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52)
- 2023(3655)
- 2022(3139)
- 2021(2950)
- 2020(2602)
- 2019(5959)
- 2018(6018)
- 2017(12262)
- 2016(6704)
- 2015(7853)
- 2014(7913)
- 2013(8393)
- 2012(8171)
- 2011(7650)
- 2010(8009)
- 2009(7789)
- 2008(7841)
- 2007(7034)
- 2006(6660)
- 2005(6131)
- 学科
- 济(28645)
- 经济(28609)
- 管理(19288)
- 业(16006)
- 方法(13378)
- 数学(12396)
- 数学方法(12312)
- 中国(11427)
- 制(11129)
- 企(11068)
- 企业(11068)
- 农(8440)
- 度(7720)
- 制度(7717)
- 财(7058)
- 银(6459)
- 银行(6448)
- 教育(6229)
- 行(6221)
- 服务(5906)
- 贸(5904)
- 贸易(5897)
- 资源(5832)
- 易(5803)
- 和(5199)
- 学(5153)
- 农业(5135)
- 融(5062)
- 金融(5062)
- 业经(5043)
- 机构
- 大学(112657)
- 学院(108552)
- 济(46959)
- 经济(45557)
- 管理(40894)
- 研究(39226)
- 理学(34075)
- 理学院(33686)
- 管理学(33190)
- 管理学院(32967)
- 中国(29928)
- 京(25179)
- 财(24275)
- 科学(21753)
- 所(20002)
- 财经(18944)
- 研究所(17756)
- 经(17094)
- 江(17071)
- 中心(16930)
- 北京(16799)
- 农(16205)
- 经济学(14795)
- 范(14686)
- 师范(14586)
- 业大(14080)
- 院(14077)
- 财经大学(14060)
- 州(13687)
- 经济学院(13462)
- 基金
- 项目(64372)
- 科学(49434)
- 研究(48562)
- 基金(45658)
- 家(39360)
- 国家(39062)
- 科学基金(32304)
- 社会(30473)
- 社会科(28886)
- 社会科学(28876)
- 省(24436)
- 基金项目(23593)
- 教育(22872)
- 划(20670)
- 编号(20603)
- 资助(19777)
- 自然(19466)
- 自然科(18807)
- 自然科学(18795)
- 自然科学基金(18454)
- 成果(17644)
- 部(15254)
- 课题(14499)
- 发(14487)
- 重点(14357)
- 教育部(12855)
- 国家社会(12726)
- 人文(12296)
- 创(12264)
- 性(12094)
共检索到172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春海 郭同济 许可
文章利用双变量泰尔指数法的层级分解和水平分解,对我国2005—2015年的医疗卫生人员数和卫生机构床位数的均等化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维度和城乡维度优先分解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水平以及水平分解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水平在国家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新医改")实施前逐年平稳上升,2009年"新医改"实施后配置均等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而"新医改"实施两年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水平呈现逐年降低趋势。"新医改"前后东部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等程度都是最高的。全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均等除了城乡间配置不均等的原因外,还有一部分由非地区、非城乡因素引起。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康海媛 孙焱林
目的:通过比较中国31个省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的人均配置水平,揭示各省区医疗资源配置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个代表性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31个省区的人均配置水平分成5个等级;根据5个等级,提出影响人均配置水平等级的影响因素,建立有序Probit模型并估计。结果:北京、上海、西藏分别属于第一、第四、第五等级,天津等7省区属于第二等级,河北等21省区属于第三等级;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家庭可支配收入等4个因素均显著影响人均配置水平。结论:经济发展与医疗资源的人均配置水平不均衡,政府卫生支出比重与人均医疗资源配置水平呈负向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梅玲 陈少晖
文章基于我国2013—2020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综合测度,揭示其时序变化和空间差异特征,并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影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2013—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效率总体有所提升,但总体未实现有效配置;从空间分布看,不同省份的医疗卫生资源效率存在差异,相较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效率最高,其次为中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结合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结果发现,主要是医疗设备和人才的不足制约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效率提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演化上看,东中部地区较为平稳,西部地区受政策、环境等影响,变动较大。建议强化医疗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大西部地区医疗投入,优化东中部地区配置效率;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协作,平衡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谢金亮 方鹏骞
文章从《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提取出我国31个省区医疗卫生资源的7项指标及其数据,计算投入指标的基尼系数,研究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构建DEA的C2R模型,研究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文献分析,提出影响我国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通过线性回归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相对公平;利用效率有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经费投入是瓶颈,需求不足是根源;人口密度、居民可支配收入等4种因素对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有显著性的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蕾 李靖宇 刘兵 乔晗
医疗卫生服务是世界范围广泛关注的领域之一。本文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部分国家现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及相应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归纳分析。通过文献调研,梳理五种主要模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特点,并讨论八个代表性国家的具体情况;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对比各国卫生费用、人力资源和固定资产等主要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其中针对卫生费用提出了一个六维比较框架用于国别分析。文中通过运行模式和资源配置两方面对比,揭示有关国家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现状的差异,以期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启示和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谦
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就医疗卫生资源来讲,一方面,人的健康需求是一种持续的社会需求,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比较低,医疗卫生资源稀缺,供给不足。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在理论上分析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方式及配置效率的高低,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框架,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蕾 李靖宇 刘兵 乔晗
