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40)
- 2023(14311)
- 2022(12397)
- 2021(11653)
- 2020(9836)
- 2019(22539)
- 2018(22631)
- 2017(44538)
- 2016(23911)
- 2015(27051)
- 2014(27109)
- 2013(27008)
- 2012(24643)
- 2011(22262)
- 2010(22384)
- 2009(20827)
- 2008(20432)
- 2007(18109)
- 2006(16093)
- 2005(14360)
- 学科
- 济(97248)
- 经济(97106)
- 管理(76026)
- 业(72663)
- 企(60407)
- 企业(60407)
- 方法(42812)
- 数学(36722)
- 数学方法(36355)
- 农(27515)
- 财(27191)
- 中国(27052)
- 业经(23606)
- 制(23581)
- 地方(18828)
- 学(18730)
- 贸(18323)
- 贸易(18313)
- 易(17839)
- 农业(17702)
- 银(16867)
- 银行(16824)
- 务(16436)
- 财务(16364)
- 财务管理(16327)
- 技术(16217)
- 体(16174)
- 行(16057)
- 和(15626)
- 理论(15482)
- 机构
- 大学(348446)
- 学院(346978)
- 济(142523)
- 管理(140090)
- 经济(139505)
- 理学(121194)
- 理学院(119938)
- 管理学(118207)
- 管理学院(117571)
- 研究(112331)
- 中国(83918)
- 京(73778)
- 财(68847)
- 科学(66384)
- 所(54974)
- 财经(54741)
- 中心(50398)
- 农(49965)
- 江(49895)
- 经(49557)
- 研究所(49521)
- 业大(48609)
- 北京(46838)
- 范(44267)
- 师范(43924)
- 经济学(43276)
- 院(40739)
- 财经大学(40736)
- 州(40511)
- 经济学院(39170)
- 基金
- 项目(231960)
- 科学(183345)
- 研究(174371)
- 基金(168502)
- 家(144623)
- 国家(143432)
- 科学基金(124054)
- 社会(110721)
- 社会科(105006)
- 社会科学(104983)
- 省(90104)
- 基金项目(89669)
- 教育(79217)
- 自然(78686)
- 自然科(76766)
- 自然科学(76751)
- 自然科学基金(75368)
- 划(75142)
- 编号(71888)
- 资助(68842)
- 成果(58853)
- 部(51959)
- 重点(51089)
- 发(49610)
- 课题(48827)
- 创(48669)
- 制(46448)
- 创新(45367)
- 国家社会(45164)
- 教育部(45148)
- 期刊
- 济(158542)
- 经济(158542)
- 研究(106173)
- 中国(62928)
- 管理(52584)
- 财(51800)
- 学报(49406)
- 科学(46711)
- 农(46161)
- 大学(38397)
- 教育(36928)
- 学学(36050)
- 农业(31811)
- 融(30774)
- 金融(30774)
- 技术(29690)
- 业经(27422)
- 财经(26854)
- 经济研究(25247)
- 经(22955)
- 问题(21397)
- 理论(17953)
- 技术经济(16840)
- 图书(16815)
- 商业(16575)
- 现代(16531)
- 科技(16442)
- 实践(16327)
- 践(16327)
- 贸(16020)
共检索到506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梅林 张杰 杨先花
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下,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手段。基于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内涵、动力机制等既有研究,从考虑运输成本的"推-拉"模型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效应的市场动力机制,以及信息不对称下强弱势政府间竞争博弈机制两个维度,剖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内在机理。从创新顶层设计、发挥比较优势、降低交易成本3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的政策保障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炳林
产业转移的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嵌入在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当中。各行动者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及其在社会网络中所处位置的变化,都将对企业的迁移行为产生影响力。围绕力的一般作用过程及其特征,从社会网络影响力的产生、传导及反馈的过程来解析社会网络机制。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社会网络 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炳林
政府是推动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主体之一,其可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引导和激励企业将产业转移的可能性进一步转化为现实行为,形成产业转移的推动力量。围绕作用力的一般作用过程及其特征,从政府作用力的来源、表现及发生机理来解析政府作用机制。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政府作用 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炳林
从作用模式出发,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可分为三个子系统:市场驱动机制、政府作用机制和自我维持机制。市场驱动机制是推动产业转移最根本的力量,政府作用机制引导企业将产业转移的可能性进一步转化为现实行为,自我维持机制是形成产业转移行为自我强化和路径依赖现象的原因。三者之间互相联系,通过作用于企业这一主体而彼此连接、相互耦合。现实中由于动力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出现产业转移粘性、行政区划内转移、政策目标偏差等耦合误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动力机制 耦合误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静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育本地优势产业和新型技术型产业是进一步承接区际产业转移、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静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蓉蓉 高翔 徐然 杨翠红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引导国内产业在不同区域间合理布局、分工协作,是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大通道和初加工基地,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门户、中转和枢纽三重作用。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框架下的产业转移价值量模型,对2012—2017年国内省份间产业转移价值量进行核算,对其中新疆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纺织品”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代表“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的转移路径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新疆以高就业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当继续扩大中间投入驱动型和最终产品驱动型的产业转移价值量,形成扩大产业份额和延伸产业链双轮驱动的产业升级模式;以高能源资源为载荷特征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应当在稳定中间投入驱动型产业转移价值量的基础上,引导最终产品驱动型产业转移的增长,围绕资本密集型的核心产品、重点产品做好延链补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秉镰 胡玉莹
文章尝试运用波士顿矩阵和区位商方法识别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需要进行产业转移的具体行业,并对识别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该识别方法具有有效性,且目前我国的区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国范围内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即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价值链高端的产业仍向东部集中。与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更适合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关键词:
区际产业转移 区位商 波士顿矩阵 价值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满凤 高梦桃
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区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但是短期内抑制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区域的结果说明,区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暂不显著,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产生显著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玫
从广义空间观看,区际产业转移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区域协调观和节约型社会的本质相一致。但产业转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三维度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衰退性产业转移以及招商引资领域环境门槛过低普遍会对承接区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经过综合利弊权衡,坚持区域可持续发展观是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最优路径选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子翔
产业的区际转移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但由于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和行政边界的刚性约束,造成了地方政府间的税收争夺,阻碍了产业的梯度转移,影响了价值链的有序延伸,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财税体制改革的视角,通过对横向分税制的探索,试图构建产业区际转移利益协调机制,以期能够打破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羁绊,突破地方政府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现行体制机制的障碍,以经济的内在联系为基石,化解区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利益冲突,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区域合理分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平 张鹏鹏
文章在区分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区际转移的理论机制,进而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转移的门槛特征与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际转移有显著的影响,且随着正式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门槛特征和空间异质性。非正式环境规制整体上推动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际转移,显现了非正式规制的经济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子红
区际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而且有利于欠发达地区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基于国内外区际产业转移的文献综述,为我国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区际产业转移 区域协调发展 文献述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子红
基于区际产业转移动因的相关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应着重考虑成本因素。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本文主要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制度成本等方面来分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 成本 动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用俊
在全球生产体系下,我国区际间的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是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商务成本的地区差异又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力资源和资本要素的区域流动,从而会影响到产业转移的实现。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要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应该积极的降低交易成本,加大人才和外商直接投资引进的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