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0)
- 2023(9447)
- 2022(8283)
- 2021(7586)
- 2020(6679)
- 2019(15330)
- 2018(15141)
- 2017(30321)
- 2016(16809)
- 2015(19011)
- 2014(19114)
- 2013(19274)
- 2012(18280)
- 2011(16771)
- 2010(16847)
- 2009(16053)
- 2008(16313)
- 2007(14834)
- 2006(13079)
- 2005(11900)
- 学科
- 济(72998)
- 经济(72930)
- 管理(42844)
- 业(40500)
- 方法(33120)
- 企(30470)
- 企业(30470)
- 数学(30049)
- 数学方法(29816)
- 税(21907)
- 财(21259)
- 中国(20746)
- 税收(20445)
- 收(20267)
- 农(19717)
- 地方(17687)
- 学(15849)
- 制(14358)
- 贸(14246)
- 贸易(14238)
- 易(13768)
- 业经(13057)
- 农业(12728)
- 银(11844)
- 银行(11816)
- 和(11492)
- 行(11314)
- 环境(11061)
- 务(10848)
- 财务(10831)
- 机构
- 大学(249417)
- 学院(248121)
- 济(102984)
- 经济(100708)
- 管理(89814)
- 研究(87450)
- 理学(76935)
- 理学院(75922)
- 管理学(74535)
- 管理学院(74066)
- 中国(66935)
- 科学(55444)
- 财(53467)
- 京(53445)
- 所(46246)
- 农(43022)
- 研究所(41798)
- 财经(41286)
- 中心(39458)
- 江(38340)
- 经(37187)
- 业大(36674)
- 农业(34216)
- 北京(34064)
- 范(33544)
- 师范(33241)
- 经济学(32672)
- 院(31475)
- 州(30378)
- 财经大学(30272)
- 基金
- 项目(159480)
- 科学(124684)
- 基金(115658)
- 研究(114012)
- 家(101853)
- 国家(101106)
- 科学基金(84557)
- 社会(71939)
- 社会科(68251)
- 社会科学(68229)
- 基金项目(61822)
- 省(61627)
- 自然(54623)
- 自然科(53236)
- 自然科学(53219)
- 划(53083)
- 自然科学基金(52252)
- 教育(51640)
- 资助(47333)
- 编号(47019)
- 成果(38943)
- 重点(36823)
- 部(35577)
- 发(35576)
- 课题(32267)
- 创(32140)
- 科研(31273)
- 创新(30334)
- 国家社会(29894)
- 教育部(29687)
共检索到370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姜朋 梁俊娇 李羡於 郭文武
本文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三大直辖市和东北三省五个区域,研究了其税负水平及差异状况、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无论是总税负,还是货物和劳务税或所得税税负,在各区域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总体看来,税负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三大直辖市、东部区域、东北三省区域、西部区域和中部区域。
关键词:
区域 税负 差异 泰尔指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姜朋 梁俊娇 李羡於 郭文武
本文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三大直辖市和东北三省五个区域,研究了其税负水平及差异状况、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无论是总税负,还是货物和劳务税或所得税税负,在各区域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总体看来,税负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三大直辖市、东部区域、东北三省区域、西部区域和中部区域。
关键词:
区域 税负 差异 泰尔指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林颖
为了揭示造成我国地区税负差异的原因,本文以1994~2006年为时间序列,建立7个理论假设,设计11个样本指标,利用面板数据固定影响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显示,我国现行的地区税负差异是由于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不同造成的,而税制结构和出口退税体制进一步拉大了这种差距。
关键词:
区域税收负担 宏观税负水平 实证分析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鲁宁 胡怡建
本文选择以区域间税负差异与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问题的相互影响关系为视角,运用泰尔(Theil)指标体系对我国区域间的税负差异度进行测算分析,并通过引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不同区域间资本和劳动力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运用基尼系数来计算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差异情况,以此来反映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的趋向。文章最后提出了缩小区域间税负差异,引导生产要素合理地跨区域流动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税负差异 生产要素流动 相关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亚伟
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布均衡性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我国2001~2012年31个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通过区域创新能力的聚类分析、空间分布图和全局Moran指数,直观地发现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和空间正相关特征,即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阶梯层次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创新水平普遍较高,而中部六省创新能力普遍一般,西部地区创新水平则较为低下,并且这一空间相关程度整体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Moran指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洪
税收政策在缩小地区贫富差距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针对现有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应当及时纠正向东部地区过度倾斜的累退性导向,以实现地区范畴上的公平对待,并避免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出现各地争设各类开发区、园区的风潮。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差异,应积极推动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以自动调整区域税负分布状况。此外,消费行为及其结构也会在微观层面对税负分布及归宿产生影响。对区域性因素的扰动进行计量分析,可以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税负分布格局的合理化。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宋慧林 马运来
