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39)
- 2023(13419)
- 2022(11788)
- 2021(11097)
- 2020(9476)
- 2019(21744)
- 2018(21951)
- 2017(43194)
- 2016(23475)
- 2015(26421)
- 2014(26623)
- 2013(26459)
- 2012(24381)
- 2011(22093)
- 2010(22315)
- 2009(20737)
- 2008(20416)
- 2007(18263)
- 2006(16270)
- 2005(14605)
- 学科
- 济(95154)
- 经济(95015)
- 管理(73971)
- 业(68464)
- 企(56705)
- 企业(56705)
- 方法(41756)
- 数学(35871)
- 数学方法(35523)
- 财(27786)
- 中国(26466)
- 农(26429)
- 制(23362)
- 业经(22469)
- 地方(18970)
- 学(18830)
- 贸(17222)
- 贸易(17212)
- 农业(17164)
- 易(16748)
- 银(16181)
- 银行(16136)
- 技术(16135)
- 体(16055)
- 务(15626)
- 财务(15556)
- 财务管理(15516)
- 行(15396)
- 和(15195)
- 环境(15040)
- 机构
- 大学(342949)
- 学院(340088)
- 济(139293)
- 管理(136898)
- 经济(136265)
- 理学(118349)
- 理学院(117073)
- 管理学(115331)
- 管理学院(114710)
- 研究(111668)
- 中国(83414)
- 京(73199)
- 财(68724)
- 科学(66574)
- 所(55399)
- 财经(53915)
- 农(50127)
- 中心(49793)
- 研究所(49763)
- 江(49389)
- 经(48784)
- 业大(48146)
- 北京(46695)
- 范(43481)
- 师范(43133)
- 经济学(42054)
- 院(40303)
- 州(40048)
- 财经大学(39993)
- 农业(39065)
- 基金
- 项目(225750)
- 科学(178030)
- 研究(168813)
- 基金(163991)
- 家(140976)
- 国家(139814)
- 科学基金(120481)
- 社会(106980)
- 社会科(101381)
- 社会科学(101357)
- 省(87607)
- 基金项目(87542)
- 自然(76687)
- 教育(76603)
- 自然科(74795)
- 自然科学(74780)
- 自然科学基金(73440)
- 划(73176)
- 编号(69453)
- 资助(67155)
- 成果(57412)
- 部(50623)
- 重点(49846)
- 发(48132)
- 课题(47469)
- 创(47180)
- 制(44990)
- 创新(44000)
- 教育部(43796)
- 国家社会(43523)
- 期刊
- 济(156942)
- 经济(156942)
- 研究(105355)
- 中国(63703)
- 财(52120)
- 管理(51749)
- 学报(49625)
- 科学(46709)
- 农(46296)
- 大学(38427)
- 学学(36087)
- 教育(36078)
- 农业(31853)
- 融(30324)
- 金融(30324)
- 技术(28581)
- 财经(26705)
- 业经(26217)
- 经济研究(24693)
- 经(22791)
- 问题(21179)
- 理论(17854)
- 图书(16905)
- 技术经济(16684)
- 科技(16532)
- 现代(16232)
- 实践(16219)
- 践(16219)
- 贸(15682)
- 商业(15661)
共检索到501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炳林
政府是推动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主体之一,其可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引导和激励企业将产业转移的可能性进一步转化为现实行为,形成产业转移的推动力量。围绕作用力的一般作用过程及其特征,从政府作用力的来源、表现及发生机理来解析政府作用机制。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政府作用 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梅林 张杰 杨先花
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下,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手段。基于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内涵、动力机制等既有研究,从考虑运输成本的"推-拉"模型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效应的市场动力机制,以及信息不对称下强弱势政府间竞争博弈机制两个维度,剖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内在机理。从创新顶层设计、发挥比较优势、降低交易成本3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的政策保障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炳林
产业转移的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嵌入在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当中。各行动者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及其在社会网络中所处位置的变化,都将对企业的迁移行为产生影响力。围绕力的一般作用过程及其特征,从社会网络影响力的产生、传导及反馈的过程来解析社会网络机制。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社会网络 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炳林
从作用模式出发,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可分为三个子系统:市场驱动机制、政府作用机制和自我维持机制。市场驱动机制是推动产业转移最根本的力量,政府作用机制引导企业将产业转移的可能性进一步转化为现实行为,自我维持机制是形成产业转移行为自我强化和路径依赖现象的原因。三者之间互相联系,通过作用于企业这一主体而彼此连接、相互耦合。现实中由于动力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出现产业转移粘性、行政区划内转移、政策目标偏差等耦合误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动力机制 耦合误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子翔
产业的区际转移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但由于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和行政边界的刚性约束,造成了地方政府间的税收争夺,阻碍了产业的梯度转移,影响了价值链的有序延伸,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财税体制改革的视角,通过对横向分税制的探索,试图构建产业区际转移利益协调机制,以期能够打破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羁绊,突破地方政府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现行体制机制的障碍,以经济的内在联系为基石,化解区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利益冲突,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区域合理分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熊雪如 覃成林
产业有序转移是指符合产业转移规律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转移。具有客观性、政府引导性、规划性、整体性和差异性五大特点。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政府应加强中央政府或上级行政区政府、转入区与转出区地方政府的分工与互动,从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区域差异性产业发展政策、区域差异性要素供给政策、区域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和区域差异性产业发展财政支持政策等5个方面构建政府作用体系,系统地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有序转移 政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满凤 高梦桃
