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44)
- 2023(17344)
- 2022(14417)
- 2021(13200)
- 2020(11216)
- 2019(25187)
- 2018(24529)
- 2017(48018)
- 2016(25039)
- 2015(27958)
- 2014(27696)
- 2013(27391)
- 2012(25014)
- 2011(22533)
- 2010(22785)
- 2009(21797)
- 2008(20386)
- 2007(17933)
- 2006(16003)
- 2005(14715)
- 学科
- 济(119650)
- 经济(119503)
- 管理(76999)
- 业(72549)
- 企(58864)
- 企业(58864)
- 方法(47038)
- 数学(42028)
- 数学方法(41614)
- 中国(36498)
- 财(31565)
- 融(29885)
- 金融(29881)
- 银(29506)
- 银行(29493)
- 行(28349)
- 农(27991)
- 制(27891)
- 地方(27300)
- 业经(25011)
- 务(19443)
- 财务(19389)
- 财务管理(19345)
- 贸(19284)
- 贸易(19265)
- 学(19058)
- 易(18737)
- 农业(18686)
- 体(18499)
- 企业财务(18412)
- 机构
- 学院(356578)
- 大学(356372)
- 济(163472)
- 经济(160347)
- 管理(140436)
- 理学(120125)
- 理学院(118899)
- 管理学(117196)
- 研究(117102)
- 管理学院(116513)
- 中国(99090)
- 财(80313)
- 京(72706)
- 科学(63959)
- 财经(63137)
- 经(57243)
- 中心(56073)
- 所(55939)
- 经济学(52909)
- 江(52360)
- 研究所(49886)
- 经济学院(47512)
- 财经大学(47146)
- 农(46431)
- 北京(45693)
- 业大(44038)
- 范(43244)
- 师范(42887)
- 院(42299)
- 州(41738)
- 基金
- 项目(232616)
- 科学(186571)
- 研究(174879)
- 基金(172859)
- 家(147317)
- 国家(146167)
- 科学基金(128250)
- 社会(116579)
- 社会科(110824)
- 社会科学(110798)
- 基金项目(91072)
- 省(89205)
- 教育(79712)
- 自然(79235)
- 自然科(77398)
- 自然科学(77380)
- 自然科学基金(75989)
- 划(74273)
- 编号(69894)
- 资助(69759)
- 成果(56418)
- 部(53052)
- 重点(52334)
- 发(50993)
- 国家社会(49510)
- 创(49168)
- 制(48289)
- 课题(47557)
- 教育部(46890)
- 人文(46206)
- 期刊
- 济(182631)
- 经济(182631)
- 研究(113838)
- 中国(68406)
- 财(62203)
- 管理(53563)
- 融(51732)
- 金融(51732)
- 科学(43973)
- 学报(43786)
- 农(41800)
- 大学(35585)
- 学学(33888)
- 财经(32311)
- 技术(31810)
- 经济研究(30408)
- 教育(29821)
- 经(27777)
- 业经(27254)
- 农业(27214)
- 问题(23573)
- 贸(19080)
- 技术经济(18809)
- 理论(18594)
- 统计(18044)
- 国际(16849)
- 策(16556)
- 实践(16384)
- 践(16384)
- 商业(16370)
共检索到545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沈丽 张影 李文君 刘媛
文章基于我国2005至2016年的分省数据,采用SMR和基尼系数法刻画了区域金融风险的时空演化趋势,并通过构建多样化空间关联模式,运用空间偏微分方法,从经济四部门视角验证了区域金融风险时空演化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从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时空演化来看,在时间维度上,大部分省份仍存在较高的金融风险,在空间维度上,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金融风险地区内差异较大,中部较小,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金融风险的地区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最小;区域内政府、企业和家庭部门是导致区域金融风险时空演化的主要原因,且区域间的风险外溢效应加大了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冲击作用。因此,国家防控金融风险要切中要害,从区域金融风险的源头抓起,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空间关联,防止区域内外驱动机制对区域金融风险的放大作用,避免决策偏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影
基于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区域内和区域间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运用空间偏微分方法,依据测算出的2010—2019年我国各省(区、市)四部门金融杠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数据,考量我国四部门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空间溢出。结果显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空间趋同性特征;由于金融杠杆部门结构和所在区域的不同,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区域内溢出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区域间外溢效应明显,忽视该区域间溢出,将不利于准确评估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优锐 廖越馨
本文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测算我国7个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系数,进一步构建大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探析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金融风险跨市场溢出的影响。结论表明:第一,影子银行强化了我国金融风险跨市场溢出水平,汇率、货币、黄金、大宗商品市场的风险净溢出有所增强,股票、债券、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净溢入有所增强。第二,债券市场在所有市场中承压最大,特别是货币市场向债券市场的风险净溢出效应最强。第三,进一步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影子银行打破了货币市场资金流向债券市场的政策约束,推升债券市场杠杆,这是影子银行驱动货币市场风险向债券市场溢出的根本原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桂芬 陈倩 王佳莹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非对称信息视角下中国区域金融风险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采用TVP-SV-VAR模型探究不同地区区域内金融风险影响机制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非对称信息下金融系统委托代理行为致使商业银行存在信贷配给,资金倾斜助长了地方债扩张和房地产泡沫累积,一旦债务违约及泡沫破裂造成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积聚,将引发区域金融风险。异质性研究发现,经济发达地区中房地产泡沫是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主导因素;经济次发达地区中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是引致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冲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金融风险是地方政府过度举债与房地产泡沫共同作用所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应严控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并对地方债扩张和房地产泡沫等区域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实行“属性+对策”的差异化监管,构建风险治理的区域协作平台,提高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处置能力。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方钰 刘达禹 李天野
近年来,经济增长的频繁大幅波动使得经济增长的点预测和趋势预测难度明显加大,这对预测经济增长走势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跳出传统的点估计和趋势估计思维,综合运用TVP-FAVARDMA模型、非预期条件波动率高维因子模型等高维数据模型以及分位数回归、Q-VAR和在险分布模型全面预测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分布状态,从风险管理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经济增长的形态变异。研究显示,外部经济不确定性、金融状况指数、核心通货膨胀对预测我国经济增长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但对经济增长分布的预测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时变性。在不同历史时期下,三类因素均阶段性地扮演过经济增长的核心影响要素。外部经济不确定性主要影响了贸易摩擦时期的经济增长,金融因素主导了金融危机时期的经济下行,在新冠疫情时期,通货膨胀包含了预测经济增长的有效信息,这肯定了疫情冲击的实体经济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未来经济增长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确定性,这为经济的有序复苏奠定了良好基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裴棕伟 顾伟忠