本文基于专利的统计数据,分别采用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特化系数来评价我国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绝对指标评价的旅游业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而采用相对指标(单位人口的旅游业专利申请数量)评价的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与绝对指标评价结果相比,西部地区的排序明显升高;东部地区旅游业发明专利特化系数较高,如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海南均在1.1以上,但是全国大多数省市的旅游业专利还属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特化类,说明我国旅游业技术创新结构并不完善。
关键词:
旅游业 技术创新 空间分布 专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春晓 袁潇晨 金菊良 郦建强
以邵阳市15个雨量站逐月降雨资料为基础,采用适线法估计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分布函数,利用3种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分别构建了两干旱特征变量之间的联合分布,并比较了3种Copula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后分析了邵阳市干旱重现期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opula理论能够为多变量干旱特征分析提供有效的研究途径,Archimedean Copula函数中的Gumbel-Hougaard Copula和Frank Copula函数较好地描述各站干旱特征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适线法避免了基于数据估计分布函数参数的不合理性,使基于Copula函数的频率分析结果更客观可靠;区域干旱具有显著的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玉茹
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国2011—2021年省级金融韧性水平,引入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泰尔指数、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变异系数法对金融韧性发展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性、空间分布、时间演进、收敛性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认为:第一,各省金融韧性在不同发展水平上均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二,区域金融韧性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三,各省金融韧性发展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正向外溢性;第四,东、中、西部各省份的金融韧性发展不平衡态势扩大;第五,各个区域中金融韧性水平发展具有一定的趋同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玉茹
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国2011—2021年省级金融韧性水平,引入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泰尔指数、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变异系数法对金融韧性发展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性、空间分布、时间演进、收敛性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认为:第一,各省金融韧性在不同发展水平上均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二,区域金融韧性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三,各省金融韧性发展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正向外溢性;第四,东、中、西部各省份的金融韧性发展不平衡态势扩大;第五,各个区域中金融韧性水平发展具有一定的趋同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德存 刘金平
文章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与最新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我国8个区域能源足迹与碳足迹;并以三维足迹视角,把足迹大小与生态承载力的比值作为足迹深度,分析了区域间能源足迹与碳足迹的流向。结果表明:各区域能源足迹深度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能源足迹深度输入输出不均衡:中部为净输出区域,东北与西北能源足迹深度主要流向为输出。最后比较了能源足迹与碳足迹在分析碳排放空间转移对区域可持续性影响的异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德存 刘金平
文章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与最新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我国8个区域能源足迹与碳足迹;并以三维足迹视角,把足迹大小与生态承载力的比值作为足迹深度,分析了区域间能源足迹与碳足迹的流向。结果表明:各区域能源足迹深度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能源足迹深度输入输出不均衡:中部为净输出区域,东北与西北能源足迹深度主要流向为输出。最后比较了能源足迹与碳足迹在分析碳排放空间转移对区域可持续性影响的异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雪红
文章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基于河南省2010~2012年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地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本文通过研制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表,首先以30个产业划分为基础,比较和分析各区域各产业总产品值占相应各区域内所有产业总产品值的比率、相应各区域各产业的增加值率,接着再以8个产业划分为基础,分析比较各区域各产业在生产结构上的特点,从而揭示出各区域的产业主要特征状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伟铭 刘骋 王浩
中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投入和产出的不平衡现状突出,产业竞争力差异性明显。本文在构建多层级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层次分析法对各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归纳了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弥补了现有研究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不足。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竞争力 空间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