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区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但是短期内抑制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区域的结果说明,区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暂不显著,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产生显著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燕 李录堂
以地方政府竞争为视角,梳理了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与污染性产业转移之间的理论机制,又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垂直型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很好地解释了环境规制政策对污染性产业的驱逐现象;地方政府以环境治理目标为竞争方式,环境规制政策明显减少了污染性产业的聚集,起到较好的环境治理效果;环境规制通过地方政府竞争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环境规制"逐顶竞争",而西部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环境规制"逐底竞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燕 李录堂
以地方政府竞争为视角,梳理了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与污染性产业转移之间的理论机制,又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垂直型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环境规制对污染性产业转移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很好地解释了环境规制政策对污染性产业的驱逐现象;地方政府以环境治理目标为竞争方式,环境规制政策明显减少了污染性产业的聚集,起到较好的环境治理效果;环境规制通过地方政府竞争对污染性产业转移的绩效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环境规制"逐顶竞争",而西部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环境规制"逐底竞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秉镰 胡玉莹
文章尝试运用波士顿矩阵和区位商方法识别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需要进行产业转移的具体行业,并对识别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该识别方法具有有效性,且目前我国的区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国范围内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即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价值链高端的产业仍向东部集中。与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更适合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关键词:
区际产业转移 区位商 波士顿矩阵 价值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玫
从广义空间观看,区际产业转移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区域协调观和节约型社会的本质相一致。但产业转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三维度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衰退性产业转移以及招商引资领域环境门槛过低普遍会对承接区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经过综合利弊权衡,坚持区域可持续发展观是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最优路径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建奇
世界银行公布的统计报告中指出,物流业将成为中国主要利润来源之一。近几年,我国物流业也呈现飞速发展的形式。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对承接地的物流状况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从区域物流来看,物流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无法适应产业转移的要求。要提升区域物流水平,以顺利承接产业转移,就要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及作用机制。本文通过了解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及解决方法,以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区域物流发展与产业转移不匹配的现象,促进两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区域物流 产业转移 增长极 物流能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平 张鹏鹏
文章在区分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区际转移的理论机制,进而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转移的门槛特征与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际转移有显著的影响,且随着正式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门槛特征和空间异质性。非正式环境规制整体上推动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际转移,显现了非正式规制的经济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然 马萌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由都市群构成的经济圈已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主角,它们的发展对一定区域乃至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京津冀在我国有着独特的地位,其中北京市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的天津市则是我国著名的国际港口和生态城市,地处华北、环绕京津的河北省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北京、天津具有天然的互补性。所以,本文以京津冀产业转移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产业转移动力,包括市场驱动和政府调控两方面,将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作为市场驱动的主要因素,以政府调控实现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引擎作用,促进京津冀区域辐射互联,优势互补,产业布局优化。
关键词:
京津冀产业转移 市场驱动 政府调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胜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