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42)
- 2023(3747)
- 2022(3213)
- 2021(3122)
- 2020(2740)
- 2019(6310)
- 2018(6466)
- 2017(12882)
- 2016(7243)
- 2015(8363)
- 2014(8371)
- 2013(8622)
- 2012(8523)
- 2011(7905)
- 2010(7992)
- 2009(7737)
- 2008(7733)
- 2007(6832)
- 2006(6380)
- 2005(5829)
- 学科
- 济(29555)
- 经济(29532)
- 业(17925)
- 管理(16686)
- 方法(14108)
- 数学(12744)
- 数学方法(12685)
- 企(11539)
- 企业(11539)
- 中国(10288)
- 农(10150)
- 学(8535)
- 制(7373)
- 贸(7368)
- 贸易(7359)
- 易(7237)
- 农业(6372)
- 财(6271)
- 银(6046)
- 银行(6016)
- 行(5858)
- 业经(5789)
- 环境(5390)
- 土地(4983)
- 体(4611)
- 融(4609)
- 金融(4608)
- 和(4531)
- 出(4417)
- 资源(4392)
- 机构
- 大学(115439)
- 学院(115366)
- 济(47418)
- 经济(46467)
- 研究(45129)
- 管理(39399)
- 中国(34630)
- 理学(33366)
- 理学院(32908)
- 管理学(32381)
- 管理学院(32185)
- 科学(30408)
- 农(28415)
- 京(26073)
- 所(25545)
- 研究所(23455)
- 农业(23008)
- 财(22726)
- 业大(21752)
- 中心(18852)
- 财经(17890)
- 江(17341)
- 北京(16930)
- 经(16134)
- 院(16075)
- 科学院(14962)
- 经济学(14905)
- 农业大学(14820)
- 范(14545)
- 师范(14330)
- 基金
- 项目(73703)
- 科学(55542)
- 基金(52498)
- 家(49423)
- 国家(49080)
- 研究(48690)
- 科学基金(38481)
- 社会(29274)
- 省(27954)
- 基金项目(27826)
- 社会科(27686)
- 社会科学(27679)
- 自然(26641)
- 自然科(25903)
- 自然科学(25892)
- 自然科学基金(25396)
- 划(25174)
- 资助(22074)
- 教育(21226)
- 编号(19335)
- 重点(17669)
- 发(16821)
- 部(16308)
- 计划(15935)
- 成果(15215)
- 科技(14955)
- 创(14568)
- 科研(14500)
- 创新(13875)
- 课题(13687)
共检索到173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政国 陈奕兆 居为民 周伟 李建龙
为进一步明晰南方不同类型草地的碳源汇关系,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可能的碳循环特征,利用本地参数化的BIOME-BGC模型对2001~2010年低山丘陵草原化草甸、典型草山草坡和典型山地草甸样地净初级生产力(NPP)与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进行了模拟估算。不同类型草地的NPP和NEP 10年间变化趋势不同,低山丘陵草原化草甸、典型草山草坡和典型山地草甸的NPP平均值分别为357.17、232.4和191.96gC/(m2·a);NEP的平均值分别为3.25、21.28和81.96gC/(m2·a)。3种类型草地NPP与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EP与温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模型模...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波
陆地植被的年净第一性生产力是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总量。在全球CO2浓度持续变化的过程中 ,作为一个对外界综合环境因素敏感的指标 ,陆地植被净第一生产力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是关注的焦点。简要介绍了植被净第一生产力研究方法的状况 ,着重对当前 2种主要生产力模型 (GLO PEM模型和NASA CASM模型 )的测定原理、方法、测定结果及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同时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也进行了介绍。表 2参 1 8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晨旭 张力 赵巍 叶辉 谢红霞 赖文钦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退化草地的恢复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不同类型恢复措施对退化草地的影响,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了自然恢复、人工辅助和生态工程措施下草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同时探讨了恢复措施适宜性随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恢复措施对退化草地的影响存在差异,自然恢复显著增加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人工辅助显著增加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同时会显著减少物种多样性,生态工程对各指标影响均不显著,由此可知,自然恢复的正作用更明显,其适宜性更高。同时,草地恢复是动态变化过程,恢复措施的适宜性随时间变化,适宜性更高的措施在恢复5年以内为人工辅助而在5年以上为自然恢复。此外,正作用更明显的措施在重度、中度和轻度退化草地分别为生态工程、人工辅助以及自然恢复和人工辅助,说明不同草地退化阶段适宜的恢复措施存在差异。最后,恢复措施的适宜性还受空间影响,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适宜的恢复措施分别为人工辅助、自然恢复和生态工程。