医疗卫生服务是世界范围广泛关注的领域之一。本文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部分国家现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及相应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归纳分析。通过文献调研,梳理五种主要模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特点,并讨论八个代表性国家的具体情况;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对比各国卫生费用、人力资源和固定资产等主要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其中针对卫生费用提出了一个六维比较框架用于国别分析。文中通过运行模式和资源配置两方面对比,揭示有关国家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现状的差异,以期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启示和参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崔爽,张玉清,王玉清
卫生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人类医疗保健需求无止境,而资源却远远不足。所以,社会必须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作出这样的选择:在医疗保健服务上花多少钱,如何以最佳的方式把这些服务生产出来,以及如何分配这些服务,要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饶克勤,陈育德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所产生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计划经济模式下国家发展卫生事业很大程度上强调增加供给方的卫生服务的能力,即增加卫生机构、卫技人员和医院床位来增加卫生投入,因而带来了一些地区机构重叠、人员臃肿、资源利用不高;另一方面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和补偿机制不合理致使我国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社会及居民的负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医疗需求的增加和卫生服务的利用。近些年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小才
要克服中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财政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中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财政投入的制导机制:确立财政投入的主体地位,通过财政杠杆把更大范围的社会资金引导到医疗卫生领域;以结构调整为重点,通过财政的分配功能,来制导整个医疗卫生领域的生产、消费和交换环节。不仅要完成对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而且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协调医、患、保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多重利益关系,形成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的财政分配机制。
关键词:
医疗卫生 资源配置 财政投入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卫平 薛冰
目的:研究转移支付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的门槛效应。方法:基于2000—2014年我国23个省的面板数据,测算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指数并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转移支付、人均GDP和医疗卫生投入等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分别以时间和转移支付值为门槛值进行面板门槛回归。结果:转移支付显著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均等分布,但以330亿元为门槛,超过此门槛后弹性会下降,同时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转移支付对医疗资源均等分布的弹性也在减少。结论:进一步增加转移支付力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均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门槛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秋洁
根据卫生资源配置绩效指标,本文通过大量历史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和比较,首先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绩效进行了深入分析,接下来分析了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对解决农村居民健康建设的现实意义,最后为实现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高效配置提出了财政政策、医药价格体系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医疗卫生资源 绩效评价 农村医疗保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志锋 张天
缩小因地区差异导致的健康差距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差距,对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地区间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差异化现实,文章运用2007年省际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医疗服务均等化和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为实现卫生资源地区间和谐分配、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战略提供一个现实和政策的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德超 徐文才
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是保障和改善人们生命与健康权的基本条件。受承担法律责任的要求,受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性质的要求以及受保障健康权、维护人权的要求,政府应承担起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由于受历史原因、体制原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地区、城乡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不均等的状况较为突出。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的主要原因包括地区、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软约束的市场化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约束。这就需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医疗卫生体制;逐步化解城乡二元结构。
关键词:
基本医疗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 城乡二元结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乐 王红漫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和医疗保障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北京市各城区按照功能进行划分,以服务人口数量为分析依据,比较各区卫生资源的平均配置水平,通过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测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北京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6,0.21和0.20。泰尔指数分析结果基本与基尼系数一致,区域内部差异是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公平性变动的主要因素,区域间差异是人力资源公平性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总体较为公平,但是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的差异仍不可忽视,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需要更加注重公平性提升。
关键词:
医疗卫生资源 卫生资源配置 公平性 北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