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7)
2023(11716)
2022(10328)
2021(9762)
2020(8169)
2019(18843)
2018(18916)
2017(37515)
2016(20293)
2015(23012)
2014(23196)
2013(23060)
2012(21327)
2011(19403)
2010(19382)
2009(17828)
2008(17402)
2007(15270)
2006(13480)
2005(11875)
作者
(59892)
(49396)
(49237)
(46767)
(31391)
(23658)
(22424)
(19506)
(18667)
(17550)
(16853)
(16492)
(15674)
(15591)
(15278)
(14900)
(14803)
(14761)
(14155)
(14082)
(12172)
(12169)
(11808)
(11190)
(11097)
(10926)
(10921)
(10891)
(9901)
(9714)
学科
(86003)
经济(85909)
管理(58059)
(54443)
(43865)
企业(43865)
方法(40316)
数学(35408)
数学方法(35063)
中国(23404)
(22083)
(20208)
地方(19204)
(17834)
业经(17743)
(16079)
贸易(16072)
(15604)
(15566)
农业(14676)
环境(13692)
(13567)
(13456)
银行(13419)
理论(12977)
(12851)
技术(12821)
(12656)
金融(12654)
(11800)
机构
大学(299795)
学院(297190)
管理(120181)
(119886)
经济(117291)
理学(104783)
理学院(103627)
管理学(102009)
管理学院(101467)
研究(97547)
中国(71795)
(63811)
科学(60687)
(55429)
(48928)
财经(45177)
研究所(44652)
(44199)
中心(43395)
业大(43367)
(41253)
(40955)
北京(40635)
(39484)
师范(39150)
经济学(36100)
(35619)
农业(34838)
(34126)
财经大学(33768)
基金
项目(203539)
科学(159957)
研究(150007)
基金(147485)
(127955)
国家(126918)
科学基金(108695)
社会(93975)
社会科(89061)
社会科学(89040)
基金项目(78973)
(78729)
自然(70505)
自然科(68799)
自然科学(68785)
教育(68289)
自然科学基金(67512)
(66648)
编号(61933)
资助(60900)
成果(49994)
(45427)
重点(45181)
(43827)
课题(41998)
(41891)
创新(39067)
教育部(38780)
科研(38731)
人文(38167)
期刊
(128022)
经济(128022)
研究(88900)
中国(48537)
学报(44954)
管理(42532)
科学(42010)
(39151)
(38221)
大学(33718)
学学(31661)
教育(31523)
农业(27787)
(24765)
金融(24765)
技术(24654)
业经(21576)
财经(21169)
经济研究(20734)
(17935)
问题(17562)
理论(15994)
图书(15868)
实践(14732)
(14732)
技术经济(14526)
科技(14343)
商业(14201)
现代(13589)
(13309)
共检索到421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是刺激一个地区和与该地区最终需求关联紧密的外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股主导力量。任一区域的最终需求增加,不仅会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带动其它有关区域所有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研究和考察区域间最终需求的相互带动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探清我国目前各区域间相互带动和影响作用的具体表现特征及相互作用程度的大小,这对于更深层地把握我国当前区域间相互经济促动关系是十分有意和必要的。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析任意区域各项最终需求对每一区域每一部门增加值的实际贡献率,本文将对此做深入研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伟  张敏敏  
了解区域经济关系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区域间产业经贸利益得失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把握区域间各产业在区际经贸交流活动中相互获利水平的状况,从而可以为调整规划各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建立良好的区际经济关系服务。由于缺乏有效的研究工具,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区域经济的研究中一直未能确切地从实证角度出发来揭示我国区域间各产业在区际经贸交流中相互获益的情况。为了能切实揭示我国各区域在区际产业经贸交流中的这种利益分享状况,本文在我国首次研制了地区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并通过这一模型的研制成果,从实证的角度全面分析和比较了区域间各产业在区际经贸交流活动中经贸利益得失的分配情形。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产业竞争是市场经济和区域竞争最基本的表现之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在区域间的产业竞争力。本文通过研制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比较和分析了我国各区域各产业在各区域市场中的占有率情况,以揭示我国当前区域间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和表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重在对区域间产业布局和关系的调整与规划。当前我国各区域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调控下,都在奋力地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飞速地向前发展着,西部需要开发,中部需要崛起,东北需要振兴。然而,摆在我们现实面前急需要关心的问题是,这种大规模的开发是否真能带动全国的发展,各区域之间在这种大规模的开发中相互间的影响作用究竟有多强,各自的受益又如何。本文将通过研制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从实证研究角度出发,对区域间的这种GDP相互溢出效应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以透视区域间GDP增长中的溢出强度和关联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廖春良  
本文首先从金融机构设置、金融资产份额、资产盈利能力、存贷款业务、对外开放度等方面,对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区域银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特点,对未来区域发展中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增长机会进行了分析预测;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在区域发展中的经营对策与风险防范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罗若愚  
本文概括了一个发展成熟的集群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原生型”浙江企业集群、“嵌入型”广东企业集群以及“衍生型”天津自行车企业集群形成原因、内在结构、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它们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作了探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本文通过研制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表,首先以30个产业划分为基础,比较和分析各区域各产业总产品值占相应各区域内所有产业总产品值的比率、相应各区域各产业的增加值率,接着再以8个产业划分为基础,分析比较各区域各产业在生产结构上的特点,从而揭示出各区域的产业主要特征状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军涛  毕乐强  纪昭君  
运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1990—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间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外溢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在本区域内具有外部溢出效应,在区域间也存在显著的外部溢出效应。这表明某一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仅可以提升本地区的产出,也会对相邻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艾博薇  明杨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文春玲  田志宏  
本文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我国玉米市场价格传导规律。研究表明,我国玉米市场空间整合程度较高,以广东、山东为代表的玉米主销区在价格传导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东北等主产区处于价格接受地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区域间产业经贸流动关系是分析和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关系、比较各区域产业间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基础。过去,我国在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区域本身的特点、优势和给予的优惠政策上,而对区域间产业经贸流动关系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在全国首次研制了产业分类齐全、区域划分科学合理的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并借助该模型的研制结果分析了我国区域间产业的经贸流动关系,说明了当前我国区域间产业经贸流动的现实状况,揭示了其内在机制和表现特征,希望该项研究成果能够为我国今后更科学地规划区域经济,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作出贡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家庭  唐袁  
运用基尼系数和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城市化基尼系数和城市化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对我国区域间城市化水平的不平衡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间城市化水平较为不平衡,城市化水平由东部向西部地区递减。并发现我国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的变化满足城市化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在经济发展之初,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拉大;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随经济发展而缩小;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不断缩小的阶段,但是其缩小速度越来越慢。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若石  
目前,我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价格差异,本文采用加权CPD方法测算了1990-2013年省际购买力指数,进而测算省际购买力指数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反映我国区域间物价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我国物价水平呈东、中、西三大区划依次递减,其中东、西部地区物价差异较大,而中部地区差异较小。针对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了协调区域物价水平、提高居民实际购买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宝仁  李鲁辉  李晓晨  
本文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范围,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现代服务业综合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据此对我国各省市2005年现代服务业的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伟,张阿玲,张晓华  
With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the trade volumes become more and more large.Taking full advantages of themselves,different regions get win-win benefits by learning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to offset their weakness in economic and trading activity that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A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the rationality also exists in the structure of exchange products in regional industry.To inquire into its rationality is helpful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as well as to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economic integration.Applying the connected model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this article is to have empirical research into the rationality of exchange products structure in China's regional industry.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