综上所述,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时,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选择恢复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字洪标 阿的鲁骥 马力 胡雷 陈焱 杨有芳 王长庭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了解高寒草甸不同草地类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生态过程的差异性,本研究对海北站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杂类草草甸、矮嵩草(K.humilis)草甸、藏嵩草(K.tibetica)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的根土比、土壤容重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高寒草甸根土比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且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根土比最高(P<0.05);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而增加,其中藏嵩草草甸显著低于其他草甸(P<0.05);土壤养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根土比 植被类型 土壤养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曹永旺 延军平
利用四川盆地21个站点1961-2012年气象资料,应用Thomthwaite Memorial模型、EOF等数理方法对该区近52a气温、降水和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四川盆地的气温倾向率为0.095℃/10 a,降水倾向率为-21.461 mm/10 a,"暖干化"是该区主要的气候变化特征,气候生产力以-4.91 kg/(hm2·10 a)的速率减少。2)四川盆地年均气温自南向北递减,气候倾向率中间低、两侧高;年降水量则中间低、两侧高;植物气候生产潜力除东北部的万源、达县、奉节外,其余地区均呈减少趋势。3)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分别计算气候生产力可知,"暖湿型"气候环境对该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将将 王金洲 孙平 朱文琰 徐靖 卢昌艾
【目的】评估中国草地地上生产力氮限制强度的时空变化,为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草地适应性管理和氮循环模拟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草地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了 1980—2020 年已发表的 423 组氮添加试验数据,整合分析地上生产力响应比(ln RR)和氮素敏感系数(ln RR/N,即 ln RR 与氮添加量的比值)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直线、双直线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评估了 ln RR/N 的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ln RR 随氮添加量的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持平的趋势。当氮添加量超过(21.1±5.5)g N·m~(-2)·a~(-1)(平均值±95%置信区间)时,ln RR 达到最大值(0.60±0.08)。整合分析结果显示,ln RR/N总体平均为 0.043±0.004,即单位氮添加量(1 g N·m~(-2)·a~(-1))可提高地上生产力(4.36±0.38)%,且因草地类型、氮添加量、试验持续年限和年代而异。时间尺度上,过去 40 年来 ln RR/N 呈显著降低趋势,且在相对湿润(年降水量 MAP>450 mm)和温暖区(年均温 MAT>4.5℃)的下降速率是相对干旱(MAP≤450 mm)和寒冷区(MAT≤4.5℃)的 1.5—1.7 倍。空间尺度上,降水量和土壤养分是 ln RR/N 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ln RR/N 随着 MAP 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氮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对湿润区,ln RR/N 的变化由土壤氮含量和 MAP 共同占主导,而在相对干旱和温暖区则分别由 MAP 和 MAT 占主导。【结论】中国草地地上生产力仍受氮限制,但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生产力氮限制强度或氮素敏感性持续减弱,尤其以相对湿润区和温暖区最为明显。要准确评估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需更多关注生产力关键限制因子及其限制强度的时空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德永 潘耀忠 姜萍 朱文泉 何浩
为了了解气候变化对东亚地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该文利用气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NOVA/AVHRR NDVI,8 km×8 km),采用改进参数的CASA模型研究了东亚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8年来研究区净第一性生产力在波动中呈现增加趋势;净第一性生产力介于8~300 gC/(m2.a)的植被主要分布于气候干旱或气候严寒、冬季漫长的高纬度地区,因而植被生产力较低;净第一性生产力介于300~700 gC/(m2.a)的植被主要分布于10°~35°N低纬度地区以及50°~60°N中高纬度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平均介于700~2 000 gC/(m2.a)的植被主要分布于缅甸、泰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丽鸿 王海燕 王璐 王岳
应用BIOME-BGC模型和样地调查数据,模拟并验证了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长白落叶松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在1980—2013年间的动态变化情况,分析了NPP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在SRES A2和B2排放情景下长白落叶松林生态系统NPP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BIOME-BGC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样地NPP的动态变化,且模拟NPP与样地实测生产力的动态变化规律相似;在1980—2013年间,长白落叶松林生态系统NPP(以碳计算)均值为477.74 g/(m2·a),波动范围是286.60~566.27 g/(m2·a);研究区内长白落叶松林生态系统NPP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未来A2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苗茜 黄玫 李仁强
