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06)
2023(5345)
2022(4431)
2021(4075)
2020(3418)
2019(7761)
2018(7644)
2017(15131)
2016(8292)
2015(9645)
2014(9604)
2013(9830)
2012(9437)
2011(8798)
2010(8765)
2009(8336)
2008(7929)
2007(7315)
2006(6748)
2005(6067)
作者
(26264)
(21737)
(21717)
(20529)
(13576)
(10321)
(9947)
(8400)
(8309)
(7906)
(7283)
(7233)
(6866)
(6845)
(6750)
(6609)
(6518)
(6317)
(6246)
(6220)
(5586)
(5294)
(5208)
(4964)
(4873)
(4848)
(4821)
(4749)
(4474)
(4411)
学科
(36926)
经济(36887)
(21190)
管理(19104)
(19053)
方法(16279)
数学(15164)
数学方法(15076)
中国(13043)
农业(12785)
(12352)
企业(12352)
业经(9930)
(8980)
(8611)
(7636)
贸易(7631)
(7460)
(7070)
银行(7045)
(6876)
地方(6796)
(6681)
收入(6095)
(5855)
(5592)
金融(5591)
农业经济(5577)
发展(5422)
(5322)
机构
学院(129623)
大学(129117)
(56178)
经济(55046)
管理(48002)
研究(44620)
理学(41139)
理学院(40668)
管理学(40102)
管理学院(39856)
中国(35065)
(27637)
(27352)
(26926)
科学(26305)
(22941)
农业(21586)
财经(21115)
业大(21091)
中心(20670)
研究所(20612)
(19870)
(19069)
经济学(17544)
(17510)
师范(17329)
北京(17232)
经济学院(16124)
财经大学(15527)
(15478)
基金
项目(82025)
科学(63820)
研究(61612)
基金(58904)
(51247)
国家(50732)
科学基金(42045)
社会(40065)
社会科(37850)
社会科学(37842)
(32107)
基金项目(31465)
教育(28065)
(26936)
编号(25914)
自然(25032)
自然科(24360)
自然科学(24352)
自然科学基金(23927)
资助(23697)
成果(21551)
(18947)
(18484)
重点(18278)
课题(17698)
国家社会(16788)
(16577)
教育部(15981)
人文(15742)
科研(15647)
期刊
(65008)
经济(65008)
研究(40184)
(27490)
中国(25500)
学报(20879)
科学(19051)
农业(18974)
(17621)
大学(16097)
管理(15334)
学学(15245)
(13939)
金融(13939)
业经(13027)
教育(12975)
经济研究(10274)
财经(10249)
问题(9907)
技术(9707)
(8830)
(8132)
(7555)
商业(7103)
理论(6973)
统计(6818)
(6676)
技术经济(6402)
经济问题(6308)
实践(6234)
共检索到196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翟凤英  
膳食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一定时间内调查对象通过膳食所摄取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以评定日常摄入的营养素能否满足机体需要的程度。本文为了解目前南北方城乡膳食摄入状况,分别于1991年7月和10月对我国北方试调查点北京西城区和顺义县、南方试调查点浙江杭州和金华4个点共191户、741人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3天住户膳食称重记帐法和3天个人膳食询问法。用SA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文曲  李晓云  刘楚杰  孙倩  
随着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整体向增加高耗水的动物性食物消费趋势转变,不断加剧中国本已稀缺的水资源的压力。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和单位重量食物虚拟水含量数据,首先测算了城乡居民实际食物消费模式(S1)与膳食指南推荐的平衡膳食模式(S2)下的食物消费水足迹,比较分析两种膳食结构水足迹的构成和变化特征;然后基于两种膳食模式(S1、S2)和两种人口规模(2018年、2030年)构建了4种情境,估算未来人口规模和膳食结构变化下的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结果表明:(1)1985—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水足迹均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人均植物性食物耗水量的减少和动物性食物耗水量的增加;(2)人口规模和膳食结构是食物消费水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实现平衡膳食模式的膳食结构对食物消费水足迹变化的作用超过人口规模;(3)营养均衡目标下膳食结构变化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1094.9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907.1亿m~3;人口规模变化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929.4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减少615.4亿m~3,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总量增加2024.3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总量增加291.7亿m~3,食物生产水资源的短缺局面进一步加剧。本文为未来通过调整食物消费结构途径降低食物生产水资源消耗提供了初步的研究视角,同时对引导中国城乡居民均衡营养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丽杰  侯希明  梅婷  段佩利  
