服务、生产服务、教育培训、安全服务等方面的管理都需加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流动人口的作用。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管理 服务 有效机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苏志霞
流动人口是指不改变常住户籍而离开常住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广义的流动人口包括两部分:一是虽然长久居住地未改变,或法律上的常住地未改变,但为了谋生而数月甚至数年在外的流动人口;二是不但常住地未变,而且不以谋生为目的,在外时间也较短如中转、出差、旅游等人口。...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管理司课题组 孙瑞标
建立长效稳定的社会保险资金筹集机制①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和关键。本文回顾了我国社会保险资金筹集机制的历史沿革,阐述了当前建立社会保险资金长效稳定筹集机制的迫切性,提出了建立长效稳定社会保险资金筹集机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社会保险 资金筹集 长效机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周燕 郭开军 尹德挺
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公共选择主体、利益相关者等因素,总结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机制,指出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是在综合考虑管理体制改革成本的前提下,多个利益相关者根据自身的约束条件进行选择并相互博弈,尤其是政府主导下的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博弈的结果。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政府行为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
流动人口管理 体制改革 公共选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杰 杨胜慧
本文基于新城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北京市近年来启动的新城建设对于中心城人口的疏解作用并不明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更多的外来流动人口,对中心城区形成更大的人口压力。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新城流动人口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存在着不同的来源和流入机制,其未来流动意愿也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该尽快推进新城建设的转型,将更多投入用于新城公共服务建设,并坚决推进人口信息同源管理和差异化的居住证管理制度。
关键词:
新城 流动人口 流动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程
在从迁出地转移出来之后,我国流动人口的二次迁移(永久迁移)意愿出现了明显分化。在构建"推力—拉力—阻力—能力"的"四力"解释机制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呈现出层次性特征,按意愿强烈程度依次是"长期居留""家庭团聚""户籍转换"和"置业安家"。迁入地拉力越大、个体能力越强、家乡羁绊与迁移阻力越小,则其永久迁移意愿越强烈;而来自迁出地及家庭的推力仅能提高其"户籍转换"意愿;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和"置业安家"意愿主要受到"能力"机制影响,"家庭团聚"与"户籍转换"意愿主要由"拉力"机制决定。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决策已主要遵循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逻辑,而不再是生存理性逻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雪 魏洪英
文章根据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进行分析,发现个体特征、人力资本特征、经济特征共同影响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并使得这一群体内部出现了分化的新特征。研究表明:教育程度的提高在普遍增强个体留城意愿的同时,以大学专科学历为界限,高学历者呈现出更加强烈的居留意愿。收入水平的增加显著影响了整个群体的居留意愿,以6000元收入水平为分界点,表现为高收入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远大于中低收入者。在追加了住房支出变量后,发现伴随着住房支出的增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长期居留意愿 流动时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刘文博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使用嵌套Logit模型,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地域单位,以流量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讨论流动人口的流入地选择机制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的流量样本与存量样本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且部分相同变量对两者具有不同作用;流动者个体所能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经济回报在流入地选择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地级特征变量和个体特征变量的交互作用表明地区层级特征对流入地选择机制有异质性影响。结论认为,研究流动人口的不同问题时先要考虑使用流量样本还是存量样本;社会经济"预期回报"而非纯粹的"预期收入"是吸引流动人口的重要因素;流入地选择是流动者基于个体特征、结合流入地特征而做出的综合性的理性决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金宏,杨鸿燕,杨杰,翁建红,张彬彬
在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诸多消极影响中最严重者莫过于增加犯罪 ,鉴于目前我国缺乏细致的流动人口犯罪统计 ,本文基于上海《新民晚报》1999~ 2 0 0 0年对发生在该市的流动人口犯罪的案例报道 ,分析了上海流动人口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 ,总结了当前流动人口管理和犯罪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犯罪社会控制的对策思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桑锦龙 雷虹 郭志成
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入学难是系统性的体制问题。流动人口子女高中阶段教育问题与义务教育问题性质不同,政府对其具有不同的法律责任以及更大的政策选择空间。当前,要在承认其需求合理性的同时考虑其现实制约性,在战略和管理两个层面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入学问题的系统研究,同时积极探索解决具有"落户"特征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高中阶段入学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乐江 高峻峻 潘德惠
文章将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资本储备与筹集有机结合起来,借助动态规划原理建立了风险资本储备与筹集问题的随机最优控制模型,给出了最优控制律的表达形式,为风险投资公司合理地进行风险资本储备与筹集提供些参考。
关键词:
储备与筹集 随机控制 风险资本 动态规划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洪波 杨昊雯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协调机制是提升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治理现代化的途径之一。社会融合理论、社会保障权利公平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为构建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协调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宏观层面,要坚持共享、公平和可持续理念,确立保障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权益的战略目标,实现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各参与主体利益激励相容;在微观层面,要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实现委托-代理激励相容机制、不同地方政府无限次重复博弈走出囚徒困境、中央政府确保地方政府有效监督当地用人单位、受雇流动人口与用人单位公平讨价还价博弈。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协调机制的实现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和流动人口采取积极对策。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保障 治理能力 协调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