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0)
- 2023(11599)
- 2022(10048)
- 2021(9555)
- 2020(8371)
- 2019(19587)
- 2018(19709)
- 2017(39233)
- 2016(20997)
- 2015(24135)
- 2014(24471)
- 2013(24366)
- 2012(22593)
- 2011(20321)
- 2010(20365)
- 2009(19380)
- 2008(19407)
- 2007(17585)
- 2006(15195)
- 2005(13939)
- 学科
- 济(91006)
- 经济(90907)
- 业(62562)
- 管理(62283)
- 企(50832)
- 企业(50832)
- 方法(45867)
- 数学(40295)
- 数学方法(39762)
- 财(27792)
- 农(25699)
- 中国(24442)
- 制(20333)
- 业经(18807)
- 贸(18436)
- 贸易(18426)
- 易(17929)
- 学(17642)
- 农业(16801)
- 务(15726)
- 财务(15669)
- 财务管理(15627)
- 银(15502)
- 银行(15475)
- 地方(15377)
- 企业财务(14768)
- 行(14715)
- 理论(14600)
- 和(14155)
- 融(13829)
- 机构
- 大学(313619)
- 学院(312343)
- 济(133179)
- 经济(130494)
- 管理(123275)
- 理学(106107)
- 理学院(105016)
- 管理学(103264)
- 管理学院(102668)
- 研究(98805)
- 中国(77582)
- 京(65176)
- 财(64511)
- 科学(58558)
- 财经(51161)
- 所(49535)
- 农(48049)
- 中心(46808)
- 经(46260)
- 江(46086)
- 研究所(44430)
- 业大(43724)
- 经济学(41744)
- 北京(41293)
- 范(39489)
- 师范(39139)
- 财经大学(37926)
- 经济学院(37869)
- 农业(37694)
- 州(36976)
- 基金
- 项目(200035)
- 科学(157722)
- 研究(147083)
- 基金(146041)
- 家(125788)
- 国家(124750)
- 科学基金(107387)
- 社会(93675)
- 社会科(88820)
- 社会科学(88796)
- 省(77533)
- 基金项目(76921)
- 自然(69011)
- 教育(68605)
- 自然科(67403)
- 自然科学(67384)
- 自然科学基金(66165)
- 划(65427)
- 资助(61011)
- 编号(60692)
- 成果(49555)
- 部(45491)
- 重点(44877)
- 发(42433)
- 创(41238)
- 课题(40890)
- 教育部(39430)
- 科研(38782)
- 人文(38547)
- 创新(38529)
共检索到457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宏艳 姚双花
利用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按照《中国统计年鉴》中计算消费价格指数时对商品和劳务的分类,选取了75种代表性商品,并查找了这些商品在我国31个省份2002—2010年的价格。以北京为基准地区,计算得出各地区的人民币购买力指数,用以修正各地区的区际收入,剔除价格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实际区际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剔除价格影响后,我国实际区际收入的差距比按照统计年鉴所计算出来的差距要小。与此同时,到2010年为止,修正前后的区际收入差距逐年扩大的趋势依然存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梅 樊杰
区域发展差距是地理学研究的经典命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居民真实收入的差距也成为区域发展差距研究关注的内容。对于区域发展差距的研究通常使用名义指标(GDP、人均GDP、可支配收入等)进行测度,然而物价水平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名义收入存在被高估或低估的现象,需要用更合理的真实收入指标来衡量区域发展差距。针对当前名义收入不能反映居民实际收入的客观事实,文章借鉴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理论,从购买力的角度测算各地区的实际收入水平差距。结果表明:1通过购买力平价可以得出用来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综合物价水平的空间价格指数(Space Price Index),用于消除地区之间物价水平的影响,将名义收入转换为实际收入;2综合考虑收入和物价两个因素,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要小于名义收入所显示的差距;3长三角地区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均是高值集聚的热点,是居民收入高、购买能力强、实际生活水平最高的区域,西南部分地区则由于名义收入水平较低、物价水平较高,是实际发展最落后、居民生活水平最低的区域。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忠文 洪涓
本文通过对依据购买力平价方法对各国及世界经济增长评价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了IMF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的中国GNP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及排序的不准确性。提出中国要加强购买力平价测算的研究工作,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中国自己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公式和模型,以对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NP进行准确测算,促进我国早日加入世贸组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江 于小茜 王春云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是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内容。针对名义收入不能反映人民真实生活水平与福利水平的问题,以地区购买力平价作为切入点,通过改进现有随机方法,搭建随机方法下的多边比较指数系统一般化框架,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价格水平进行精确测度,进而量化分析剔除价格差异影响的中国地区间实际收入差距。研究结果显示:与名义收入相比,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水平均显著提高,地区间实际收入差距程度缩小,中国地区间实际收入水平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比例由2.39降为2.03,实际收入呈现高收入聚集区向北部移动、低收入聚集区向南部移动的新特点。研究结果从定量分析的角度予以中国各地区实际收入水平更客观更准确的定位,可为中国地区间资源分配及差异化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进而推进共同富裕远景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俊钢 段果
