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96)
2023(13397)
2022(11305)
2021(10196)
2020(8681)
2019(19864)
2018(19542)
2017(38091)
2016(20828)
2015(23762)
2014(24180)
2013(24251)
2012(23442)
2011(21429)
2010(21897)
2009(20475)
2008(20529)
2007(18834)
2006(16777)
2005(15565)
作者
(64384)
(53549)
(53518)
(50817)
(34072)
(25618)
(24516)
(20936)
(20081)
(19284)
(18239)
(17858)
(17172)
(17145)
(16722)
(16703)
(16227)
(15974)
(15572)
(15423)
(13637)
(13506)
(13176)
(12152)
(12135)
(12088)
(12086)
(11946)
(10976)
(10783)
学科
(101004)
经济(100915)
管理(58280)
(57710)
(43337)
企业(43337)
方法(39301)
数学(34482)
数学方法(34229)
中国(30670)
(29062)
地方(27894)
业经(21881)
(21331)
农业(19707)
(18850)
贸易(18834)
(18757)
(18663)
技术(18650)
(18217)
(16765)
银行(16727)
(16184)
地方经济(16107)
(15997)
金融(15995)
环境(15430)
(14577)
(14185)
机构
学院(315692)
大学(314078)
(135546)
经济(132648)
管理(116690)
研究(113498)
理学(98759)
理学院(97546)
管理学(96068)
管理学院(95455)
中国(85934)
科学(69002)
(68423)
(61798)
(59375)
(55768)
研究所(53461)
中心(51566)
(50189)
财经(48374)
业大(46184)
北京(43978)
农业(43835)
(43572)
(43454)
师范(43048)
经济学(42004)
(40456)
(40104)
经济学院(38087)
基金
项目(199690)
科学(156071)
研究(148205)
基金(141137)
(122747)
国家(121728)
科学基金(102429)
社会(93550)
社会科(88826)
社会科学(88802)
(80312)
基金项目(74577)
教育(67450)
(67126)
自然(63374)
自然科(61788)
自然科学(61771)
编号(61088)
自然科学基金(60645)
资助(57736)
成果(50171)
(49729)
重点(46026)
(44227)
课题(43450)
(41676)
发展(40252)
(39603)
创新(39184)
国家社会(38330)
期刊
(157220)
经济(157220)
研究(97452)
中国(66977)
(51802)
学报(47762)
(45955)
科学(44733)
管理(42504)
教育(36754)
农业(35513)
大学(35394)
学学(33136)
(31929)
金融(31929)
技术(30262)
业经(27074)
经济研究(25172)
财经(23924)
问题(21826)
(20739)
(18980)
技术经济(18093)
(17513)
商业(16052)
统计(15784)
理论(15360)
科技(15076)
图书(14883)
国际(14696)
共检索到489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仵凤清   施雄天  
为更全面了解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状况及区域差异,从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规模6个维度构建我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基于2013—2020年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别从三大经济带、七大地理区域、三大经济圈的地理划分维度,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障碍因子诊断和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1)按照2013—2020年的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均值,广东、北京、江苏、天津、上海、浙江分居前六,甘肃、宁夏、青海提升进步快速,其中一级指标指数整体呈现“规模>创新>开放>绿色>共享>协调”;(2)按照地理分区的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变化趋势,东部处于领先地位,华南、华东、西北地区和泛长三角经济圈的均值均大于全样本均值水平,2020年呈现“华东>华南>西北>全样本均值>华北>华中>西南>东北”,其中规模因素均为各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关键障碍因子;(3)2013—2020年样本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绝对β收敛,3类地理分区均存在绝对俱乐部收敛,其中互联网普及率、政府投资、外商投资、劳动力素质、数字金融等的影响作用加快了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速度。由此得到启示,需正确认识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和因地施策,并不断探索向高水平收敛的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晓  刘力钢  演克武  李顺  
文章构建了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07—2019年我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行测算,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地区差距;东部和西部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东北和中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小,地区间的差异平均贡献率为54.74%;全国及四大地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东部和西部地区绝对差异增加,中部和东北地区绝对差异缩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符想花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哪些指标来反映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通过什么方法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这是最为关键的。笔者本着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可比性、同向性、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从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包括科技创新)、经济效益三个方面,选出了18项指标反映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得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也有例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桂俊煜  
运用改进的CRITIC客观赋值法对指标赋权,并通过非整秩次秩和比法WRSR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分级评价,发现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北京处于先进档,新疆、海南、西藏、青海处于落后档,其余地区处于中等档。在进一步分析各地区差异及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应加快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引领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加强政策扶持,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实现区域间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而且在鼓励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省(市、区)应科学认识当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态势,不能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发展质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婷   张永庆   龚银银   郑苏江  
借鉴协同学理论,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复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动态演化过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21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采用Moran’s I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哈肯模型确定了复合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并进一步探究复合系统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均优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2)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良性耦合低度协调状态,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特征,但各综合经济区耦合协调程度不一;(3)高技术产业是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的快参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起主导作用的序参量,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协同增长效应;(4)高技术产业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和产业集聚机制,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刚  杜德斌  戴其文  胡曙虹  
