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4)
2023(9283)
2022(7628)
2021(7116)
2020(5494)
2019(12636)
2018(12647)
2017(23391)
2016(13618)
2015(15591)
2014(15837)
2013(15269)
2012(14934)
2011(13993)
2010(14594)
2009(13483)
2008(13357)
2007(12414)
2006(11556)
2005(10881)
作者
(38917)
(32087)
(31888)
(30433)
(20362)
(15218)
(14784)
(12406)
(12365)
(11623)
(10861)
(10693)
(10369)
(10343)
(10066)
(9887)
(9537)
(9515)
(9322)
(9161)
(8525)
(8043)
(7783)
(7475)
(7322)
(7270)
(7231)
(7224)
(6545)
(6425)
学科
(59647)
经济(59595)
管理(29708)
(27314)
中国(26747)
地方(21319)
教育(20093)
(18132)
企业(18132)
(17823)
方法(17387)
数学(15304)
数学方法(15156)
(13040)
业经(13026)
地方经济(12703)
(12086)
(12021)
银行(12010)
农业(11930)
(11830)
(11801)
(11440)
金融(11438)
(10796)
(10620)
贸易(10606)
环境(10373)
(10206)
理论(10111)
机构
大学(197512)
学院(195855)
(78164)
经济(76183)
研究(76176)
管理(64125)
中国(54294)
理学(53004)
理学院(52186)
管理学(51320)
管理学院(50915)
(45430)
科学(43994)
(39026)
(38203)
(37748)
师范(37528)
研究所(34832)
教育(33164)
中心(32742)
(32505)
北京(30711)
师范大学(30561)
财经(28882)
(28589)
(27176)
(26553)
(25940)
经济学(24110)
技术(23667)
基金
项目(114732)
研究(94514)
科学(90973)
基金(77028)
(65235)
国家(64500)
社会(57550)
社会科(54307)
社会科学(54298)
科学基金(53470)
教育(49063)
(47236)
编号(41872)
(41202)
基金项目(39628)
成果(37425)
课题(32987)
(32610)
资助(30941)
自然(29665)
自然科(28823)
自然科学(28815)
自然科学基金(28233)
重点(27639)
(27480)
发展(27149)
(26656)
(26512)
规划(25129)
(24470)
期刊
(98699)
经济(98699)
研究(75640)
教育(54248)
中国(51905)
(27614)
(25802)
管理(24867)
学报(24732)
科学(24121)
(22616)
金融(22616)
技术(20264)
大学(19985)
农业(19316)
业经(17561)
学学(16983)
经济研究(15646)
财经(14244)
问题(13550)
职业(13490)
(12352)
(11150)
论坛(11150)
(10984)
(10831)
商业(9890)
图书(9774)
国际(9561)
(9476)
共检索到329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石虹  
我国西部区域高等教育目前正处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化阶段,今后的发展目标应该围绕大众化,在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两条腿走路、人才立教、培育地方品牌、重视应用型等方面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战略和对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世英  刘小玉  
和谐教育是人们历来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和谐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继承性与创造性、多样性与持续性、适应性与超越性等特点,提出了和谐教育中,高等教育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结合辽宁省高等教育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宝梅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赋予了高等教育以和谐使命。履行这一使命,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支持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公益导向的教育设计观、义利结合的教育价值观、适当超前的教育发展观、“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观构成了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一般说来,和谐发展的教育通过培育和谐的心态、世态、生态和意识,以营造心和、人和、天和、思想和的和谐环境,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持。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系统,而且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小琳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十余年累积和暴露的问题需要正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有着明显的特殊性,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可持续发展,须转变思想,提升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认识;破解政策制约,调整、健全高等教育政策体系;突破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确立"和而不同"的办学新理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张国强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包括目标性和谐、结构性和谐、功能性和谐与机制性和谐。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着重物轻人、目标偏颇,盲目攀比、结构失衡,使命模糊、功能失调,体制制约、机制缺失等问题,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兼顾的发展观,整合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树立合理分工、整体优化的发展观,调整高等教育系统结构;树立扬正抑负、主动适应的发展观,完善高等教育的适应功能;树立统筹协调、持续有序的发展观,健全高等教育运行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启迪  
高等教育是各个国家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校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高等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存在着投入、质量、师资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认真审视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树立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密切与社会、经济的联系,加强高等教育的经费管理,促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贺胜  
和谐社会的外在形态就是各方面融洽、发展均衡、公平自由、运行良好、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要使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这当然要包括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文章主要阐述和谐社会视域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根本要求和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教育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任务。今年7月-8月,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五部委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第五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全国高校十余位教育学科的教师参加了该期研修班。研修期间,大家围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撰写了相关研究论文。本刊特刊发有关学员的研究成果,以推进相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振朝  田秀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维和  
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和新现象是高等学校正在成为一个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地标。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现实合理性。它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提出了新的地方化的要求,反映了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上仁  
我国现行财政和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使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失衡的态势。遏止不断扩大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在于缩小区域间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财力差异,其途径是建构高等教育补助金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相丽君  徐新  
文章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研究。通过对高等教育发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划分和聚类。结论表明我国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并不均衡,文章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红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等教育这一基本的动力源。高等教育必须从战略高度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贯穿到学校工作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协调好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学校、教师、学生的关系,坚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