为避免单独分析物价或汇率研究而导致国际国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数据分析失效,本文将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综述,同时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汇率和物价通胀率进行实证分析。运用这种比较全面的分析方法,避免进入过去国际金融学研究经常对市场进行分割以及隔离法宏观分析的套路,有利于为20世纪的价格理论体系提供相互联系而统一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汇率关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于鸿君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货币主义分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于鸿君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浮动汇率制代替了固定汇率制,美元和黄金脱钩同时也标志着国际货币制度由金汇兑本位制转变为信用本位制。在此背景下,汇率的决定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以货币主义的观点探...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青 宋福铁
本文通过回顾汇率形成机制的有关文献、分析购买力平价理论,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引入可支配收入因素,建立了一个新的汇率决定理论———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理论。首先,本文的切入点新颖,为了排除各种干扰因素,通过把我国的各地区假想成小国家的角度来考察新理论的正确性。国内数据的实证结果证实,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模型效果明显好于购买力平价模型。然后,将该模型运用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结果发现,现阶段人民币币值确被低估了7%~8%,但低估的幅度并不像欧、美等国所声称的那样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文朗
在西方汇率理论体系中,购买力平价(PPP)理论无疑是颗璀璨的明珠。自20年代产生以来就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该理论的不足之处亦不言自明,本文试图通过扩展的PPP理论,并将它与货币供给理论相结合,从更深的层面,更多的方面来探讨汇率的形成与决定,使理论在解释与指导实践时更合理、更科学。 一、传统理论:物价是决定汇率的唯一因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任兆璋 宁忠忠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葛兰杰因果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并不遵循购买力平价理论。因而不应以该理论为依据要求人民币升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范爱军 韩青
在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压力中,有一种理由认为人民币汇率已大幅偏离了购买力平价。但是偏离购买力平价的汇率需要调整这一命题的真伪取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一国的适用性,这种适用性的常用检验方法有两种:实际汇率的平稳性检验和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的协整检验,虽然分析结论认为前者的严谨性优于后者,但这两种方法均不支持购买力平价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原因除了购买力平价自身的局限外,更重要的在于中国的汇率-价格传导机制不够通畅。既然购买力平价在中国并不完全成立,那么人民币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就不能构成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人民币汇率 升值 适用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
我国将于2012年通过购买力平价换算GDP参与国际比较项目(ICP),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内是否成立是我国能否顺利参与这一项目的关键。在中外购买力平价(PPP)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三变量模型,对1950~2009年间人民币汇率及其中美CPI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旨在为我国参与ICP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结构突变 人民币汇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芳东
世界银行2008年2月底发布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46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国际比较项目(ICP)最终结果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本文以世界银行发布的最终数据为基础,比较了世界各国价格水平、基于购买力平价(PPP)的GDP规模和人均GDP等指标,剖析了与以前公布的PPP结果不同的原因。分析表明,2005年PPP比较结果要比以前推算的结果更合理些,但仍存在着一些数据质量问题,应引起注意,要正确理解和使用PPP数据。
关键词:
GDP 国际比较 购买力平价 汇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芳东
本文介绍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一轮购买力平价(PPP)项目的比较结果,着重研究了近3年来各国购买力平价和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并对基于PPP的各国GDP总量和人均GDP进行分析、对比。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相对价格水平 GDP国际比较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芳东
本文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 ,分析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 ,认为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以及购买力平价实际测算的误差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 ,也是合理的。以购买力平价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 购买力平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