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消费各种膳食的同时,也消耗了水资源。不同的膳食结构及消费量,其水资源消耗量也不同。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膳食消费水足迹的量化,比较城乡居民膳食水足迹量值及其组成的差异,探讨其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可为膳食结构调整,节约水资源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膳食水足迹增长较快,城镇居民肉类水足迹较农村居民高,而农村居民粮食水足迹高于城镇居民。各省份之间城镇居民膳食水足迹差异明显,而农村居民膳食水足迹之间的差异小于城镇居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丁新民  
一、充分认识开发节粮型饲料的现实意义猪、禽、蛋、鱼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供应的肉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粮食生产受到了限制,人均占有粮食少,饲料粮食的短缺,是养殖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据专家们预测,到2000年,即使全国粮食总产再上一个台阶,达到5亿吨以上,由于人口的增长,人均占有粮食水平的饲料粮占粮食总产的比重也不可能有更大的提高,因此,从总体上看,饲料供应不足将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这势必影响了增加动物蛋白的有效供给,制约了人们的营养水平的提高。一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宗利  徐志刚  
我国农业资源严重短缺,但食物分配不均与超重肥胖问题却日益严峻,不仅困扰人口健康,而且导致食物与资源严重浪费,从食物需求管理视角研究引导居民合理热量摄入对于人口健康和农业资源节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需求理论,拓展并构建纳入膳食知识禀赋的居民体重管理决策理论模型,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分析收入增长与膳食知识对超重个体热量摄入的影响,探讨两者影响超重个体热量摄入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膳食知识增加能有效减少超重个体热量摄入,主要通过减少谷物类食物摄入量,实现食物摄入量减少和热量摄入量下降。收入增长对超重个体热量摄入无显著影响。收入增长的直接效应提高了食物消费总量;收入增长引起的食物结构升级减少了谷物食物和油脂摄入,增加了蔬菜水果和肉蛋奶类食物摄入;谷物类食物和油脂摄入减少引起的热量下降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肉蛋奶食物摄入增加引起的热量增加。这一结果对热量摄入无收入弹性提供了一般性的解释。因此,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对超重人群给予膳食指导,并采取相关干预政策增加超重居民膳食知识,调整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增加体育锻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慧容  杜鹏飞  
研究目的:厘清城乡居民膳食需求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保障城乡居民健康营养的膳食需求及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膳食营养分析、耕地足迹方法。研究结果:(1)近39年来城乡居民植物性食物比例日趋减少、动物性食物比例上升,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与胆固醇近几年均呈上升趋势,城乡膳食结构与营养差异在缩小;(2)受膳食结构、农业生产力及人口影响,城乡居民的人均膳食耕地足迹较于20世纪80年代均有所减少,但城乡居民的总膳食耕地足迹波动中有所上升,城镇居民的总膳食耕地足迹增加,农村居民的总膳食耕地足迹有所减少;(3)提高水果及奶类食物比例、减少畜肉食物是未来城乡居民膳食优化方向;(4)预计2030年中高能量理想膳食模型的耕地足迹将进一步增加,甚至超过中国现有耕地面积。研究结论:城乡居民膳食变迁将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的压力,耕地保护对于保障国民健康营养膳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春芳   任胜杰   万金娟   姚仕彬   吴萍   曹霞敏   叶元土  
由于环境保护和成本控制的需要,植物性饲料原料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用量越来越高。植物性原料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DFs),使许多商品饲料中的DFs达30%以上,但由此带来的对水产动物的生理影响仍鲜受关注。本文介绍了DFs的定义、分类、理化特性、可发酵性及常见植物性饲料原料中DFs的含量,重点介绍了作者及团队在鱼类DFs营养生理方面的研究发现。研究表明,黄颡鱼摄食含20%-30% DFs的饲料后会出现出血、白便、肠炎、腐皮、烂鳃、肝脂肪变和纤维化、绿肝、白肝、胆囊肿大等症状及暴发性死亡。大口黑鲈和草鱼摄食高DFs饲料后也有相似症状。DFs的致病作用不仅与饲料中DFs含量有关,还与DFs种类有关,果胶对黄颡鱼的致病性比纤维素强得多。DFs的致病机制与其对胆汁酸(BAs)稳态和肠道微生物稳态的干扰有关。因DFs具有结合BAs的特性,这会阻碍BAs对法尼醇X受体(FXR)等BAs受体的激活,而FXR负反馈调控BAs的合成并抑制炎症反应,因此,大量DFs进入肠道后就会引起BAs合成亢进,提高组织中BAs水平及其疏水性并干扰BAs循环节律,再由BAs的细胞毒性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DFs还具有可发酵性,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改变,或由BAs的抗菌作用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改变,进而加剧包括BAs在内的代谢紊乱。DFs的致病性与其它胁迫作用具有叠加效应,加重疾病症状和进展。从DFs的致病机制出发,通过控制DFs摄入种类和摄入量、向饲料中添加BAs及牛磺酸、防止DFs与其他胁迫因子的叠加效应等方式可防控DFs诱导的疾病。本研究首次阐述了DFs过量摄入对鱼类的致病性及其潜在机制,为植物性饲料原料的高值化利用及饲料配制技术优化提供了新视角,为鱼类病害防控提供了新途径。研究结果也提示未来应进一步阐明不同植物性原料中DFs的种类、含量和特性以及水产动物对DFs的耐受范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志恒  汤涛  徐浩  李振  杨桂玲  王强  
