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61)
2023(3427)
2022(2964)
2021(2724)
2020(2479)
2019(5640)
2018(5872)
2017(12720)
2016(6625)
2015(7594)
2014(7677)
2013(7989)
2012(7766)
2011(7169)
2010(7319)
2009(7073)
2008(6926)
2007(6414)
2006(5867)
2005(5367)
作者
(19881)
(16493)
(16345)
(15755)
(10088)
(7640)
(7519)
(6365)
(6040)
(5942)
(5387)
(5236)
(5146)
(5130)
(5099)
(4916)
(4786)
(4749)
(4747)
(4720)
(4257)
(4046)
(3953)
(3755)
(3727)
(3646)
(3614)
(3582)
(3328)
(3262)
学科
(34965)
经济(34940)
(19553)
管理(17215)
方法(15101)
数学(13618)
数学方法(13567)
(13461)
企业(13461)
中国(11108)
(10536)
产业(8766)
(8037)
业经(7943)
(7165)
(7091)
贸易(7087)
地方(7036)
(6927)
农业(6884)
(6571)
银行(6562)
(6365)
结构(5798)
技术(5753)
(5286)
(5193)
金融(5191)
地方经济(4743)
(4482)
机构
学院(106444)
大学(106023)
(51083)
经济(50217)
管理(41549)
理学(35500)
理学院(35183)
管理学(34794)
管理学院(34602)
研究(34153)
中国(26771)
(24530)
(22094)
财经(19541)
科学(18168)
(17538)
(16905)
经济学(16678)
经济学院(15337)
中心(15275)
(15113)
研究所(14909)
北京(14439)
财经大学(14394)
(13930)
业大(13046)
(12417)
(12415)
师范(12333)
(11872)
基金
项目(63237)
科学(50018)
研究(48631)
基金(45752)
(38416)
国家(38126)
科学基金(32510)
社会(32414)
社会科(31008)
社会科学(31004)
(24633)
基金项目(24321)
教育(21051)
编号(20177)
(20135)
资助(18961)
自然(18487)
自然科(17990)
自然科学(17986)
自然科学基金(17673)
成果(16688)
(15222)
(14574)
重点(13634)
国家社会(13608)
课题(13379)
(13284)
发展(12966)
人文(12826)
(12800)
期刊
(57267)
经济(57267)
研究(34340)
中国(16852)
(16129)
管理(15804)
(13293)
学报(12488)
科学(12301)
(11432)
金融(11432)
业经(10994)
经济研究(10154)
大学(9961)
财经(9873)
学学(9318)
农业(9267)
问题(8977)
技术(8857)
(8637)
(7485)
商业(7091)
教育(7047)
理论(6713)
统计(6580)
技术经济(6292)
实践(6024)
(6024)
国际(5860)
(5835)
共检索到159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秉镰  胡玉莹  
文章尝试运用波士顿矩阵和区位商方法识别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需要进行产业转移的具体行业,并对识别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该识别方法具有有效性,且目前我国的区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国范围内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即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价值链高端的产业仍向东部集中。与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更适合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春梅  奚贞子  马金金  
基于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大背景,使用1999-2016内地年30个省市、27个二位数工业行业数据定量测度区际产业转移,选择产业关联较强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使用投入产出法识别关联产业、测算其关联产业溢出,利用2004—2016年内地28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关联产业溢出效应与电子设备制造业转移的关系、产业转移中的关联产业溢出与电子设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2014年中国工业空间基尼系数出现拐点,总体工业由之前的分散转移转为新的集中转移,而电子设备制造业仍处在向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集聚的分散转移中;②电子设备制造业转移中的产业关联溢出效应确实存在,且促进了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业高质量发展;③产业转移中第三产业关联溢出效应对电子设备制造业分散转移的作用高于工业,但工业的关联溢出对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明显高于第三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炳林  
产业转移的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嵌入在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当中。各行动者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及其在社会网络中所处位置的变化,都将对企业的迁移行为产生影响力。围绕力的一般作用过程及其特征,从社会网络影响力的产生、传导及反馈的过程来解析社会网络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梅林  张杰  杨先花  
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下,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手段。基于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内涵、动力机制等既有研究,从考虑运输成本的"推-拉"模型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效应的市场动力机制,以及信息不对称下强弱势政府间竞争博弈机制两个维度,剖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内在机理。从创新顶层设计、发挥比较优势、降低交易成本3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的政策保障措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满凤  李昕耀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本地政府、外地厂商、本地厂商和消费者的动态完全信息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其纳什均衡结果表明: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取决于本地政府的腐败程度,腐败程度越高的地区,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越显著;然后,利用1992-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以上理论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的预期基本一致。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应注意到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即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逆向作用,尤其是在高腐败地区,这一效应更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满凤  高梦桃  