本文以区域为研究空间载体,同时兼顾区域内与区域间,试图探究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区域金融风险传导机制。区域内研究着重以经济运行主体的四大经济部门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内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家庭部门以及金融部门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及其传导路径;区域间是通过区域间银行债权债务关系网、企业担保链条以及区域产业分工进行传导。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完善区域金融风险监控和协作体系、提高银行资产质量、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管理以及加强企业风险源监测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区域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 传导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力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控制①刘力一、关于投资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理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金融风险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减少和回避金融风险也成为近期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勇斌 陈自雅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2年31个省区数据,利用未定权益分析法(CCA)估算我国区域各经济部门的金融风险暴露状况,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对财政赤字、经济增长与金融风险的区际关联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的宏观金融风险存在"企业-银行"和"政府-银行"的部门间传递路径,同时,我国宏观金融风险传递存在区际的空间相关性。
关键词:
宏观金融风险 部门间传递 空间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凌峰 叶永刚
本文基于部门结构对区域金融风险的性质和传递进行分析,通过构造部门风险指标来度量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部门金融风险,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区域金融风险构成中,企业部门和公共部门是主要风险来源,并进一步向金融部门传递和累积。有必要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和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进行约束来改善财政缺口状况。
关键词:
区域金融风险 风险传递 部门结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丁述军 庄须娟 李文君
采用2005—2016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风险四部门间的传染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区域金融风险部门间传染的过程中,四部门之间存在着多条风险传染路径,金融部门在传染机理中处于核心地位,金融部门受其他部门的风险传染并且也影响其他部门;近年,家庭部门面临的风险增大,对其他部门风险传染的效应也较强,且家庭部门最易受其他部门的风险传染。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马亚明 张洁琼
文章采用TVP-VAR模型系统考察了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四部门杠杆分别对总产出和资产价格波动的时变影响,从产出效应和潜在风险两方面实证检验了各部门杠杆率的可持续性。研究发现:杠杆率过快增长会加重资产价格波动,使金融不稳定性上升,削弱杠杆率对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当前,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居民部门杠杆对产出仍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金融部门杠杆上升对产出的正向影响最小,对资产价格波动的正向影响最大。进一步,文章实证研究了杠杆率变动在部门间的信息溢出,发现政府部门加杠杆将显著推升全社会杠杆率,金融部门杠杆率上升对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有挤出作用,居民部门杠杆则可以分担部分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过剩杠杆。因此,当前应优先调控金融部门杠杆,减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套利,其他三个部门则应保持杠杆率总量的平稳。研究结论对于宏观金融稳定和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实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部门杠杆率 经济增长 资产价格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平 孙华 吴有华 刘斌 崔海蓉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一当前的热点问题,文章旨在构建二者之间的统一性互动框架,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论文从区域性层面,基于系统性视角,并考虑到区域经济内部的协调发展,构建了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之间的E-C-F互动框架,包括了区域金融子系统、区域经济子系统、二者之间的互动关联三个部分。基于区域金融子系统具有内外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联也构成了两个层次,即外层的模式互动,内层的结构依赖和协调机制。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互动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浙江省重大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课题组 潘广恩 谭波 陶永诚 姚星垣
"十一五"期间,浙江将从"金融大省"大步迈向"金融强省"。根据《浙江省"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10年,浙江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00亿元,年平均增长18%,占全省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将分别达到6.5%和14%,金融产业对浙江省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浙江省将基本形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具有多种融资平台、具备各种金融交易工具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浙江省将建设成为"金融改革的先行区、金融发展的繁荣区、金融生态的优质区、金融运行的安全区",以此初步确立"金融强省"的地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根 廖昭君 张敏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熵权法测度各个地区的金融压力指数;其次,运用莫兰指数探索区域金融风险的全局集聚性特征;再次,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高斯核密度估计深入考察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31个省份的金融风险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空间关联关系,局域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大多数地区之间具有高—高型和低—低型集聚特征;区域金融风险整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金融风险由北部向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扩散,并蔓延至全国,呈现出“中部地区部低,东西部地区高”的阶梯式空间演化特征;区域金融风险的差异显著,并呈现扩大趋势,并且东部地区金融风险差异大于西部地区;各区域之间的金融风险差异高于各区域内部的金融风险差异,差异波动性强,东部地区及东北地区间出现金融风险极端分布现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立光 滕召建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11—2018年山东省区域性金融风险的空间关联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发现:各城市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空间网络关联结构复杂性、关联性和稳健性不断增强,中心城市不断增多,处于从属或边缘地位的城市减少;位于网络中心城市的金融风险以输入效应为主,并在风险传染中主要起到中介作用;而位于边缘地位城市的金融风险主要以溢出效应为主。进一步的探讨表明,受风险关联、网络结构及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城乡差距和政府收支等因素影响,网络中心城市的金融风险下降,而网络边缘城市金融风险升高,不同网络位置区域金融风险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