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5)
- 2023(9171)
- 2022(7410)
- 2021(6745)
- 2020(5829)
- 2019(12843)
- 2018(12787)
- 2017(25866)
- 2016(14053)
- 2015(15749)
- 2014(15866)
- 2013(16081)
- 2012(14955)
- 2011(13208)
- 2010(13603)
- 2009(13273)
- 2008(13590)
- 2007(12446)
- 2006(11210)
- 2005(10474)
- 学科
- 业(74352)
- 济(71610)
- 经济(71520)
- 企(69682)
- 企业(69682)
- 管理(58200)
- 方法(29134)
- 业经(27127)
- 财(24190)
- 农(22674)
- 数学(21041)
- 数学方法(20930)
- 务(18245)
- 财务(18238)
- 财务管理(18223)
- 中国(17374)
- 企业财务(17222)
- 农业(16526)
- 技术(16365)
- 制(15908)
- 和(14176)
- 地方(14016)
- 策(13771)
- 划(13528)
- 企业经济(12427)
- 贸(12160)
- 贸易(12154)
- 体(12153)
- 理论(11953)
- 易(11844)
- 机构
- 学院(216499)
- 大学(210788)
- 济(97155)
- 经济(95431)
- 管理(88969)
- 理学(75687)
- 理学院(74957)
- 管理学(74305)
- 管理学院(73883)
- 研究(66502)
- 中国(55368)
- 财(48019)
- 京(43951)
- 财经(37687)
- 科学(36644)
- 经(33932)
- 江(33472)
- 所(33378)
- 农(31725)
- 中心(29939)
- 经济学(29517)
- 研究所(29485)
- 北京(28069)
- 财经大学(27491)
- 经济学院(26876)
- 业大(26855)
- 州(26721)
- 商学(26386)
- 商学院(26166)
- 范(25241)
- 基金
- 项目(130824)
- 科学(105504)
- 研究(101188)
- 基金(95453)
- 家(80458)
- 国家(79665)
- 科学基金(70091)
- 社会(66646)
- 社会科(63273)
- 社会科学(63260)
- 省(52068)
- 基金项目(50573)
- 教育(44897)
- 自然(42512)
- 划(42209)
- 编号(41586)
- 自然科(41481)
- 自然科学(41470)
- 自然科学基金(40792)
- 资助(38304)
- 成果(33255)
- 业(32285)
- 创(30722)
- 发(30080)
- 部(29803)
- 重点(28902)
- 课题(27875)
- 创新(27797)
- 国家社会(27315)
- 制(27237)
- 期刊
- 济(114502)
- 经济(114502)
- 研究(66490)
- 财(39243)
- 管理(38231)
- 中国(37249)
- 农(30177)
- 科学(25349)
- 学报(23201)
- 融(22916)
- 金融(22916)
- 业经(21178)
- 农业(21153)
- 技术(20250)
- 财经(19007)
- 大学(18701)
- 教育(17898)
- 学学(17751)
- 经济研究(17698)
- 经(16445)
- 问题(15637)
- 技术经济(13775)
- 业(13452)
- 贸(12942)
- 商业(12584)
- 现代(12109)
- 世界(11212)
- 财会(11145)
- 国际(11044)
- 经济管理(10993)
共检索到329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罗若愚
本文概括了一个发展成熟的集群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原生型”浙江企业集群、“嵌入型”广东企业集群以及“衍生型”天津自行车企业集群形成原因、内在结构、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它们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作了探索。
关键词:
企业集群 产业组织 企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廖双红 肖雁飞
采用2002、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和分区域分行业碳排放系数,通过构建产业转移模型,通过数理测算,得出13个污染产业的区域间产业转移、碳转移及中部地区行业碳转移量,以此发现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是否造成碳污染转移。结果显示:①中部地区正成为产业转移与碳转移的活跃地区,体现出产业转移与碳转移大量"转出与转入"并存局面,即消费型产业向东北、京津、北部沿海、南部沿海、西北、西南地区转出,同时,承接来自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等出口型产业,"承东启西"区位中转站特征明显;②产业转移并不是碳污染转移的唯一原因,产业转移碳
关键词:
碳排放 污染产业转移 碳转移 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廖双红 肖雁飞
采用2002、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和分区域分行业碳排放系数,通过构建产业转移模型,通过数理测算,得出13个污染产业的区域间产业转移、碳转移及中部地区行业碳转移量,以此发现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是否造成碳污染转移。结果显示:①中部地区正成为产业转移与碳转移的活跃地区,体现出产业转移与碳转移大量"转出与转入"并存局面,即消费型产业向东北、京津、北部沿海、南部沿海、西北、西南地区转出,同时,承接来自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等出口型产业,"承东启西"区位中转站特征明显;②产业转移并不是碳污染转移的唯一原因,产业转移碳减排效应也是有差异的,如北部沿海、南部沿海表现出产业转入的碳转出特征(碳减排效应),西南地区则相反(碳泄漏效应),这与转移的行业有密切关系;③从中部地区行业分析来看,采选业、化学工业、电热煤水生产供应业、金属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五个高碳行业既是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尤其是消费型产业转入),更是碳转移的主体,其他8个制造业虽然产业转移量(尤其是消费型产业转出)较大,但占据的碳转移量微乎其微;④减排仅依赖单个区域是不可能实现的,跨区域协同减排机制及全国层面的重点行业监管与研发机制等亟需建立。
关键词:
碳排放 污染产业转移 碳转移 中部地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阳扬 陈丽娴 许容清
基于企业内部视角,构建省份配对数据实证探究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跨地区投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企业跨地区投资,主要通过降低地区间交易成本和提高地区间服务要素联系的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企业跨地区投资业务类型,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均显著促进企业跨地区投资制造业和服务子公司;从要素密集型视角看,只有区域间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有效促进企业跨地区投资;从投入行业视角看,区域间制造业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均显著促进企业跨地区投资;从地理位置视角看,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提高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母公司在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子公司,还显著促进了南部地区母公司在北部地区投资子公司。上述结论拓展和丰富了关于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并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江文清