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区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但是短期内抑制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区域的结果说明,区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暂不显著,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产生显著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静  赵凌云  
文章通过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正负效应考察发现,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本应是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却并未完全发挥作用。结合灰色关联度的定量分析更可明显看到,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并未通过技术进步等因素来实现环境改善。所以,有关部门应制定和规范相关制度,改变目前承接产业转移的单一目标模式,通过兼顾环境问题提升承接规格,通过规制和市场化方式倒逼企业技术提升,最终取得经济的良性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兵权  
近年来东亚承接了发达国家移出的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函数,经济实力开始增加,在世界贸易中份额上升,出口增长,经常项目顺差增多;东亚国家经济运行的良好表现,亦吸引了国际资本的流入,进而造成了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通过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在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后,制造业出口迅猛发展,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顺差,间接引发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同时,国际产业转移通过FDI的持续涌入促使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直接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在今后甚至较长一段时期东亚外汇储备还将处于高水平并仍将继续增加,这是东亚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早  侯玉琳  
本文将工业智能化纳入新经济地理学经典分析框架,刻画与验证工业智能化、劳动力成本和人力资本影响中国区域间工业产业转移的机理和效应。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一方面改变了区域间产业单向梯度转移模式,南部沿海地区已出现工业产业回流现象,劳动力成本不再是产业转移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改变了地区产业结构梯度升级模式,沿海地区的高技术含量和常规性任务密集行业开始呈规模扩张之势,部分中等技术制造业发展成熟后不再按照"雁阵模式"向内陆地区转移。此外,工业智能化和人力资本的有效匹配推动了东南沿海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入不再是后发地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途径,高质量人力资本成为支撑国家或地区成功实现工业智能化转型和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炳林  
政府是推动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主体之一,其可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引导和激励企业将产业转移的可能性进一步转化为现实行为,形成产业转移的推动力量。围绕作用力的一般作用过程及其特征,从政府作用力的来源、表现及发生机理来解析政府作用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用俊  
在全球生产体系下,我国区际间的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是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商务成本的地区差异又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力资源和资本要素的区域流动,从而会影响到产业转移的实现。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要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应该积极的降低交易成本,加大人才和外商直接投资引进的力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炳林  
从作用模式出发,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可分为三个子系统:市场驱动机制、政府作用机制和自我维持机制。市场驱动机制是推动产业转移最根本的力量,政府作用机制引导企业将产业转移的可能性进一步转化为现实行为,自我维持机制是形成产业转移行为自我强化和路径依赖现象的原因。三者之间互相联系,通过作用于企业这一主体而彼此连接、相互耦合。现实中由于动力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出现产业转移粘性、行政区划内转移、政策目标偏差等耦合误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玲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截面数据实证探究我国工业化水平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的关系,经过数据的筛选和严格的诊断检验,并且在对计量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和工业化水平成正向相关的关系,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其"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高,反之,工业化水平越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低。从实证的角度支持了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造成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的猜想和假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子红  
区际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而且有利于欠发达地区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基于国内外区际产业转移的文献综述,为我国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玫  
从广义空间观看,区际产业转移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区域协调观和节约型社会的本质相一致。但产业转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三维度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衰退性产业转移以及招商引资领域环境门槛过低普遍会对承接区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经过综合利弊权衡,坚持区域可持续发展观是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最优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