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区域视角来分析1995—2013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整体上呈现继续缓慢扩大的趋势,出现高水平和低水平趋同俱乐部强化的趋势。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类型发生空间转移的特征是发展水平差距越小,发生转移的概率越高,发展水平的差距越大,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邻域背景明显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演变,地理临近效应在低水平、中低水平高技术产业发展地区表现不明显,而在中高水平地区显著增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玉涛  包广平  刘萍萍  
本文运用极差、标准差等六种统计学的测算方法,以四大板块为基本分析框架,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区域分布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四大板块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布局差异均有所减小,东部板块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区域分布严重不均衡,其他板块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区域分布相对较均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桂春  佟春杰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系统,本文设计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将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四个梯队进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进而得出重要结论,为了解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实际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青松   祝学军  
文章构建省域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省域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研究发现: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上升较慢,且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基尼系数持续下降,表明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缩小趋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但贡献率逐渐降低;西部地区差异下降较快,逐渐逼近东部地区;东-西、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最大,但均有所降低。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随邻域水平的增加,低水平向高一级水平转移的概率上升,高水平向中高水平转移的概率下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迟凤玲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创新是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创新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创新,创新将引发社会产业结构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林蔚  孔荣  
实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各地区收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状态,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东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为明显,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具有不同的α收敛、β收敛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娟  
[目的]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正处于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探析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现状和区域差异,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构建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指数法对2013—2022年全省和区域水平进行测算,同时结合基尼系数法测算县域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进而从全省、区域和市域层面分析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及区域差异变化。[结果] (1)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水平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以2018年为临界点表现为先快速增长再缓慢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2013—2018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快速提升期,绿色发展、生产效率和结构调整提升速度最快;2018—2022年为缓慢增长期,绿色发展和生产效率在波动中略有提升,结构调整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协调发展和共享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子系统中以绿色发展、结构调整和生产效率水平指数较高,协调发展和共享水平指数偏低;各子系统增长幅度和波动程度相差较大。(3)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以晋南地区发展相对较好,晋北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整体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晋东南地区的发展水平区域内差异始终较大,并有增加趋势;晋中、晋北和晋南3大地区区域内差异相对较小,并均有缩小趋势,尤以晋南地区缩小趋势最明显(4)地级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内部差异最大的是忻州市,其次是吕梁市和朔州市,其他地级市内部差异性较低,运城市最低;从变化幅度来看,大同市、太原市、阳泉市、晋中市、运城市、长治市、晋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对于区域内差异,4大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小。[结论] 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仍较低,城乡差距大,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升有限,农业高质量发展正进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阶段;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中以农业效率水平贡献率最大,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和集中体现,未来凭借其“小杂粮王国”的农业资源优势,山西省农业转型升级潜力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波  
文章聚焦新时代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其宏观特征分析概括为增长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优化、需求结构升级、效率效益提升、发展环境优化五个方面,构建了由30个评价指标组成的衡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监测评价现实需要,构造水平评价与进程监测模型,分别设计评价不同区域经济在同一时间节点发展水平和监测同一区域经济依时间序列发展进程的具体算法,并对江西省部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监测。为加快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提供了方法参考与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江小国  何建波  方蕾  
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200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后上升速度加快;从空间分布来看,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次之,东北最弱。之后,基于依托基础、发展动力、生产方式、产品模式、支撑行业、配套产业与发展目标七个维度,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化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文伯   徐晓晶  
我国已建立全球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测算2014-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对全国各区域各省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总体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与区域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空间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基于此,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扬长补短,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提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优化布局,以资源投入为牵引,缩小区域间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因地制宜,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差异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