美国硅谷高新企业集群成功发展的经验 ,一是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 ;二是既合作又竞争的企业关系 ;三是独特的硅谷文化 ,即鼓励冒风险 ,善待失败 ,紧密合作 ;四是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我国高新企业集群发展应很好地借鉴其成功发展的经验 ,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 ,采取具体的相应对策 :( 1)在高新区内建立以企业为导向的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 ;( 2 )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 3 )建立区内企业之间的人文关系网络和培育区域创新文化氛围 ;( 4 )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 ,提高高新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硅谷 高新企业集群 经验 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廖春良
本文首先从金融机构设置、金融资产份额、资产盈利能力、存贷款业务、对外开放度等方面,对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区域银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特点,对未来区域发展中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增长机会进行了分析预测;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在区域发展中的经营对策与风险防范建议。
关键词:
区域 银行业 发展比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伟 张敏敏
了解区域经济关系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区域间产业经贸利益得失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把握区域间各产业在区际经贸交流活动中相互获利水平的状况,从而可以为调整规划各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建立良好的区际经济关系服务。由于缺乏有效的研究工具,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区域经济的研究中一直未能确切地从实证角度出发来揭示我国区域间各产业在区际经贸交流中相互获益的情况。为了能切实揭示我国各区域在区际产业经贸交流中的这种利益分享状况,本文在我国首次研制了地区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并通过这一模型的研制成果,从实证的角度全面分析和比较了区域间各产业在区际经贸交流活动中经贸利益得失的分配情形。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投入产出 产业 经贸利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是刺激一个地区和与该地区最终需求关联紧密的外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股主导力量。任一区域的最终需求增加,不仅会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带动其它有关区域所有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研究和考察区域间最终需求的相互带动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探清我国目前各区域间相互带动和影响作用的具体表现特征及相互作用程度的大小,这对于更深层地把握我国当前区域间相互经济促动关系是十分有意和必要的。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析任意区域各项最终需求对每一区域每一部门增加值的实际贡献率,本文将对此做深入研究。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投入产出 最终需求 带动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产业竞争是市场经济和区域竞争最基本的表现之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在区域间的产业竞争力。本文通过研制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比较和分析了我国各区域各产业在各区域市场中的占有率情况,以揭示我国当前区域间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和表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投入产出 产业 竞争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本文通过研制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表,首先以30个产业划分为基础,比较和分析各区域各产业总产品值占相应各区域内所有产业总产品值的比率、相应各区域各产业的增加值率,接着再以8个产业划分为基础,分析比较各区域各产业在生产结构上的特点,从而揭示出各区域的产业主要特征状况。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伟贤 董维维 王强
通过引入距离协调度模型对入世后2001年至2005年我国区域间保险业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些年我国保险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区域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入世后我国区域间保险业发展中,中西部的协调度最高,东中部、东西部协调程度则较低;从2001年至2005年,各区域间保险业的发展处于一种不协调的状态,协调度甚至有所下降。
关键词:
保险业 距离协调度 协调发展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玖立 冼国明
区域间贸易的微观基础是企业的地区市场销售行为。给定贸易成本和市场规模,企业能否进入区域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异质特征。基于新近发展的新新贸易理论和世界银行提供的一个独特企业调查数据库,本文考察了影响中国企业进入国内区域市场行为的因素。回归估计显示,在控制了双边地理距离和销售省市区的市场规模以及多个维度的固定效应之后,企业进入国内区域市场的可能性随着其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而增大。此外,我们还考察了企业的规模、资本密集度、所有制、年龄、出口和广告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生产率 市场进入 贸易成本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宝仁 李鲁辉 李晓晨
本文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范围,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现代服务业综合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据此对我国各省市2005年现代服务业的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艾之涵
法国竞争力集群是法国提升国家创新与竞争力的重要政策,竞争力集群的成立凸显出法国在发展产业集群中强调中小企业角色。一方面,中小企业具有较灵活的经营方式,可以成为产学研各机构的创新载体,提升集群成员的自我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透过扶植中小企业,集群间成员的正式与非正式关系也可以进一步被形塑,增加集群中的创新氛围。本文以2005年被评定为7个世界型的竞争力集群之一的通信安全解决方案竞争力集群为例,从其形成方式、行政管理及辅助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试图理解其竞争力形成的方式,并借此个案进行梳理,结合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