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7)
2023(11934)
2022(10519)
2021(9922)
2020(8375)
2019(19836)
2018(19977)
2017(40177)
2016(21736)
2015(24247)
2014(24511)
2013(24622)
2012(22937)
2011(20635)
2010(20733)
2009(19184)
2008(18785)
2007(16425)
2006(14748)
2005(13212)
作者
(63489)
(52218)
(52037)
(49807)
(33381)
(25039)
(23759)
(20511)
(19862)
(18670)
(17830)
(17597)
(16680)
(16672)
(16299)
(15964)
(15616)
(15424)
(15002)
(14873)
(13028)
(12892)
(12599)
(11785)
(11781)
(11607)
(11570)
(11556)
(10538)
(10247)
学科
(92359)
经济(92257)
管理(60085)
(57155)
(45606)
企业(45606)
方法(42590)
数学(37524)
数学方法(37175)
中国(27390)
(23298)
(22290)
地方(20133)
(19488)
业经(18423)
(17384)
(16755)
贸易(16744)
(16257)
农业(15442)
(14320)
银行(14267)
环境(14071)
(13893)
(13628)
理论(13612)
(13368)
金融(13367)
(13034)
财务(12976)
机构
大学(316821)
学院(313036)
(129652)
经济(126813)
管理(124763)
理学(108070)
理学院(106815)
研究(106450)
管理学(105151)
管理学院(104573)
中国(78355)
(68385)
科学(65076)
(59968)
(53376)
研究所(48456)
财经(48312)
(46967)
中心(46669)
业大(45398)
(44276)
(43846)
北京(43787)
(41404)
师范(41029)
经济学(39637)
(38981)
农业(36880)
(36383)
财经大学(35996)
基金
项目(210298)
科学(165012)
研究(154106)
基金(152688)
(132440)
国家(131403)
科学基金(112456)
社会(97099)
社会科(92023)
社会科学(91998)
基金项目(81761)
(80545)
自然(72858)
自然科(71121)
自然科学(71105)
教育(69850)
自然科学基金(69822)
(68280)
资助(63571)
编号(62802)
成果(51288)
(47022)
重点(46662)
(45267)
课题(43053)
(42821)
教育部(40242)
创新(40051)
科研(39980)
国家社会(39505)
期刊
(141067)
经济(141067)
研究(97943)
中国(53071)
学报(47139)
管理(45661)
科学(44243)
(42921)
(41361)
大学(35518)
学学(33379)
教育(31666)
农业(28891)
(26707)
金融(26707)
技术(25911)
财经(23180)
经济研究(23119)
业经(22537)
问题(20805)
(19790)
理论(16527)
图书(16014)
技术经济(15746)
现代(15069)
实践(15037)
(15037)
科技(14551)
商业(14417)
(14331)
共检索到455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焕峰  曾宝富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增长速度与专业化、专业化与行业竞争力、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增长质量等方面对我国十大城市的工业结构调整与增长活力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结论是:工业结构的调整并不一定带来较快的工业总量的增长;结构调整比例的增减对利润率的影响不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的崛起,要变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以加快技术创新为引领,避免低水平专业化的盲目扩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曾鹏  李洪涛  
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产业结构及分工状况,对新常态下"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综合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区位熵、相关多样化指数,对中国十大城市群三大产业及19个行业的产业结构与分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常态下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所受影响最大,但产业结构依旧保持稳定良好;京津冀、辽中南、关中城市群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仍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海峡西岸、长江中游、川渝城市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山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产业发展出现停滞,产业分工水平开始倒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鹏  黄图毅  阙菲菲  
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对推进我国城市群战略实施效果评价和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合运用地理软件和空间分形理论,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分维数和回归方程入手,探寻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的异同点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国的城市群整体呈现出倒"T"型结构;且各个城市群都是高度集中于某一地理要素,核心城市主要以高速公路及铁路干线为扩散轴向外扩散延伸;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是中西部地区。随着城市群战略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群可扩张土地的减少,使得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出现了一定的"挤压"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鹏  罗艳  
职能结构是否合理对城市群整体效益的发挥具有直接的影响,研究城市体系三大结构之一的职能结构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比较的角度,探寻中国十大城市群职能结构特征的异同点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各城市之间的优势职能结构差异性不显著,趋同性普遍较强;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的职能结构类型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各个城市群的突出职能类型和强势职能类型差异较明显;中国十大城市群的行业重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上,第二产业的职能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杜龙政  常茗  
根据2005—2012年中国十大城市群104个市级区域面板数据,对城市群产业结构和区位竞争力进行了跨区域比较研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十大城市群分为受竞争力限制地区、推动作用不明显地区和受竞争力显著推动地区三类,并从经济发展水平、三次产业具体偏离情况和产业变化情况等方面对三类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优劣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区域产业结构优劣和竞争力强弱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构成相关,三类地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各不相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鹏  蒋翠云  
通过构建城市群集聚力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集聚力和中国十大城市群内各城市集聚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的集聚力差异程度不大而中国十大城市群内各城市集聚力分布不均。针对性地指出中国十大城市群以及中国十大城市群内各城市在劳动分工中所承担的不同功能,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张东冬  秦艳辉  