【目的】明确中国居民氯吡脲的膳食摄入风险和现有的氯吡脲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对消费者健康的保护水平。【方法】基于规范残留试验和市场残留监测的农药残留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和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评估方法;基于现有MRL标准的理论最大每日摄入量和理论最大短期摄入量评估方法。【结果】采用规范残留试验数据的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各类人群氯吡脲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在0.117—0.318μg·kg-1bw·d-1,只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0.17%—0.45%;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在0.06—1.33μg·kg-1bw·d-1,只占急性参考剂量(ARfD)的0.01%—0.13%。采用市场监测数据的评估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启杰  
本项研究从全国六大区中选择 7个省 (市 ) ,对 661户城乡居民家庭 2 0 0 3年粮食消费数量和结构进行样本调查 ,通过样本数据计算出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分别为 1 1 1 .3 1公斤 (成品粮 )和 1 90 .48公斤 (原粮 )。研究还表明 ,我国居民的人均生活用粮消费数量和结构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异明显 ,但是 ,在同一地区不同收入的居民之间、不同时期之间差异不明显。以本项调查推算的城乡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基础 ,预测 2 0 0 5年、2 0 1 0年和 2 0 2 0年我国粮食 (原粮 )消费需求总量分别约为 4.4亿吨、4.8亿吨和 5.9亿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凯  徐翔  
我国人均食物构成预测与食物营养摄入比较王凯,徐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我国经济建设将分三步走,其实质是要通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达到使人民生活实现由温饱向小康,再由小康向富裕生活转化。目前我国正处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即由温饱向小康转化)的关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津春  秦富  
本文首先对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即具有非齐性、社会性、分阶段稳定性和区域性。其次主要从收入、价格、城市化、家庭规模、市场化和商品化和消费引导等几个方面对影响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贺晓丽  
在城镇居民主食消费急剧下降、动物性食品及酒类等奢侈品消费迅猛增加的同时 ,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缓慢。这说明解决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决不仅仅是快速发展经济所能解决的。本文对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现状及差异进行详细剖析 ,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从而为有目的地引导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优化食品消费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及促进食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锦华  许庆  
采用AIDS模型量化研究了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特征,从城市化和中长期营养目标的角度出发,考查城乡居民消费习惯和年龄结构的差异,预测未来十年(2011-2020)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总量。综合居民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的结果预测未来十年我国整体粮食需求。根据预测,未来我国粮食将在2018年第一次出现供求缺口,到2020稍稍超过5%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秀梅  秦富  
本文在分析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的因素后,通过城镇和农村居民动物性产品食物需求的LA/AIDS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后,会较多地增加禽肉和猪肉消费;家庭规模扩大将使居民猪肉消费和蛋类消费减少,禽肉和牛羊肉消费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将使农村居民猪肉消费减少,蛋类消费增加较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心田  易法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