研究基于气象观测和B2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1981—2000年和2010—2050年两个时段内植被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间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研究表明1981—2000年流域内植被NPP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递增的趋势。未来长江流域气温将整体增加,但各地增温幅度不同。流域降水量有增有减,主要增加区域位于长江源头和上游及中游的江北地区。未来在气温增加幅度较小而降水量增加的区域,如长江源头和上游的青海、西藏、川西及云南的部分地区的植被NPP将增加。在气温增幅较大而降水量减少或者降水量增加不多的区域如长江中游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烨烨 张勇娟 姜芸 李从娟
荒漠草地是干旱半干旱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功能评估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以乌鲁木齐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MOD17A2H GPP和气象数据(降水、温度),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MK)显著性检验等方法,探究2001—2020年乌鲁木齐荒漠草地GPP时空特征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乌鲁木齐荒漠草地GPP多年平均值为94.26 gC·m-2·a-1,整体呈微弱波动上升趋势。(2)各区县荒漠草地GPP均表现为轻微增加趋势,水磨沟区的增长速率最高,其次是沙依巴克区,达坂城区最低。(3)荒漠草地GPP对降水的响应显著高于气温,对降水响应敏感的区域占研究区的59.47%,表明降水是影响乌鲁木齐荒漠草地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4)未来乌鲁木齐市荒漠草地整体会有“部分退化、局地改善”的发展趋势,对于北部及南部地区有退化趋势的区域亟需采取人工补水或补播改良等合理的保护和修复措施。研究结果可为乌鲁木齐市荒漠草地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特征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颖 章超斌 王钊齐 杨悦 李建龙
采用1982-2012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江源保护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河流源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并研究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全区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73%,黄河源草地覆盖度最高(65.45%),长江源最低(4.25%),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原、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9.86%、57.39%、39.50%、33.70%和14.13%;31年间全区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耿垭鑫 易桂花 张廷斌 别小娟 李景吉 王国严 林梦男
草地碳汇/源是植被生态系统中碳收支和碳平衡的一个重要内容,区分碳汇和碳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减源增汇提供科学依据。基于MODIS NPP数据和土壤呼吸模型量化了2001—2019年青藏高原草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时空变化和碳汇/源格局,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草地碳汇/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草地NEP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年平均值为54.41 g C m~(-2)。草地整体上以碳汇功能为主。碳汇区面积约为72.26万km~2,碳源区面积约为47.82万km~2,净碳汇总量65.35 Tg C a~(-1)。近19年青藏高原草地NEP以增加趋势为主,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趋势有利于草地NEP的增加,增强碳汇;而暖干化趋势对NEP的影响在不同生态地理区差异较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玉璧 王润元 尹东 邓振镛 张秀云 李侠
黄河在甘肃玛曲县境内形成了一个长433km“U”字形的第一弯,这里拥有大面积亚高山草甸类草场和沼泽湿地,被誉为亚洲最好的牧场之一,但是,近50年来黄河首曲草地生态逆向演替,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弱化。利用黄河首曲玛曲县草地与湿地气候资料和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分析研究表明: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环境蠕变。玛曲县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4年明显趋于干旱化,气候变化是草地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而超载过牧,滥采乱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
关键词:
草地生态退化 气候变化 环境蠕变 玛曲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清雨 吴绍洪 赵东升 戴尔阜
基于MODIS NDVI数据,研究分析了2000—2010年内蒙古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趋势,探讨不同类型草地生长季NDVI对温度、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生长季NDVI整体年增长速率为0.735%,典型草原最为明显,年增长率达到1.063%;但是仍有31.807%的草地NDVI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分别有8.664×104、6.814×104、2.841×104km2。除东北部草甸草原外,大部分草地生长季NDVI与降水量的相关性高于温度;草地生长季NDVI与温度和降水的相关系数均呈现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变化规律。内蒙古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