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文章通过运用区位商和工业集聚水平增长指数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格局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且工业集聚水平及发展趋势有明显差别,具有区域差异性;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格局合理性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楷  
缩小我国沿海和内地的差距,是我国区域发展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自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又相继实施了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战略,但这些战略的实施,始终无法使内地的经济赶超东部。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沿海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是其工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内地由于工业结构调整的被动性以及不适当的专业化,限制了其工业的增长。内地经济要赶超沿海,必须采取新的思路,变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这是振兴内地经济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朱玉鑫  
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在促进中国城市群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通过建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状况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异,且城市群之间非均衡性差异明显,并认为尽快采取措施缩小各城市群间的发展差距,保持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下增强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能力是目前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环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鹏  毕超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以一个或几个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逐渐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新型城市-区域发展合作和空间组合模式。提高十大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促进我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建立多层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从经济、社会和自然三方面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存在非均衡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如何提高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鹏  朱玉鑫  
通过建立生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进行多层次的比较研究。认为在微观层面,中心城市对城市群生态发展影响巨大,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生态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在中观层面,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生态发展路径相似,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区域联动,造成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在宏观层面,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水平直接关系我国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程度,国家对大城市群的定位不同,不同的战略定位影响其生态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异;无论城市群内部还是城市群之间均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尽快缩小各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努力提高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生态发展能力是解决区域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伟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右侧单位根检验的房价泡沫监测方法来动态刻画中国十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的一、二手住宅市场在2005—2016年期间的价格泡沫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采用R-Vine Copula模型来刻画十大城市房价泡沫之间复杂相依结构及其相依性,进而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各城市房价泡沫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期内,十大城市的一、二手住宅市场均显著存在多个周期性泡沫,总体上,一手住宅价格泡沫程度要比二手住宅价格泡沫严重;同样,一线城市房价泡沫比二线城市房价泡沫严重,且已向部分重点二线城市蔓延。一手住宅市场显示出明显的房价泡沫区域聚集和城市层级聚集特征,但二手住宅市场并不具有这些特征。各城市房价泡沫之间普遍存在非对称的上下尾相依结构和泡沫传导机制。深圳、天津、南京和成都引领着一手住宅价格泡沫,而北京和杭州则在一手房价格泡沫传导路径中起到重要中介作用;上海、深圳和杭州引领着二手住宅价格泡沫,而武汉在二手房价格泡沫传导路径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伟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右侧单位根检验的房价泡沫监测方法来动态刻画中国十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的一、二手住宅市场在2005—2016年期间的价格泡沫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采用R-Vine Copula模型来刻画十大城市房价泡沫之间复杂相依结构及其相依性,进而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各城市房价泡沫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期内,十大城市的一、二手住宅市场均显著存在多个周期性泡沫,总体上,一手住宅价格泡沫程度要比二手住宅价格泡沫严重;同样,一线城市房价泡沫比二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张凡  
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的矛盾仍然存在。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因素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并不很显著,十大城市群的技术效率总体来说不错,把十大城市群分为"双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双低型"四种类型。由于城市群跨省跨行政区等现实因素,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供给效率水平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张凡  
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的矛盾仍然存在。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因素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并不很显著,十大城市群的技术效率总体来说不错,把十大城市群分为"双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双低型"四种类型。由于城市群跨省跨行政区等现实因素,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供给效率水平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